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彤,劉 陽,劉 迪,張 銳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3)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近年來在中國的發病率迅速上升,但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且糖尿病腎病發病隱匿,早期通常臨床癥狀不明顯,然而發展到中后期,尿中可斷續出現蛋白;發展至大量蛋白尿時,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及腎小球系膜區、基底膜的彌漫性硬化等癥狀加重,腎功能不斷惡化直到發展為終末期腎病。臨床上糖尿病腎病的診療方法繁多,但目前的診療辦法遠遠未達到預期。中醫藥療法在診治糖尿病腎病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本文運用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理論,對糖尿病腎病進行剖析。“一氣周流”是后世醫家對黃元御的《四圣心源》的理論體系的進一步歸納總結,通過氣血陰陽的周流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情況的解讀,是黃元御對內經、傷寒等中醫經典,結合自我的思考而形成的完備的理論。
1.1 生理狀態下,氣機的運行 黃元御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人體中的氣機運行和天地相類;在中華民族的古樸的思想中,天地始生于混沌,混沌開辟,清陽上升,化生為天之氣;濁陰下降,降生為地之氣;在氣機流轉運行的過程中,生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形成萬事萬物[1]。黃元御在《四圣心源》認為,在人體的生理過程中也存在這一過程;運用援物比例的方法,將人體的五臟化為五行,腎為水,肝為木,心為火,肺為金,脾為土;自然界中江海中的水蒸發到空中而形成云,云氣降雨又成為水,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而人體的氣的運行亦如同于此,在五臟的功能幫助下,組成一個氣的“圓運動”。人體以五臟為核心,此中五臟當以生理功能而言,不僅僅是其解剖臟器。人體中腎水居于人體的下焦,內含相火,水溫而腎水化氣上行;肝木居于人體左下,肝得腎水之助,肝血生而肝氣暢,氣機條達而上行;心居于人體的上焦,宛如自然界中的太陽;心得肝血之助,而心火自成。此為五臟的最高點,類如空中的云氣,升已而降。肺居于人體中右上,肺金清肅,能降氣;心火下移至肺金,氣機下降,至下焦再為腎水。而脾胃屬土,居于人體的中央,脾土主升,幫助肝腎氣機上升;胃土主降,幫助心肺氣機下降;五臟調和,則人體氣機周流,身體健康。
1.2 病理狀態下,氣機的運行 腎水、肝木、心火、肺金組成人體的四維,土居中央,氣機正常周流循環,則人體健康;氣機凝滯,循環失常,則百病叢生;濕邪易克伐脾胃,脾土不升,則腎氣不升,無以化肝血,肝血不升,無以成心火;肝腎不升,則氣機左旋、上升之道路受到影響;胃土不降,心肺之氣亦為上逆;心火不降,克伐肺金;肺氣不降,則無以生腎水;心肺不降,則氣機右旋、下降之道路受到影響;故脾胃一傷,身體的氣機運轉不利,各個臟腑也出現其相應的病理表現。亦有因腎水寒而不升,肝木郁而不暢,心火炎而不降,肺金燥而不斂,此是在治療各個臟腑的同時,應注意調整脾胃及周身升降的氣機,使人體“一氣周流”,達到內經中所說的“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其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腎功能的進行性減退,體現為水腫、尿少、口渴、乏力等癥狀;中醫古籍中并無糖尿病腎病,當從其主要癥狀入手,從中醫古籍中“水腫”、“尿濁”、“消渴”、“虛勞”、“關格”、“腎消”等疾病進行挖掘。本文在“一氣周流”為基礎上,參考“消渴”、“水脹”二篇以對糖尿病腎病進一步探討[2]。
2.1 論消渴 要看糖尿病腎病,不可不對糖尿病要有一個深刻的理解。糖尿病腎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蛋白尿,臨床上也常不表現出腎病相關的癥狀,所以對消渴的病因病機的理解也尤為重要。黃氏認為“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膽以甲木而化氣于相火”。相火升于三焦之經,而隨膽經降于膀胱,后又蟄藏于腎水,腎水溫暖,水腑清利。肝膽在人體互為表里,肝木向上條達舒暢,而膽經中的相火才能有下降之機。當肝木疏泄不暢時,肝氣不升,相火不降,火逆于上;肝氣抑郁而風生,風火相合,生熱化燥而傷津就會導致“消渴”的發生。足少陽不降,也可導致手少陽不升,逆于下而生熱,膀胱熱澀,小便不暢,則可導致“癃閉”、“淋病”的發生[3]。以上所述,結合“一氣周流”來看,皆是氣機左旋上升的道路受到影響,除了肝膽本身的因素外,不能不考慮到脾胃。脾胃居于人體的中央,脾氣主升,帶動肝腎之氣也為之上升;胃氣主降,帶動心肺之氣也為之下降。當濕氣困脾,脾氣不升而下陷,則會導致肝木抑郁,不能暢達,也會導致消渴的發生。脾氣不升,同時胃氣不降,會帶動膽經中相火上逆,而加重消渴的癥狀;故在疾病中應隨時關注脾胃氣機的變化。氣機在人體中呈現“圓運動”,周流不息,一環出問題,其他環節的運行也受到影響;消渴疾病中,初期主要是左升功能受到影響,相火逆于上,主要表現為燥渴。日久,氣機右降的功能也受到影響,木火刑金,肺氣不降,則腎水無以化生,故后期腎水虧虛的癥狀也較為明顯;同時隨病情進展,手少陽相火熱量減弱,足少陽相火又不能下濟腎水,腎陽不能蟄藏,此小便量當增多,表現為多尿的癥狀,而此時人體當主要體現為上熱下寒。
2.2 論水脹 自然界中清陽升于上,濁陰降于下,陰陽流轉,五行悉備,天地乃成;而在人體中亦是如此,黃氏謂“肺主氣,腎主水,人身中半以上為陽,是謂氣分,中半以下為陰,是謂水分”。在人體中,肺氣下降,乃生腎水,腎水上升,方化肺氣,“陰陽互根,氣水循環”;當腎水化氣,氣不上升,抑郁于下,則生氣鼓;肺氣生水,水不下降,則成水脹;而糖尿病腎病多見水腫,本文從水脹一病來認識糖尿病腎病。腎水在于下,而實生于上。胃土下降,氣機右轉,肺氣下降而化為腎水,故水在于下而根于上。當肺胃之氣不降,肺氣化水亦不能下降,當侵襲肺臟時,阻隔妨礙宗氣,則見喘滿;當水氣入于周身經絡,加之肺氣壅阻,則生腫脹,這是水脹的主要病機,不僅于此,當氣機左旋上升之道路阻塞也會產生水腫。肝位于左下,氣機主上升而暢達,當肝木抑郁,疏泄不行,氣機下陷;腎主水,內藏相火,肝氣疏泄,相火外泄,膀胱濕熱乃生,其小便淋澀而赤黃,膀胱癃閉,水無出路,上泛經絡,也會產生周身水腫。土居中央,脾不升清,肝不疏泄,氣不左旋;胃不降濁,肺金不斂,氣不右轉;故治療水腫時應注意脾胃氣機的調護[4]。
3.1 瀉濕燥土,疏木達郁 糖尿病腎病初期當以消渴為主要臨床表現,此階段主要的病機為脾土濕,氣機不升,肝木抑郁,膽火上逆,而三焦之火下降,消渴與淋證并作。治病當求于本,此時當以健脾祛濕為主要治法,黃氏在《四圣心源》采用豬苓湯治療。具體組成如下:豬苓三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滑石三錢,阿膠三錢。此方中豬苓、茯苓、滑石、澤瀉能瀉濕燥土,同時茯苓有健脾之功,澤瀉有祛相火之妙,豬苓有利水道之能,滑石有通利九竅之性,諸藥合用,脾土健運,而濕熱從膀胱亦祛;再加用阿膠以滋木清風,解渴通淋,此乃良法。
3.2 瀉濕達郁,溫補脾腎 若疾病再進一步發展,氣的“圓運動”道路不暢,相火的化生亦受到影響,火為無根之源,故隨膽經上逆的相火,及隨三焦經下降的相火,熱量減少。而腎水內藏相火,相火一熄,腎水沉寒,凝結于下,上焦火勢亦減;此是雖是上熱下寒之證,但當以下寒為主;治療上當重以溫腎水,而輔以清心火。疾病在此階段脾土濕郁日久,對肝木克伐的比較嚴重,此時可出現肝血的虧虛。黃氏在此階段,乃擬方桂附苓烏湯治療消渴,該方的具體組成如下: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干姜三錢,附子三錢,龍骨三錢,牡蠣三錢,首烏三錢。此方中茯苓祛脾土之濕,澤瀉去相火之用;此時患者下焦相火力弱,淋證不作,故去掉滑石、豬苓;下焦水寒,用干姜、附子以暖水溫中;肝氣抑郁、肝血虧虛較重,去掉阿膠,加用桂枝以疏肝木、首烏以養肝血;龍骨、牡蠣斂精攝溺,諸藥合用,以治消渴。
3.3 利濕疏肝,瀉肺降胃 糖尿病腎病病情的中后期,因血中白蛋白含量下降,或尿量減少,則主要表現為水腫。黃氏認為,水在于下而根于上,肺氣化水不降于腎,內則襲肺作喘,外則泛溢經絡,而作水腫。消渴本為土濕木郁,氣機左旋上升道路不暢;日久胃不降濁,肺氣亦不下降,水氣外溢而成腫脹。黃氏認為水腫的病機,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其根由于土濕木郁;故治療上在瀉肺腎之水的同時,不忘燥土疏木。乃疏方苓桂浮萍湯,具體組成如下:茯苓三錢,澤瀉三錢,半夏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浮萍三錢,桂枝三錢。中氣虛者,加人參,寒加干姜。肺熱加麥冬、貝母。此方中茯苓、澤瀉瀉濕燥土,利下焦之水,桂枝疏肝氣,此乃是治其根本,與上方相同;半夏降其胃氣,杏仁降其肺氣,使氣機右轉的通道暢通;浮萍開毛孔而宣肺氣,利中上焦之水,同時,一宣一降,肺氣調暢;“一氣周流”,水有出路,故水腫自當痊愈。亦有疾病前期,少陽之相火下陷,膀胱癃閉,水無出路,上行于經絡而見腫脹,此時應參考消渴初期,豬苓湯的方義;黃氏又擬一方,苓桂阿膠湯,具體組成如下: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阿膠三錢。此方較豬苓湯減去滑石、豬苓之利水道之藥,而加桂枝以疏肝氣,此種情況大概患者的下焦濕熱較豬苓湯輕,而肝郁的情況又重于豬苓湯。
3.4 瀉濕達郁,溫腎養陰 疾病進一步發展,糖尿病腎病后期,除了消渴、水腫外,還可出現乏力、面色黧黑等癥狀,黃氏對此亦有所論述。黃氏認為,消渴日久,此時相火力微,消渴癥狀不甚,土濕、肝郁、肺逆、水寒,諸證并發,當燥土濕,解肝郁,斂肺氣,溫水寒。消渴日久,肺氣不降化為腎水,此時腎水亦為虧耗,滋腎水也尤為重要,此時病情復雜,莫衷一是。黃氏采用《金匱》中的腎氣丸對此進行治療。具體組成如下:地黃二兩八錢,山萸肉一兩四錢,山藥一兩四錢,牡丹皮一兩,茯苓一兩,澤瀉一兩,桂枝三錢五分,附子三錢五分,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15丸,每天2次。該方中茯苓、澤瀉瀉濕燥土,牡丹皮、桂枝清風疏木,附子溫腎水之寒,地黃、山萸肉、山藥滋腎水而養肝血,諸藥合用,百癥悉除。吾認為該方可少加五味子、杏仁來降肺氣之逆。此乃吾之愚見,留此以作為參考。
糖尿病腎病在現代醫學中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蛋白尿、腎功能進行性惡化過程很難被阻斷;配合我國傳統醫學,時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的理論,讓我們從獨特的視角去認識、了解糖尿病腎病,用其來治療糖尿病腎病,多有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