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門市蓬江區豐樂小學 李蔚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趣是最大的動力。只有熱愛,學生對學習才會為之投入而樂此不疲、教師對工作才會為之付出而無怨無悔。江門市蓬江區豐樂小學堅決落實“雙減”政策,執行“五項管理”,以黨建引領“立德樹人”,以“三樂”文化(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家長樂育)和“三個一”(一根繩、一本書、一個夢)特色作為彰顯學校內涵、引領學校發展的載體,讓每一位學生都快樂成長,讓每一位教師都幸福發展,竭力將豐樂小學打造成老百姓家門口的“精品學校”。
(一)依法辦學,按章辦事。學校把依法辦學與黨支部建設統一起來,強化學校“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程序,嚴格執行領導班子會議制度和學習制度,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學校黨支部把學校發展作為主要任務抓,管理規范到位、決策民主科學,自覺接受廣大教職工的監督。
(二)以制治校,分權運行。凡是學校內外組織關系的處理,凡是周期性、可預期的學校工作,都建立相應的章程、制度,如教學常規各項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各項日常制度、總務后勤各類檢查制度等,且由責任部門依規執行,校級領導監督制度的落實情況,讓學校在高水平治理范式中運轉。
(三)以人為本,民主管理。學校全體教師自主參與全面管理,讓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多元主體間合作共治。管理著眼于學校全局,從整體規劃到實踐步驟,采用對話、協商、互動的方式,人人想、人人管、人人負責,實現學校集體利益的最大化、長遠化。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端正師德師風。學校黨支部繼續以黨員教師工作坊為著力點,發揮“紅燭先鋒崗”“紅燭導師崗”的引領輻射作用。讓學校三分之一的黨員教師帶動三分之二的普通教師,改革創新教育教學,共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成為一支具備教研能力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的“樂教”園丁,推動全體教師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二)落實習慣養成教育,促進班風學風。學校少先隊大隊部以一日常規教育為主線,結合“樂文化”教育,繼續完善《“樂學校園”文明班評比辦法》,開展樂行章、樂思章、樂健章、樂美章、樂勤章等“五樂章“特色爭章活動。
(三)突出主題教育活動,提高思想品質。依托學校匯編的《黨史小故事》《紅色經典名言詩詞》,在各班級、各年級開展講黨史小故事比賽、讀黨史小故事分享會、紅色名言詩詞書寫大賽等。
(四)加強家校互動共育,提升家教家風。學校聯動家長“樂育”力量,由黨員家長宣講團成員代表組織舉辦大講堂、家委會、家長沙龍;繼續向家長推送“三寬”教育家長學校課程。
(一)加強常規管理,完善評價體系。一是抓好學科教學管理,加強“備—上—研—批”的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二是落實“推門聽課”制度常態化,加強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三是制定“自覺學習模范班”管理評比機制,探索不同年段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模式。四是優化科研積極分子、優秀師徒結對評比方案,制定豐樂小學首屆名師評選方案。
(二)構筑發展平臺,促進學科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將構筑三大平臺:素質訓練平臺、學習提升平臺、專家引領平臺。構筑素質訓練平臺,開展全校青年教師及新進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成立各級教學比賽、教研活動研究團隊,爭取成為教學業務上的精英、骨干;構筑學習提升平臺,組織校內外學習培訓研討活動,助力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構筑專家引領平臺,邀請各學科專家、領軍人來校分享教學經驗、教學實踐指導、教育論壇等活動,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爭取成為教學、科研工作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
(三)加強教學實踐研究,實現減負增效。(1)開展“減負增效”大討論,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在“雙減”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作業設計質量的重要性,探索“增效提質”的途徑和方法。(2)每月召開領導小組工作例會,聽取主要負責人本月“雙減”工作開展落實情況。(3)匯總階段性“雙減”工作的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下階段“雙減”工作安排。(4)落實“雙減”背后的“雙增”,一增學生在校藝術、體育、勞動的機會,抓好課后430服務、社團、大課間等工作質量;二增學生校外術科課外培訓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參加發展興趣特長的機構培訓,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