■ 閆向軍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推進職業院校“雙高”“雙優”建設,為高職院校發展和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佳木斯職業學院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推進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推動思政課和職業教育實現深度融合、同頻共振、雙向賦能。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及思政課建設的全過程?!渡罨聲r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相繼出臺并實施。學院黨委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黨的領導落地落實落細到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學校黨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辦學質量和學科建設評估體系中,建立健全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機制,形成全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要想講好思政課,就要善于從歷史的富礦中挖掘寶貴資源和深厚滋養,把今日之中國置于5000 多年中華文明史、500 多年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180 多年中國人民斗爭史、100 多年中國共產黨奮斗史、70 多年新中國發展史、40 多年改革開放史中觀察,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在以史為鑒中增強歷史自信、提升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學院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挖掘黨史紅色資源,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特別是植根于黑龍江這片紅色熱土的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職校學子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對于新時代新青年來說,有生命的思政課在哪里?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08 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 年北京冬奧會;從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到“太空之家”遨游蒼穹;從“胖妞”運20正式列裝到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從抗洪搶險的激流到抗擊疫情的一線;從“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深情告白……不論是國家民族宏大場景的敘事,還是無數平凡英雄揮灑汗水的拼搏奮斗,這些最生動、最鮮活的社會現實素材共同構成了大思政課的根本依托。學院利用重要活動和重要節日、重大事件、重要歷史節點,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及時把國家政治盛事、經濟社會大事、民生幸福要事等熱點話題轉化為鮮活的思政課教學素材,組織職校學子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抗擊疫情等各類志愿服務,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中把準時代脈搏。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备咂焚|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著重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項要求,為思政課教師的成長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學院瞄準“需求側”、改革“供給側”,制定出臺《思政課教研部建設實施方案》《思政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考核辦法》;通過對外招聘、人才引進、校內轉崗等方式充實專職教師隊伍,打造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立思政課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鼓勵教師教學交流研討和集體攻關,推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效果,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目前,學院已有1位教師榮獲全國最美教師榮譽稱號,4 位教師在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中分別獲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1 位教師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辦好新時代的思政課,功夫在課上也在課下,責任在校內也在校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應該是全方位的”“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發揮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立德樹人協同效應”。學院堅持多維協同聯動,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將侵華日軍罪證陳列館、佳木斯烈士陵園、佳木斯抗聯雕塑館作為思政課校外實訓基地;探索思政課“四個一”實踐教學方法,在全省職業院校得到大力推廣,獲得省教育廳精彩教法獎;邀請先進典型、相關行業專家、知名學者走進思政課講堂,聘請全國道德模范宋金和等為學院思政課客座教授;以佳木斯周邊抗聯遺址、北大倉萬畝良田、赫哲族文化、冰雪文化、祖國東極邊疆大好河山等為依托,積極申報全國職業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師實踐研修基地;探索智慧課堂建設,組織開展智能交互平板教學、數字素養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積極創建思政課虛擬仿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