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杰
(桐城市教育局,安徽 桐城 231400)
對于教師而言,它屬于學校教育的主體同時也是實施人,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逐步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這些經驗和方法對于教育領域的發展有著積極推進作用,教師人事檔案能夠有效全面地將教師的這些寶貴財富記錄下來。因此,教師人事檔案不僅是對教師諸多信息資料的記錄和保存,更是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教師人事檔案管理變得更加復雜、系統,這導致了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難度劇增,因此急需針對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進行全面革新,從而全面提升教師人事檔案管理水平,使教師人事檔案管理更加標準化及高效化。
對于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特點而言,主要為以下3點: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下的時代,社會各個領域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即便國家間的競爭亦是如此,人才決定了勝負和興亡。就世界各國的發展戰略而言,無論任何國家任何領域的發展都是以人才作為根基的,因此人才對于當下而言是極為重要的[1]。教師屬于人才隊伍的重要構成,教師人事檔案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依據,因此加強對其管理,能夠有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②考察教師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教師各項事務開展的主要憑證。教育人事部門的用人依據便是教師人事檔案,通過對教師人事檔案的內容的考察,對于教師的能力和過往以及優勢等各項要素有清晰的認識,從而根據教師的整個特質來為教師匹配最為合適的崗位。通過教師人事檔案來評價教師,可以做出對教師最客觀的評價,唯有如此,對于教師的任用才會更加客觀、科學、合理,有效規避了對于教師的選拔不講德才,只憑借主觀臆斷的情況發生。③有效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辦法的主要依據[2]。對于教師人事檔案而言,它記錄著教師的個人信息和歷史過往以及社會關系等各個層面的內容,如果沒有檔案的支持,那么教師工作的開展就會失去延續性。對于擁有事業編制的教師而言,伴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任免以及考核等工作的開展,產生了對教師最新情況有全面反映的新材料。伴隨教師辭退制度得越發深化,無論是被辭退還是繼續留用,這些資料都是再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教師未來發展有著直接聯系[3]。
(1)歸檔。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時,最先開始的工作便是對剛入職新同事的檔案以及新加入的人事資料的歸檔。在進行歸檔時,管理人員要對諸多資料進行逐一核對,進而確認這些資料是否和歸檔要求相契合。在確認資料無誤后,就要對教師人事檔案資料進行分類保存,根據資料的屬性和性質存放在不同位置,這種保存方式可以使得對檔案資料的查找更加方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完成教師人事檔案資料的保存后,要將各項材料的名稱和有關說明記錄在案,同時也要在材料清單列表中進行詳細記錄,為后期地翻閱查找提供便利。
(2)核對檢查[4]。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時,一定要對檔案內的資料進行仔細核對及檢查,從而為檔案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同時還要對檔案的保存環境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還要保證有關資料無破損情況,針對防水和防火工作要安排應對措施。對于教師人事檔案的檢查而言,一定要定期進行,而并不是只有增加新檔案才去開展檢查工作,對于在檢查時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
(3)轉遞。隨著教師職位的變動和工作崗位的調整,教師人事檔案也會進行相應地轉移,所以教師人事檔案的傳遞也是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5]。與此同時,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開展保密工作時,不僅要對檔案管理人員進行保密教育,從而全面提升管理人員對檔案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認知,進而促進管理人員保密意識的提升。同時還要制定保密制度,針對違反保密制度的工作人員要進行相應的懲罰,以此來使保密工作可以真正落實到地[6]。
就目前而言,我國教師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目標不明確的情況較為普遍,這導致了教師人事管理工作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基于此,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要實現教師人事檔案管理規范化。和其他類型的檔案相比,教師人事檔案更具特殊性,因此,管理側重點也有很大不同。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時,由于教師人事資料的主要內容是教師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年代事件,因此,工作重點更加重視對人事資料的梳理。檔案管理部門在接收教師人事檔案后,要對教師的重大事件以及年代事件進行核對,保障信息的準確性[7]。如果教師人事檔案需要變動時,需要針對檔案信息添加內容等進行全面記錄,同時還要和人事部門進行核對。
(2)保障教師人事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精準性。當下大部分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都實現了信息化,因此在對檔案信息進行錄入時,要保障其精準性,不僅如此,還要針對電子版和掃描版進行對比核對,保障信息錄入沒有錯誤[8]。與此同時,對于教師人事信息檔案要進行分類,并根據類別歸檔,要保障教師人事信息檔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檔案管理人員要持續拓展管理思路。伴隨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持續提升,教師人事檔案管理工作也要與時俱進豐富管理內容、拓展管理思路。要對教師人事檔案內容不斷進行填充,全面拓展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種類。學校和其他有關部門能夠通過檔案對教師的諸多特質有更全面的了解,從而有效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針對電子檔案各項類別增添分析系統,比如,統計系統可以實現對數據的分析,對檔案的使用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同時還可運用專業特長系統來對教師的特長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實現管理思路的拓展,從而為教師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時,要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未來發展的長遠性要加以考慮,所以,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不僅要服務教師和教學,同時還要實現對教學工作各個環節的服務。基于此,要實現教師人事檔案存檔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的創新。首先,針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專屬管理,要為其設立專門的檔案存儲柜,對于檔案室的溫度和濕度要保障在合適狀態,對于檔案室的溫度要根據天氣的情況來進行調節,以此來保障檔案的存儲環境一直處于理想狀態。其次,針對存在破損的檔案要進行修復和細致的管理,對于那些破碎的檔案,如果必要的話可以運用裱糊或脫水方式進行處理。最后,檔案在成卷時要及時裝好,同時還要進行詳細的標記和粘貼。對于教師人事電子信息檔案而言,要將其功能性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之所以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信息化和電子化管理,就是要將檔案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以此來使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的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更好地服務教師以及教學[9]。比如,引進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保證檔案管理的有關軟件系統在進行登錄和訪問時,確立出管理后臺和訪問記錄等諸多內容。不僅如此,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的電子信息化還能夠通過公眾號或小程序實現公開,從而使得教師能夠通過測評系統隨時展開自評,還能對其他教師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解。在開展教師人事檔案管理工作時,對于教師人事檔案新增項目而言,有關管理人員可以針對其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對于制度的制定要向有關檔案管理部門進行報備和說明。對于新增項目的設立而言,要依據現實教學情況及職稱的評定的需求來進行增設,在進行增設時要保持內容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對于增設內容而言,主要為以下3 點:首先,要將教師日常的獲獎情況納入其中,要將獎項的級別和獎項的類型以及獲獎次數等內容進行全面的記錄。其次,對于教師學術研究成果也要進行收錄,教師整個生涯中發表文章的級別和層次以及獲獎情況等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最后,黨務專項內容也要納入其中,對于黨內的任職情況和榮譽稱號等進行詳細記錄。上述3 項內容是主要收錄內容,但是不要局限于此,也可以對其他內容進行收錄。在開展收錄工作時,有關管理人員要仔細認真,避免出錯,保障教師人事檔案工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對于教師人事檔案管理體系的完善而言,可以從以下3 點著手。
(1)對于教師檔案的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對于教師的人事檔案而言,它全面地記錄了一位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諸多事跡,基于此,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時要重點將教師的履歷凸顯出來,從而展開科學的管理,由于教師人事檔案有時會提供給其他人進行查閱,所以,教師人事檔案的管理要方便查閱檢索以及記錄。
(2)教師人事檔案的管理要將統籌管理的思路體現出來[10]。對于當下而言,教師人事檔案不僅要按照時間向前推進,與此同時,還要按照教師人事檔案記錄內容按照類別進行管理,在對教師人事檔案進行管理之前,要進行全面的統籌思考及規劃,對每卷檔案管理及各部分的聯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與此同時,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員還要將較大類目建設成體系,這對于電子檔案數據庫的建設以及完善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對于紙質檔案的以及電子檔案的調檔查詢都能有著極大的作用,使得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
(3)拓展教師人事檔案管理思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育領域對于教師的需求與日俱增,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越發重要,這也使得檔案管理功能也得到了增加,所以,對于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的優化和完善也需要對檔案資料內容進行擴充,不僅如此,還要針對電子檔案附加類別多樣的系統分析創新管理機制,對教師人事檔案管理結構進行細分。
對于教師檔案管理的有效發展而言,不僅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和精良的設備,更需要高專業素質的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才,對于當下而言,伴隨教師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越發復雜,對于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對相關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強對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豐富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手段和技術,全面提升教師人事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其專業素質,完成教師檔案管理人事專業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
總而言之,教師人事檔案屬于教育系統人事管理最為核心的部分,其對于教育系統的人才管理,建設科學健全的用人體系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人事檔案在為教師提供服務同時,對于教師和人事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促進作用,伴隨著當下教師流動性的增強,教師人事檔案對于教師信息的記錄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诖耍瑢τ诮處熑耸聶n案管理工作要不斷進行優化改良,從而為教育系統的教學管理體制的革新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