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育才幼兒院一院 陳 瑩
區域自主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程發起者的維度,幼兒園課程可以分為預成性課程和生成性課程,區域自主游戲屬于什么課程?從實踐看,區域自主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游戲,不是教師主導的活動,游戲目標、環境和材料必然需要追隨幼兒游戲的發展而調整,游戲內容也只能預設而非計劃,游戲評價以幼兒回顧陳述與反思為主。所以,區域自主游戲不是教師主導的教學式的預成性課程,而是幼兒主導的游戲發展式的生成性課程。由此,教師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幼兒主導的區域自主游戲(生成性課程)需要教師嗎?教師還能發揮專業作用嗎?怎樣發揮作用?要解決這些疑問,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我們的課程觀。
認知心理學派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帶著主動性,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同化、順應的打破平衡到再次平衡的意義建構方式而獲得。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是建構的前提。在幼兒園環境中,社會文化背景是需要教師創設或與幼兒合作創設的,這種創設必然帶著教師的專業思考,可以視為教師對區域游戲課程的支持。
因此,區域自主游戲中是幼兒主動發展在明、教師專業支持在暗的群體活動,不是幼兒的獨角戲。教師不能以為開展區域自主游戲就可以置身事外,可以無所事事。區域自主游戲解放了教師的教學忙碌,卻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區域自主游戲是幼兒通過操作、擺弄材料來感知和獲得經驗的自主性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環境、投放材料、觀察了解幼兒、恰當指導、適當評價等方式幫助幼兒在游戲中成長,從而達成區域自主游戲課程目標。也就是說,在區域自主游戲這個發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三個環節發揮專業作用:游戲前的預設,游戲中的觀察與支持,游戲后的引導反思。
1.教師需要為幼兒的自主游戲創設條件
為幼兒進行區域自主游戲創設條件是教師專業作用之一。在區域自主游戲中,幼兒生成與教師預設既是相對概念,也是聯系概念。幼兒生成與教師預設作為相對概念提出,這是以幼兒為主體的區域自主游戲的價值體現,強調要重視幼兒生成性活動對幼兒發展的意義。作為聯系概念提出,是因為課程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必須有教師預設(環境和材料的創設、游戲內容的預準備、幼兒游戲發展的期待等),但教師預設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隨幼兒游戲的發展進行調整。以《足球大比拼》這個游戲為例,幼兒在綠茵草地上自由地進行足球相關的各種游戲,比試腳法,討論規則,從個體比拼到團體比拼,都是幼兒自行選擇和決定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專業作用似乎毫無用處。但實際上,教師的預設已經在發揮作用:幼兒喜歡足球游戲,是因為進去區域游戲之前,教師曾經組織過集體足球游戲,幼兒練出了一身本領;幼兒能在區域自主玩足球游戲,是因為教師為幼兒游戲提供了足夠的足球相關材料,包括但不僅限于足球;幼兒從隨意游戲進展到規則游戲,是因為教師在活動后和幼兒討論游戲中發現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怎樣解決(下一步游戲的預設)。
2.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幼兒游戲的發展
在幼兒區域自主游戲中,觀察并適當記錄是教師可以并應該發揮的最重要的專業作用。觀察是了解的基礎,是支持的前提,是專業的必然。要做到對幼兒游戲的認真觀察,教師自然就要退位。觀察方法有很多種。在區域自主游戲中,教師對全區域幼兒游戲情況進行的觀察是全面觀察法,利于迅速評估整體游戲狀態,優先保證安全;對特定游戲內容或區域里幼兒游戲情況進行的觀察是定位觀察法,利于對特定范圍進行細致觀察與記錄;對特定幼兒或幼兒組的游戲情況進行的持續觀察是定人觀察法,利于詳細記錄特定對象的游戲表現,評估游戲進程。
3.教師需要提供的支持應該是滯后且恰當的。教師必須基于對幼兒的連續觀察后再決定是否需要為幼兒提供支持,如果不確定是否需要則繼續觀察而不急于支持。不恰當的支持不如放羊式的旁觀。例如,幼兒在游戲中因為材料而發生爭執是很常見的,但教師有時會擔心影響和諧而進行介入調解。除非爭執有安全風險,否則教師都可以靜觀其變,看看幼兒能不能在爭執中自行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和規則意識建立都是有重要價值的。如果幼兒在整個游戲中都無法解決爭執,教師可以在游戲后的圓圈時間,通過提問和討論給幼兒提供解決的思路。滯后的介入指導是有價值的。教師滯后介入是給孩子留出時間和空間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在解決問題中增加游戲體驗。
4.教師需要把游戲評價的權利還給幼兒。幼兒是幼兒園課程的主要實施或生成主體,幼兒參與課程評價是其行使自身權利的一個內容。聯合國大會的第一部《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規定確認幼兒有參與權:“確保能夠形成自己看法的兒童有權對影響兒童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區域自主游戲中,幼兒作為課程的主體,其游戲需求的滿足是課程的最終價值追求。所以,支持并幫助幼兒實現對自己游戲和對同伴游戲的評價,是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雖然幼兒不能制定出一套系統的評價標準,但他們可以通過表征(圖表、圖畫)、攝像(照片、視頻)、表達(口述、討論)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評價內容。這種幼兒作為評價主體的評價方式,能使區域自主游戲課程滿足幼兒需要,也讓幼兒在主動評價中大膽表現、發展思維。
幼兒教育界推廣幼兒自主游戲(以學習故事、安吉游戲等為代表)已經多年,教師在逐步轉變自己的課程觀,交流的時候都能說出自己相信兒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道理人人都懂,但只有落到實踐中的道理才有價值。當幼兒園要建立游戲課程時,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教師并不真的相信并珍視自主游戲的價值,仍然認為幼兒游戲不能代替集體教學,認為幼兒的主動學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教,認為游戲不能成為幼兒園的主要活動,認為游戲不能涵蓋幼兒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可見課程觀改變仍然任重而道遠。
將游戲權還給幼兒,讓幼兒游戲成為真游戲,這是近年來幼教界的共識和努力方向。推行幼兒自主游戲的進程,是一個更新教育觀、兒童觀的過程,更是一個教師重建課程觀及調整教育行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