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華(上海海隆石油管材研究所,上海 200949)
隨鉆測量(measure while drilling,MWD)技術可以在鉆進的同時監測一系列的工程參數以控制井眼軌跡,提高鉆井效率。隨鉆測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技術可以不中斷鉆進監測一系列的地質參數以指導鉆井作業,提高油氣層的鉆遇率[1-5]。
近年來,油氣田地層狀況越來越復雜,鉆探難度越來越大。在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鉆進中,MWD/LWD是監控井眼軌跡的一項關鍵技術[6-8],是評價油氣田地層的重要手段[9],是唯一可用的測井技術[3],而常規的電纜測井無法作業[10]。國外的MWD/LWD技術日趨完善,而國內起步較晚,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國際知識產權核心專利較少[9],與國外的相關技術有一段差距。本文介紹國內外MWD/LWD相關產品的技術特點和市場應用等情況,分析國內技術落后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
20世紀60年代前,國外MWD的嘗試都未能成功。60年代發明了在鉆井液柱中產生壓力脈沖的方法來傳輸測量信息。1978年Teleco公司開發出第一套商業化的定向MWD系統,1979年Gearhart Owen公司推出NPT定向/自然伽馬井下儀器[10]。80年代初商用的鉆井液脈沖傳輸LWD才產生,例如:1980年斯倫貝謝推出業內第一支隨鉆測量工具M1,但僅能提供井斜、方位和工具面的測量,應用比較受限,不能滿足復雜地質條件下的鉆井需求[11]。1996年后,MWD/LWD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國際公認的三大油服公司:斯倫貝謝、哈里伯頓、貝克休斯,其MWD/LWD技術實力雄厚,其儀器耐高溫耐高壓性能好、測量精度高、數據傳輸速率高,幾乎能滿足所有油氣田的鉆采,在全球油氣田均有應用。
斯倫貝謝經過長期的技術及經驗積累,其技術特點為高、精、尖、專,業內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12-15],是全球500強企業。LWD的技術主要體現在智能性、高效性、安全性[10]。全球范圍內主要以服務為主。
哈里伯頓是典型的美式風格,技術層次化。MWD/LWD儀器趨于大眾化,業務較廣。利用LWD進行地質導向,井下傳感器與地面之間雙向傳輸,提高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鉆井效率[16-19]。
貝克休斯在簡化及小型化儀器方面,注重測量精度。定向控制技術更為先進,精控井徑,井眼質量更好。其LWD技術在定向井、地層評價和地質導向等方面,且有高效、可靠的特點[20-21]。
MWD儀器方面,三大油服公司的技術均比較成熟。高溫儀器在井況175 ℃,甚至200 ℃,都能正常工作。數據傳輸速率是評定MWD儀器性能好壞的一項關鍵指標,斯倫貝謝的MWD儀器可以適應不同的實時傳輸需求,例如:TeleScope測量儀的數據傳輸速率范圍為(0.5~120)bit/s[10]。三大油服公司均沒有具有打撈功能的下坐鍵式MWD儀,僅斯倫貝謝的上懸掛式儀器SlimPulse可以打撈[22]。哈里伯頓特有的Sperry上懸掛650系列的儀器,在極端環境下,能精確的控制井眼軌跡,準確的評價地層,但其脈沖器復雜,研制周期長,成本較高[23-24]。斯倫貝謝與貝克休斯的旋轉閥脈沖器,主要特點是高速傳輸、防堵及耐溫性好。伽馬儀器的技術水平相當。
LWD儀器方面,三大油服公司的技術各有專長。斯倫貝謝的Vision和Scope系列儀器,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傳統電纜測井任務;TeleScope主要用于數據的遙測遙傳,保證實時性[25-26];PeriScope儀器最大的亮點是提高了鉆遇率[27-28];SeismicVision儀器實現了隨鉆地震測量,井眼軌跡實時可視化,實時地層評價[29],目前僅斯倫貝謝擁有隨鉆地震技術[7]。貝克休斯的Auto Trak eXpress系統可實現自動三維鉆井導向技術,在定向鉆井、地層評價和地質導向方面具有高效、可靠的特點[30-34]。常規型電磁波電阻率儀器的技術性能相當,其中,貝克休斯的電阻率儀器最具特色,設計結構更加經濟,更穩定;斯倫貝謝的電磁波電阻率儀器能適應(3~9)in的所有尺寸,提供不同深度和側向電阻率并實現成像[10]。僅斯倫貝謝有EM近鉆頭儀器,可在距井底0.5m測量井斜、伽馬、鉆頭轉數、電阻率值;確定地層界面和劃分巖性,準確控制井眼軌跡;測量快,成本低等特點;方位伽馬儀器性能相當,其中,貝克休斯結構設計更具特色,例如探管式和鉆鋌式高清方位伽馬,其分辨率更高。
其他工具儀器方面,旋轉導向儀可精確控制井徑,實現準確增斜、穩斜、降斜,降低所鉆井段的狗腿度,降低鉆進過程中卡鉆的機率。斯倫貝謝和貝克休斯的旋轉導向技術比較前沿,引領科技前沿;其中,斯倫貝謝的旋轉導向儀的應用范圍最廣。密度及孔隙度儀器的技術水平相當,其中,斯倫貝謝的無放射源儀器的市場占有率最高。聲波儀器性能特點及測量類似,推入市場近30年,較成熟穩定。
三家公司的MWD/LWD儀器在全球范圍內均有應用,其中,斯倫貝謝的MWD/LWD各類測井儀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均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據統計,到2010年為止,我國各油田引進的MWD/LWD儀器主要有:斯倫貝謝的 PowerDriver,貝克休斯的Ontrack系列5套、Navitrack系列28套,哈里伯頓的FEWD系列22套[10],后來也有相應的引進。
據2021年上海石油裝備展會會議報告,三家公司的MWD/LWD均以全球服務為主,純MWD市場只是附帶,主要以獨立的中小公司為主,其市場覆蓋范圍很廣,占有率相對較低,估計為40%左右。所有電阻率市場配套目前還是以三家公司為主,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其中斯倫貝謝市場占有率最高。
從會議數據顯示可知,斯倫貝謝與貝克休斯的旋轉導向儀器市場占有率超過90%,斯倫貝謝更是以產品系列及應用市場范圍最廣,占據市場最高占有率,超過50%。密度及孔隙度儀器和聲波儀器主導著市場,主要應用于海上油田,市場占有率高達90%,斯倫貝謝與貝克休斯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0%,其中斯倫貝謝預計超過50%。其中,聲波儀器應用范圍很少,全球聲波儀器總計估計不超過100套。
國內MWD/LWD的研究起步較晚,儀器的數據傳輸速率小于12 bit/s[35],僅常規150 ℃的MWD儀器研制相對成熟,而LWD技術較落后。在六五、七五期間開始研究LWD項目,但未取得應用成果。2000年前,主要依賴引進國外的設備,消化吸收后,創建作業隊伍和研究力量。之后開始自主研制LWD,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逐步興起。2005年隨鉆電阻率測井儀首次下井試驗成功,標志著我國LWD技術具備國際服務競爭的能力,勢必打破國外服務公司的壟斷局面。國內石油行業在隨鉆測量儀及定向井隨鉆儀器方面制定了標準[36-37],也有企業標準[38]。
目前國內在MWD/LWD技術上有一定水平且能自主研制成功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公司A、公司B、公司C。
公司A是國內首家專業化MWD儀器的生產廠家,專注技術的積累和提升,在儀器的耐溫性方面有所突破,已自主研制了高溫175 ℃的儀器。MWD/LWD儀器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且國內所有油田均有應用。
公司B成功吸收了哈里伯頓Sperry上懸掛350、650系列相關儀器,目前測斜儀領域內極具競爭力。在常規150 ℃以內,自主研制的儀器較成功。近年來其主營業務逐漸轉向市場服務,且服務業務占具國內首位。
公司C在MWD/LWD方面起步稍晚,但在無線隨鉆儀器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和銷售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技術上與美國GE-Baker Hughes合作開展隨鉆測量工程服務。目前在油田小井眼中應用的儀器較多。
MWD儀器方面,三家公司均有下坐鍵式MWD儀,主要是具有打撈的功能。其中,公司A的下坐鍵式MWD儀最具特色,極力提高儀器的耐溫性。公司B和公司C有Sperry上懸掛650系列儀器,一般應用于150 ℃以下的溫度環境;其中,公司B的技術水平相對較高,在國內首屈一指。目前僅公司A有旋轉閥脈沖器上懸掛系列儀器,針對深井175 ℃高溫環境研制的產品,市場應用較成功。另外,伽馬儀器技術水平相當。LWD儀器方面,電磁波電阻率儀器,公司A主要與美國PAISANO公司合作推廣,公司B主要仿制貝克休斯的儀器,公司C早期與GE合作。EM近鉆頭儀器,僅公司A在耐溫技術上有所突破,150 ℃的儀器較為成熟。僅公司A有4.75in系列的電流式近鉆頭儀器,以及有線近鉆頭儀器,能夠解決無線近鉆頭儀器的一些弊端。方位伽馬儀器,三家公司的技術水平相當,其中,公司A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
公司A由于起步早,擁有全套常規、高溫儀器,在市場占有率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公司B和公司C在不同區塊擁有各自強勢的市場區域,其中,公司B在中石化銷售應用占優,公司C在中石油銷售應用占優。
公司A除Sperry上懸掛650系列儀器之外,其他MWD儀器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主要市場為陸地市場,是獨立定向井服務公司的首選儀器。MWD儀器在售價、生產維護成本、維修周期上相對占優。LWD產品較為成熟,擁有實際成功案例,且國內市場占有率屬于第一梯隊,主要特點為深井、耐溫性好。在中石油區塊服務業務中,每年都是中標廠家,業務經驗較豐富。
公司B在Sperry上懸掛650系列儀器的市場方面占有率最高,出售價最高,相同配置下差額達到20%左右。因銷售市場飽和,主要業務逐漸轉向市場服務。技術服務主要以150 ℃的MWD儀器和電阻率儀器為主,同時引進旋轉導向儀器,提供綜合服務,總體服務能力較強,服務業務收入居國內首位。然而,150 ℃溫度等級,其單口井中使用的耗材成本較高,是公司A整體成本的1倍左右。
公司C研制的MWD儀器在5 000 m以內的油井中使用相對平穩。
(1)在MWD/LWD技術方面,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家真正有影響力的國際化、專業化服務的公司。
(2)技術方面,國內僅常規150 ℃的MWD技術水平及儀器與國外相當,但高溫儀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耐高溫性,國內儀器的耐溫性大多處于150 ℃,而175 ℃的儀器尚不完善;②數據傳輸速率,國內的數據傳輸速率為(1~12)bit/s,國外的數據傳輸速度為(6~120)bit/s;③性能持續穩定性及可靠性與國外尚有差距;④產品系列較少,高端設備如旋轉導向、密度孔隙度等儀器國內至今未能形成真正市場化。
(3)市場方面,國內陸地市場基本以國產MWD為主,幾乎沒有差距,主要差距在國際市場;國際市場仍然以歐美產品為主;因為高端產品缺乏,國際主流市場、海上高端市場仍然為國外壟斷。
(4)價格方面:同等產品,國內價格基本是國際的40%~60%之間,價格優勢明顯。
(1)不斷學習、研究、消化,進一步拓展高端產品,解決高溫、深井儀器的可靠性。
(2)以中外合作的模式進行產業化。一方面采用國外的技術及原材料為基礎,國內設計及系統配套降低綜合成本。另一方面促使市場服務水平達到更高的程度。
(3)資源有效整合。目前國內各家公司有各自的核心技術,可能有一定的互補性,發揚各家之所長,整合市場其他產品技術,形成一致的技術平臺與完整產業鏈。
(4)國內常規產品銷售市場已經飽和,發展空間受限。下一步,要提高儀器的性能及質量,拓展海上作業市場及高端服務市場。
MWD/LWD是油田鉆采中的一項關鍵技術,不僅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事故率,搞高了安全性。國內MWD/LWD技術水平較落后,生產的相關儀器應用有限,應該緊跟國際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不斷引進和學習,結合國內各油井的地層情況,研制相適應的MWD/LWD儀器,推動MWD/LWD技術進一步發展,進而在實踐中節約成本,提高安全性,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