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 石 宙 等
區域型分布式燃機發電企業具有機組容量小、定員精簡、專業技術要求高等特點。為實現區域型分布式燃機發電企業高效管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將尤為重要。電力系統在2004年就開始建立員工績效考核制度,隨著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的發展,電力企業在三項制度改革中獲取了一定的探索經驗。2020年以來,我國全面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三項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重要的一環。對國有企業來說,三項制度改革為深化內部改革、轉換經營機制提供了動力,為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供了政策機遇,為國企員工職業發展、崗位晉升、收入增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區域型分布式燃機發電企業具有機組容量小、定員逐步精簡、專業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對人力資源的效能就要有更高標準的要求。通過實施更高效績效管理,充分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提高企業活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效益。
全面落實全員績效管理,應堅持業績導向,強化激勵與約束并重,堅持部門工作目標與公司總體目標相一致,員工績效與部門績效相呼應,堅持分級分類差異化管理與多維度測評相結合,突出企業特點,做到客觀公正、簡便易行。績效管理可采取年度績效考核和月度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對部門和員工的業績考核和綜合考評,強化重點指標和重點任務的過程性管控。
作為區域型分布式燃機發電企業,重點績效任務包括質量效益、戰略發展、改革創新、安全環保、黨建管理。結合重點績效任務進行層層分解,形成各類細化指標。按照指標的重要程度,分為基礎指標、重點指標、約束指標。其中,基礎指標是以保障完成上級單位下達的考核目標為基礎,根據各部門職責差異化制定,基礎指標基準分為100分,只扣不加;重點指標是根據本企業年度重點工作制定的,重點指標不設基準分,可加扣分;約束指標也可以叫紅線指標,主要包括黨風廉政建設、安全穩定和企業風險防范指標,為扣分項。
1.基礎指標。分為技術指標、經濟指標、管理指標、發展指標。(1)技術指標:發電量、供熱(冷)量、供電煤耗、綜合供電煤耗、供熱管損、廠用電率、綜合廠用電率、發電氣耗、電費回收率、熱費回收率、機組等效可用系數等。(2)經濟指標:凈利潤、經濟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率、人工成本、折舊、委托運營費、材料費、修理費、其他費用(管理費、保險費等)、購電費等。(3)管理指標:政策補貼、碳排放量、安全環保、黨建管理、內控合規、精準扶貧、科技創新、資本運作、物資采購、法治建設、數字化建設、檔案管理、協同配合、職工創新創效、品牌管理、綜合能源服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整改等。(4)發展指標:項目前期、工程建設等。
2.重點指標。根據本企業年度重點工作制定。
3.約束指標。(1)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規定,不發生違法違紀行為。(2)安全穩定:不發生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不安全事件;不發生群體性職務犯罪案件;不發生重大安全等級事。(3)風險防范:不得泄露包括不僅限于技術、財務、生產、信息等公司核心機密。
企業可成立績效管理委員會,作為績效管理工作的領導機構,下設績效管理辦公室,作為績效管理工作的辦事機構,負責企業績效制度建設、日常管理、績效目標編制、績效評估和反饋,以及績效考核過程中的申訴,建立全員績效檔案。企業各部門作為績效目標的具體實施主體,負責各自部門員工的績效目標制定、分解、組織落實、績效記錄和評價,促進本部門員工的績效改善和提升。
按照績效考核的周期,分為年度績效考核和月度績效考核,按照考核主體,分為部門績效考核和員工個人績效考核。企業可采取年度績效考核和月度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對部門和員工的業績考核和綜合考評,強化重點指標和重點任務的過程性管控。
1.年度績效考核。年度考核以公歷年度為考核周期,包括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和個人年度績效考核。(1)部門年度績效考核。部門年度績效考核包括業績考核和綜合考評兩部分。其中,業績考核包括企業質量效益、戰略發展、改革創新、安全環保、黨建工作等方面,應圍繞這些方面來制定相應的考核指標,考核權重相對較大(70%);綜合考評是指用民主測評方式對各部門進行綜合評價,通常包括思想作風、團結協作和開拓創新等定性評價內容,考核權重相對較小(30%)。
(2)個人年度績效考核。個人年度績效考核分為部門主要負責人考核和其他人員(包括部門副職和一般員工)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業績考核和綜合考評兩部分。其中,業績考核主要指對個人年度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的打分評價,員工個人年度績效目標由部門負責人結合員工崗位職責和部門任務目標情況制定,考核權重相對較大(70%);綜合考評采用民主測評方式,主要考察員工工作效率、責任意識、學習創新、溝通協調等指標,考核權重相對較小(30%)。①部門主要負責人年度績效考核。部門主要負責人的年度業績考核可直接引用部門年度業績考核結果,強化部門負責人對部門整體工作的管理責任。其綜合考評采用民主測評方式。②其他員工年度績效考核。a.管理崗位員工。管理崗位員工的年度業績考核由個人年度業績評價結果和個人全年12個月度業績評價結果構成。其中,個人年度業績由企業分管領導和人力資源部分別進行評價,分管領導評價占比60%,人力資源部評價占比40%。綜合考評以部門為單位開展,由本部門主要負責人、本部門其他人員分別進行評價。b.生產崗位員工。生產崗位員工的年度業績考核引用個人12個月度業績評價得分的平均值。綜合考評以班組為單位開展,由部門負責人、班組長、班組其他人員進行相互評價。
2.月度績效考核。(1)部門月度績效考核。部門月度績效考核主要為對部門的月度業績考核。考核指標包括基礎指標和重點指標兩部分。基礎指標主要指上級單位下達的年度業績目標分解到月度的部門重要事項指標及需每月重點監控的事項指標。重點指標主要指企業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分解到部門月度的指標,或公司每月部署的重要事項等。
(2)個人月度績效考核。個人月度績效考核分部門主要負責人考核和其他人員(包括部門副職和一般員工)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月度業績考核和特定事件獎懲。月度業績考核主要指對員工個人月度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的打分評價。特定事件獎懲主要指員工日常行為評價,包括約定的特定獎勵事項、特定考核事項及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特定事件獎懲不進行計分,通過考核月度當月的績效獎金直接兌現。例如各部門歸口管理的制度中涉及考核條款的,由歸口管理部門向人力資源部提交考核意見,由人力資源部確認并落實考核。
①部門主要負責人月度績效考核。部門主要負責人月度績效考核結果引用部門月度績效考核結果。②其他員工月度績效考核。a.管理崗位員工。管理崗位員工的月度績效考核即業績考核,主要包括員工本職崗位工作完成情況及部門安排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部門安排的工作任務含部門績效目標中分解到員工個人的工作任務及部門安排的其他工作。管理崗位員工月度業績由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評價。b.生產崗位員工。生產崗位員工的月度績效考核即業績考核,主要包括公司下達的月度生產任務、個人崗位履職以及日常生產、安全檢查情況等內容。
生產崗位員工月度業績由所在生產部門進行評價。如考核月度內發生個人原因的重大事故或考核事件,按照相關考核制度執行。
1.考核結果等級評定。根據個人年度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等級評定。其中,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評定為“優秀”;考核得分在85及以上、90分以下的,評定為“稱職”;考核得分在80分及以上、85分以下的,評定為“基本稱職”;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評定為“不稱職”。
2.績效與薪酬、個人發展掛鉤。在企業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職位、職級管理制度,以及薪點工資制度的基礎上,施行績效考核結果與職位、職級晉升及薪點工資的調整掛鉤。還可以與員工評優評先等榮譽評選掛鉤。突出正向激勵導向,破除“高水平大鍋飯”。
績效溝通與輔導是考核主體與被考核對象、上級與下級圍繞績效目標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交流信息、分析差距、解決問題的過程。員工績效考核結果形成后,由公司分管領導與分管部門正職、各部門正職與副職及部門員工分別進行面談溝通和反饋確認。績效反饋談話要從提高員工績效、促進公司工作的角度出發,客觀評價員工的工作,對不足之處列舉出具體實例,并提出改進建議。
通過優化績效管理制度,協同崗位管理、職位職級管理、薪酬管理、崗位合同管理等制度,按照分級分類原則設置績效考核指標,實施年度、月度績效考核,將助推區域型分布式燃機發電企業全員績效管理體系趨于完善。使企業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的“三能”機制,幫助企業在提質增效、發展建設中取得良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