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依據所謂“301”條款,對華大規模征收單邊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由此發起了人類經濟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拜登先生2021年1月擔任美國總統后,延續特朗普政府做法,繼續對華輸美產品征收高關稅。美國對華貿易戰至今已持續整整5年。
5年來,美國政府希望借助對華高關稅改變對華貿易逆差的意圖完全落空。對華征收高關稅前的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而2022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年逆差是3829億美元。沒有改變的還有中美貿易總量的蓬勃發展。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中美雙邊貿易總額依然從2017年的6352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6906億美元,并因此創造了歷史上兩個國家間最大的貿易額紀錄。這是因為,中美經貿的發展有其強大的內在邏輯,具有旺盛的活力和韌性。對兩國間如此規模的經貿關系,華盛頓不應感到恐懼,它是全球分工的正常結果,也本應能給中美兩國民眾帶來更大的福祉。
5年來,美國對華貿易戰不僅沒有實現其預期目標,還導致了諸多嚴重不良后果,對美國經濟、雙邊經貿和世界經濟的破壞性木斷顯現。由于對華高關稅,美國消費者付出了更大的成本,并間接強化了美國目前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有數據顯示,加征關稅的92.4%實際由美國進口商支付;美中貿委會委托牛津經泳研究所研究發現,進口消費品和中間產品漲價使美國2018-2019年GDP減損0.5個百分點(1080億美元),家庭實際收入減少880億美元。后幾年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由于對華高關稅,中美兩國間經貿模式被迫改變,雙向直接投資受壓制,部分行業遭受預期外的強烈打擊。對華貿易戰加劇了世界經濟碎片化、割裂化以及對抗化,全球經貿體系日益破損;增加了跨國交易的成本,跨國公司面臨高度的不確定風險。可以說,美國的對華高關稅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面對在二戰后經濟體系內實力不斷增強且影響力持續增長的中國,美國希望通過對華競爭并最終取勝(outcompete),這種心情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但總統先生,回到經濟本身,競爭應是良性的,更應是有底線的。競爭的結果也應該有利于人類速步。市場經濟的要義以及魅力,在于規則范疇內的良性競爭。但美國對華單邊的高關稅,除了彼此傷害和損害世界經濟外,不會帶來其他結果。
關于中美關系,拜登總統作出“五不四無意”的鄭重承諾,強調美國不尋求對華新冷戰,但請允許我們直率地說,持續5年的貿、易戰、加上不斷強化的脫鉤斷鏈和圍堵封鎖,這本身和美方的表態就是自相矛盾的,也不是一個大國應有的胸襟和作為。換句話說,美國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別國發展的雅量,遏制打壓不會讓美國變得偉大,更阻擋不了中國邁向復興的步伐。
因為中美兩國第一階段協議,貿易戰沒有持續升級,但這遠遠不夠。我們相信,勇氣和決斷力是一個政治家必備的美德。無論是從現實經濟利益出發,還是對國際經濟體系負責的需要,請拿出政治勇氣,作出果斷明智的戰略抉擇。這場害人傷己的“貿易戰爭”已經毫無意義地延宕了5年,早該結束了。▲(本文由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主筆起草)
環球時報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