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三重自覺

2023-03-22 07:47:04呂連鳳
關鍵詞:自然界文明人類

呂連鳳,方 杲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12)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盵1]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這些成就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2]393愿景奠定了重要基礎。從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歷史經驗來看,要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需要生態文明建設主體達成三重自覺:對生產與自然界之間沖突的自覺、對生態法則蘊含的生態智慧的自覺、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價值的自覺。

一、生產自覺:反思生產對自然界的“逼迫”

深刻反思生產與自然界之間的內在矛盾,特別是充分認識傳統工業生產的反生態發展路徑,是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生產自覺。人類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勞動和生產。馬克思指出:“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盵3]289人類要勞動,要生產,就必須連續不斷地同自然界—人類無機的身體—打交道,向自然“索取”生存資源。生產本是發生于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并解決二者矛盾的物質性活動,也是人類改造自然界并與自然界互動的過程。但隨著近代工業文明進程的不斷推進,資本擴張速度之快、廣度之大、程度之深,使人類在享受工業發展成果的同時,也越發地“逼迫”自然界,造成生產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這種生產方式建立在對生產技術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片面認識上,而對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生態效益缺乏足夠的關注。生態環境問題反映了生產本身的性質、規律與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矛盾。這種矛盾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理解。

(一)生產過程的單向性與自然界的循環性的矛盾

整個物質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其中每一個物種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整體。這個統一整體的突出特征在于它的自我循環性與平衡性。換言之,各物種之間通過相互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狀態。“一種動物的糞便成為土壤細菌的食糧;細菌所分泌出來的東西滋養了植物;植物養育了動物?!盵4]8這是一種動態的、持續的生態平衡,也是一種自然內部的自我循環。但是,西方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卻破壞了這種平衡與循環。從生態角度看,西方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受制于資本邏輯,一方面促進人們利用科學技術推動現代化進程并取得重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人類掌握的技術還不完善,導致“自然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人們利用機器生產產品,產品使用后被丟棄,成為垃圾與廢棄物,不能參與生態循環過程,無法成為自然界其他物種的養分,破壞了正常的生態平衡,致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實質上是一種“反自然”的發展模式?,F如今,人們逐漸認識到這種傳統發展模式所支配的工業技術體系中的單向性流動與自然界的循環性的矛盾。只有深刻理解這一矛盾及其與生態環境問題之間的必然因果關聯,才能增強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

(二)生產的機械片面性與自然界的有機多樣性的矛盾

自然界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種物種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不僅物種的種類繁多,而且各物種的屬性和功能也具有多樣性。自然界的有機多樣性是深層的秩序或自然生態平衡的反映。“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5]55。自然界的有機多樣性,可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豐富的物質資源和物質財富,滿足人類社會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需要。近代以來,“自然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流動的線性生產方式,致使人類向自然大規模地索取、消耗資源,消費產品,生產廢棄物,并以高度可控的工業技術系統方式建造對自然系統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工系統。由于缺乏自我調控與反饋機制,人類的生產實踐的產物或結果不能得到及時而正確地“應對”,成為了生態環境、自然平衡的機械對立物。這種生產活動的機械片面性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危害,并且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人類的物質生產過程是人通過勞動作用于自然環境的過程。擴大生產本身并不是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所在,而且不斷擴大物質生產是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中產生的各種需要的必要前提。問題的關鍵在于,長期以來,人們以人類中心主義立場看待自然界,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只把自然界看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對象,忽視甚至犧牲生態效益,這種對自然界“不友好”的生產方式,不僅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這種生產方式造成資源消耗嚴重,甚至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加劇了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資源的持續供給壓力,加劇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不利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必然阻礙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不利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克服傳統生產方式的機械片面性,尊重自然界的有機多樣性,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是新時代的主題和發展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盵6]

(三)生產技術的局部性、短期性與自然界的開放性、持續性的矛盾

生產實踐作為人類主體利用科學技術改造客觀世界以滿足人的需要的物質性活動,是一種帶有較強功能性的技術活動。特定的生產技術及其結構被賦予特定的功能,反映出特定生產技術的局部性特征。功能的實現意味著結構的使命的實現,在特定的條件下,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越嚴格,結構被淘汰的可能性就越大,這體現了生產技術的短期性特征。人類實踐活動的規模愈大、范圍愈廣,生產技術的某些局部性與短期性的特征就愈明顯。與生產技術的這些特性不同,自然界的任何生物群落都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具有自身的反饋機能,能夠自動調節和修復因外界干擾而受到的損傷,使自然界維持其正常開放的結構與功能,保持持續發展。人類作為生產行為主體,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到自然界的開放性和持續性,并且處理好其與生產技術局部性、短期性的矛盾,無疑會加劇人類實踐與自然界的對立與沖突。

傳統發展理念的局限性在于以人類為中心,將生產實踐與生態的辯證關系作了“單向”的理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對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錯誤認識,片面地強調生產實踐對于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所以,傳統發展方式是一種脫離生態約束的生產模式,是對自然界的“逼迫”。在反思這種發展方式局限性的基礎上,人們開始探索并力求樹立一種綠色發展方式,這種發展方式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生產實踐活動與生態循環之間的辯證關系。

二、生態自覺:領悟并遵循生態之道

尊重生態法則,領悟并遵循生態之道,是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生態自覺。從環境倫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違背生態法則肆意破壞自然是不道德的。但對這種不道德行為的懲罰,表現為自然能按其固有的規律,對人類的盲目破壞行為進行不同程度的報復,并最終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這與其說是道德法則在起作用,不如說是生態法則在起作用。因此,人類要緩解人與自然的矛盾,免遭自然的報復,就必須向自然學習,尊重生態法則,探尋生態智慧。根據巴里·康芒納的觀點,自然界內含4種生態法則,即生態關聯法則、生態智慧法則、物質不滅法則和生態代價法則[4]25-28。深刻理解這些法則,對堅守并貫徹綠色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啟示意義。

(一)領會并遵循生態關聯法則

生態關聯法則要求人們把包括人在內的所有事物都看作是自然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每一部分都與其他事物相互關聯,在整個生態系統中,系統與系統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系統與個體之間以及它們的物理化學環境之間不斷地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從而使得整個生物圈形成了有緊密聯系的網絡。正如恩格斯所言:“當我們通過思維來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7]395世界處于普遍聯系之中。事物與事物之間,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事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從而引起事物的變化發展。每個生物種群只在與其他種群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下去。在兔子—植物—土壤—真菌—動物糞便這條食物鏈中,彼此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才使得食物鏈存在下來,舉例來說,兔子需要植物才能存活,植物從土壤真菌中汲取能量,而動物的糞便恰好成為真菌的營養來源。兔子又與其他食肉動物構成食物鏈,即兔子又成為狐貍、狼等大型食肉動物的食物來源,昆蟲種群在生態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吸食植物的汁液,還幫助傳播花粉……種群之間建立起的這種復雜而嚴格的關系,組成了地球上的巨大的生命之網,體現出了自然生態的系統性。生態系統愈復雜多樣,它的功能就愈完整,愈容易保持平衡,向有序方向演化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果有一個鏈條斷開,就會影響整個群落的有機聯系,后果不堪設想。愛因斯坦也警告過人類,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僅能活4年。

這就不難理解傳統發展模式由于違背生態關聯法則所導致的生態系統退化和環境危機。生態系統退化的標志之一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常常會使生態系統的平衡性變得脆弱并減少其生產力,削弱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物質和服務的能力,弱化了生態系統抵御自然災害及抵抗污染的能力,嚴重時引起環境危機?!霸谏退闹車挛镏g精心雕琢起來的完美的適應開始發生損傷了。由于一種生物和另一種生物之間的聯系,以及所有生物和其周圍事物之間的聯系開始中斷,因此維持著整體的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影響也開始動搖了,而且,在某些地方已經停止了。”[4]7環境危機的加劇,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環境危機的加劇反面證實了生態系統的生態關聯法則的重要性,這是對人類的實踐活動的警醒:一方面是對事物的關聯復雜性要作整體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是預見到系統行為的時滯性。從生態系統的相互關聯性來看,人類的一些活動會干擾和影響生態系統的自我運行。為了減輕人類的實踐活動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人們需要從宏觀上樹立系統觀念,使人們的實踐活動在追求經濟社會利益的同時能和自然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之間保持協調,有意識地將實踐活動納入自然生態循環中,以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反之,如果人們只顧自身利益,把自然界機械地分割為不相干的局部,離開系統性來評價某項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都是片面的、非科學的??沙掷m是綠色發展理念的目標,脫離整體而求局部的可持續是不全面的,并會產生誤導。

生態關聯不僅表現在關聯的系統性,而且還表現在生態行為的時滯性。事物之間的復雜關聯都是在一定的時空中實現的,每一種群或個體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的具體情況是由它們自己在系統中的位次以及各個步驟的相對速度來決定的,這就是系統行為的時滯性??得⒓{在《封閉的循環》中分析了這種復雜系統對環境反應的時滯性:“在船的體系中,羅盤針是在一秒鐘的范圍內擺動的,舵手則需要花費幾秒鐘來做出反應,船則要在數分鐘的時間內才能做出相應的擺動。這些不同的反應時間相互作用,產生了船總是要有以它的航線為中心的特有的擺動……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上的每一個步驟也都有一個特有的反應時間,它以存于其內的有機物的新陳代謝和再生速度為依據?!盵4]28由于不同種群或個體的新陳代謝的效率和再生速度是不同的,如果要想整個循環系統保持平衡,那總的周轉率類似木桶效應,是由最慢的一個步驟來決定的。如果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整個循環系統的平衡狀態就能維持下來。否則,循環系統中的自我調節功能弱化,就會對整個系統的穩定性構成威脅。生態網本身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生態鏈交織而成,無論哪一個生態鏈出現問題,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產生影響深遠、波及面極大的“漣漪效應”。生態關聯的時滯性,要求人們在推行綠色發展措施時,對生態系統的時滯性變化要有一定的預判能力并作長時間的觀察,對自然生態系統自身的盲目性、破壞性因勢利導,使生態系統的時滯性轉化為可持續性。

(二)領會并遵循生態智慧法則

生態智慧法則堅持“自然界懂得的是最佳的”法則,其直接對抗“人類是無與倫比的”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從傳統的觀念來看,人類“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生物界的其他種群。人類運用聰明才智和靈巧的雙手制造工具,從而獲得更大自由。人類在運用自己的智慧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人類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茖W技術在近代的興起,促進了經濟發展,改變著人類文化,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日新月異的科技成果創造著日新月異的文化。生物工程、航天技術、交通工具、軍事科技、智能通訊技術……數不清的文明成果不斷地涌現。這些成果足以證明人類智慧“無與倫比”的特點。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觀點未必總是正確的?!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這句名言也適用于當今人類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狀況。一方面,人類社會在近100年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了過去的總和;另一方面,世界上也從來沒有像當下這樣大面積、長時間、深層次地動蕩不安。除了頻發的自然災害,非自然因素越來越成為影響和制約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凝聚了人類智慧的尖端智能武器可能淪為人性的絞肉器,淪為屠殺無數鮮活生命的工具。因此,一部科技史在某種意義上或許可稱為一部戰爭史。這亟需一個全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

與人類智慧相比,生態智慧就顯得更加“智慧”。生態智慧的基本含義是生命物種都有生存的辦法和自我保護的策略,都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智慧。具體來說,生物的種群數量遵循“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規律,所有的物種都按照本物種所特有的本能參與競爭并謀求生存機會,除非人為的破壞或天災,“和實生物”一切都是“最好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按笞匀皇前ㄈ嗽趦纫磺猩锏膿u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盵8]“大自然同人類一樣是有內在價值的,大自然的內在價值在于維持生態系統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盵9]直至目前,在生態系統中,生態智慧的精致度和神秘性還遠不能為人類科學所破解;而自然系統的復雜性是人類認識的難題,其如何實現自身的平衡也是奧妙無窮。

(三)領會并遵循物質不滅法則

物質不滅法則認為“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強調自然界中沒有所謂“廢物”一說。在每個自然系統中,有機生命體將攝入的營養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以及在體內進行化學反應的同時釋放能量,用于形成新的有機體原料以及實現自身的生理功能。換言之,由一種有機物當作廢物所排放出來的物質會被另一種有機物當作食物而吸收。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并且它們之間的運動是沒有終點的循環。但近代以來的工業化好像使人們忘掉了它。一個產品的形成既要消耗原材料,還要排放廢棄物,產品壽命終結后又要以廢棄物形態對自然界造成壓力。這是一個單一流向過程。以電池為例,一節干電池電力用盡后便失去了使用價值。根據物質不滅的道理,它依然以不同形式存在,它首先被放到垃圾箱里,隨后就送進了焚化爐。我們知道,電池中的水銀對人體和其他生物體都是有害的物質,隨著溫度的變化,其形態也會發生變化。電池在焚化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水銀液體逐漸轉變成水銀氣體,它們隨風飄走,最后又隨雨雪被帶到地面。它們或者在陸地上,或者落入水里,在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甲基汞,被動植物吸收,但它不能進入新陳代謝,而是積存于動植物體內。當這些動植物被人食用后,水銀就會在人體內積存下來,并產生危害。

上述事例證明,正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破壞了物質能量的循環,違背了物質不滅法則,使生物圈中本來沒有終點的圓圈變成了單向度有終點的有限過程。

物質不滅法則對我國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啟示意義。為了使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人們就必須在生產活動與生態的連接循環機制上建立共生關系,即在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促進不同生產部門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實現不同產業部門間物質和能量的優化,既能減少廢物的輸出,又能提高經濟效益,還能優化環境。這種合理的時空共生關系可以取得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四)領會并遵循生態代價法則

從生態學角度來看,生態代價法則可以形象概括為“沒有免費的午餐”。地球上的所有物種,都是構成生態系統這個大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雖然有形態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都在為維護生態系統這個機器的正常運轉起著不同的作用,如果某一物種受到損害或缺失,就會影響這部機器的正常運轉,最終會傷害到人類自身。因此,在這個生態系統內,任何一個物種,哪怕是微小的細菌,都有它存在的根據,都對其他物種的存在做出自己的貢獻。任何一種人為力量對任何一個物種的破壞,都要為此付出代價,只不過付出代價的時間有早晚?,F今世界出現的生態環境危機就是人類傳統工業生產模式付出的慘痛代價。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用了較多的筆墨,以歐洲和西亞等地居民為了獲得耕地而恣意毀壞森林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為例來告誡世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10]559-560弗蘭西斯·培根早在17世紀就說過:“要駕馭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習近平總書記也諄諄告誡人們:“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2]207

生態代價法則要求我們理性認識生態代價,覺解生態智慧,在分享生產實踐帶來福利的同時,要對其風險和負面效應保持足夠的警惕和預防。環境問題具有長期性、潛在性,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的預防和化解,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專業人員不能預見,一般公眾更難顧及。要避免人類生產實踐對環境造成破壞并由此讓人類付出高昂價值,必須依靠專業人員對生產實踐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評估。正如環境倫理學者利奧波德所說的,一項決策“只有當它有助于維護生物共同體的完整和穩定時,它才是正確的,反之,它就是錯誤的”[11]86。

三、生命自覺:追求生命共同體價值

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是奮進新征程的生命自覺。生態文明是人類生態訴求的反映,建構生態文明是實現人的自我價值、滿足人的生態需要的重要保證。相對于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為主導的西方工業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于明確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生命共同體價值作為追求目標。

(一)生態文明立足于生命共同體價值

西方工業文明遵循資本邏輯,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調動了人的價值主體性和實踐活動的創造性與能動性,建立起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認為,自我是價值的主體,是價值實現的源泉和根本。個人本身就是目的,誠如康德所言,“有理性的本性作為目的自身而實存”[12]49,啟蒙思想對人的理性的張揚就成了培植個人主義的溫床。個人主義在政治上以自我為中心,主張人生而平等、自由,在經濟上追求一己利益,主張每個人都是趨于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社會就是由自利的、自主的、理性的原子式的個體組成。托克維爾對個人主義的理解比較深刻:“個人主義首先會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久而久之,個人主義也會打擊和破壞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淪為利己主義?!盵13]625馬克斯·韋伯用“祛魅”這個概念來表現啟蒙運動的理性原則對中世紀基督教神性原則的取代。資本主義時代,技術理性越發“占據”人類精神之所,人類古已有之的神秘性、自尊感被現代性無情地“揭開”。在韋伯看來,由神性所代表的終極價值不復存在,這就是所謂世界“祛魅”的過程。正是基于啟蒙或現代性,個人主義甚囂塵上,主體價值凸現,一切都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變成一種純然的利己主義,拋棄了人的價值的辯證法,不再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并不完全否定工業文明對人的價值實現的意義,但是反對個人主義價值觀,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價值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自然對人而言具有先在的“存在論”意義。山水林田湖草是人的命脈所在,離開這些自然物,人無法存在、無法發展,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當然也無從談起。人的價值實現、價值提升、價值拓展都離不開自然及其提供的諸多條件。生態危機從反面證明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真實而非虛幻的生命共同體,彼此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生命共同體的客觀存在,要求人類既不能為追求人類利益而損害自然利益,也不能為追求個人利益而破壞他人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價值,不僅反對西方的個人主義價值,也同主張自然權利優先、自然內在價值至上的生態中心主義有本質區別,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

(二)社會主義制度為生命共同體價值的實現提供重要保障

“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2]394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有著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強調了人與環境的辯證法。人并非單純地受制于自然,人應該在“依賴”自然的過程中提升自我意識,努力發現自然規律,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同時,運用自然規律不斷改造自然,促使人和自然良性互動——“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14]500。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也強調人類需要與自然和解,需要與自然合理地進行物質交往。馬克思的生態思想表明,人在實踐活動中必須遵從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

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群眾的幸福為最高宗旨,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切實保障和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傲己玫纳鷳B環境是保障人的生存權、健康權、發展權的根本,是關乎民族未來的大業?!盵1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急于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出現了唯生產力論傾向,并帶來許多消極后果。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針對當時出現的種種現實問題及時“把脈”并給出“良方”:“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盵2]205于是有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戰略方針的提出。這就要求不僅要發展經濟、夯實物質基礎,同時更要注重人的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心境、情感等精神方面的健康。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環境的好壞直接決定人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與人的價值的實現休戚相關。與自然和解,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發展、尋求實現自我價值的理智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盵16]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4月22日召開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再次表明了社會主義中國在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戰略上的大局意識——“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國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8]。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率先垂范,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人類自我價值實現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實現生命共同體價值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式現代化在資本邏輯主導下,其趨利性和嗜血性隨經濟全球化的加劇而愈加凸顯。這是馬克思主義所著力批判的對象。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剖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剩余價值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探討“相對過剩人口”問題時指出了資本積累與工人貧困的關系,由于資本的嗜血本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力、有利于資本擴張的手段,資本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采納。因而,隨著技術比重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的加大,工人越發被排擠于生產之外,形成相對過剩人口。資本積累造成貧富兩極對立,一邊是資本家財富的積累,一邊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14]744。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的直接體現,是資本主義本身無法克服的頑疾。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揚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具有世界歷史意義,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堅持人民至上原則,始終以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為旨要,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致力于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努力實現人民期盼的美好生活?!懊篮蒙畈皇浅橄蟮模蔷唧w的,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質生活,又包括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生態生活等。只有這些生活需要都得到滿足,才能稱得上‘美好生活’”[18]。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價值訴求。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對西方中心主義、資本霸權主義的有力解構,在生態文明指導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唯生產力論,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平衡的綠色發展之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價值理念。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現實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出適合本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在發揮市場經濟功用的同時,也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使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偉大祖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民族復興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一方面大力發展生產力,鞏固扶貧成果,實現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確立整體思維,培養預防意識,優化實踐方案,引領人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18]。

猜你喜歡
自然界文明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自然界的一秒鐘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漫說文明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例說“自然界的水”
對不文明說“不”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學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文明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操国产美女|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免费亚洲成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欧美日韩免费|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91麻豆国产视频| 色首页AV在线|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 亚洲天堂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激情综合图区|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天堂首页|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无码 在线 在线|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永久毛片在线播| 欧美色视频日本| 福利在线不卡|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99精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h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91导航|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精品美乳|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jizz|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久久精品66|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1www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99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