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亮
(黃梅縣中醫醫院,湖北 黃梅 435500)
脛骨骨折是骨科常見骨折類型之一,屬于高能量損傷[1]。臨床治療脛骨骨折難度大,原因在于脛骨遠端覆蓋的軟組織較薄,此處血液供應較差。若發生骨折,局部血液循環破壞嚴重,易發生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包括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2]。為脛骨骨折患者選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意義重大。臨床對脛骨遠端骨折采取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既往常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但由于該手術創傷性較大,故術后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慢[3]。近年來,微創手術技術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脛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4]。本文選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期間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95 例進行研究,旨在分析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本研究對象為2021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期間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95 例。根據手術方式差異性進行分組,將其中47 例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的患者設為對照組,48 例行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手術的患者設為試驗組。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21 例;年齡37 ~56 歲,平均年齡(42.65±2.02)歲;病程5 ~10 h,平均病程(7.65±0.31)h;骨折部位分布:左側、右側、雙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有21 例、20 例、6 例,組內占比分別為44.68%、42.55%、12.77% ;骨折原因為車禍傷、墜落傷的患者分別有31 例、16 例,組內占比分別為65.96%、34.04% ;骨折AO 分型為A1、A2、A3、B1、B2、B3、C1、C2、C3 型者分別有5例、4 例、6 例、6 例、5 例、7 例、4 例、5 例、5例,占比分別為10.64%、8.51%、12.77%、12.77%、10.64%、14.89%、8.51%、10.64%、10.64%。 試 驗組: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齡38 ~57 歲,平均年齡(42.96±2.31)歲;病程5 ~9 h,平均病程(7.63±0.31)h ;骨折部位分布:左側、右側、雙側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分別有21 例、20 例、7 例,組內占比分別為43.75%、41.67%、14.58% ;骨折原因為車禍傷、墜落傷的患者分別有31 例、17 例,組內占比分別為64.58%、35.42% ;骨折AO 分型為A1、A2、A3、B1、B2、B3、C1、C2、C3 型者分別有5例、5 例、6 例、6 例、5 例、7 例、4 例、5 例、5 例,占 比 分 別 為10.42%、10.42%、12.50%、12.50%、10.42%、14.58%、8.33%、10.42%、10.42%。 兩 組的以上資料相比,P>0.05。
納入標準:1)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脛骨遠端骨折,屬于閉合性骨折。2)骨折前踝關節功能正常。3)存在手術適應證。4)骨折線與脛骨遠端的距離<5 cm。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類型下肢骨折。2)年齡<18歲。3)存在手術禁忌證。4)存在臟器功能不全、骨科腫瘤、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嚴重感染性疾病。5)存在開放性、粉碎性骨折。6)治療配合度低[5]。
入院后,處理手術部位,若軟組織損傷及腫脹程度較輕,行患肢牽引及臨時外固定,并給予消腫、止痛、消炎等對癥治療。待患肢消腫后實施手術。對照組47 例患者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方法是:全身麻醉后,于脛骨前內側做切口(術前X線片定位,長度在8 ~12 cm),逐層切開此處,顯露骨折部位,并進行復位。另于脛骨遠端外側做切口(術前X線片定位,長度15 cm),對血塊和異物進行清理。對骨折部位關節進行復位,用預彎鋼板螺釘對骨折端進行固定。借助C型臂X線機透視明確骨折部位固定效果。若固定效果理想,擰緊螺釘。手術部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干凈后吸凈沖洗液,逐層縫合切口。試驗組48 例患者給予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方法是:采用合適手法對脛骨力線、長度進行恢復,保障此處對位效果理想,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進行此操作。確定使用鎖定加壓鋼板型號(以術前X線檢查結果為依據),并對加壓鋼板行預彎處理。于患側內踝尖端前內側做切口,切口呈縱向,長度3 ~5 cm。逐層切開,在對深筋膜處理期間,對此處神經、血管進行保護操作,切至骨膜。于遠端切口置入鎖定加壓鋼板,使其從近端穿出,鎖定加壓鋼板置入位置為骨膜與筋膜之間。在確定骨折部位復位效果理想,且鎖定鋼板置入位置適宜后,于骨折兩端擰入螺釘固定(3 ~4 枚)。手術部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干凈后吸凈沖洗液,逐層縫合切口。術后給予兩組常規抗感染、消腫治療。手術后2 d,兩組患者均行床上被動功能訓練,之后逐漸轉變為床上主動功能訓練。術后1.5 個月復查X 線片,了解骨折部位骨痂形成情況,給予相應功能訓練[6]。
1)對比兩組的手術效果(分為優、良、差)。優: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骨愈合良好,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未出現相關并發癥。良: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骨愈合良好,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未出現明顯并發癥。差: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消失,骨愈合不良,踝關節功能較差,出現明顯并發癥。2)記錄兩組的骨愈合時間。骨愈合時間指手術后至負重無痛、骨折線消失的時間。3)評估兩組的踝關節功能,手術前、手術后1 個月、3個月及6 個月應用踝- 后足評分系統(AOFAS)進行評估。此系統的評估內容包括疼痛(40 分)、功能和自主活動支撐情況(10 分)、最大步行距離(街區數,5 分)、地面步行(5 分)、反常步態(8 分)、前后活動(屈曲、伸展,8 分)、后足活動(內外翻,6 分)、穩定性(8 分)、足部對線(10 分)。百分制,≥90 分:優;75 ~89 分:良;50 ~74 分:可;<50 分:差。4)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關節疼痛、骨折部位畸形愈合[7]。
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繪制樣本數據直方圖,采用正態性檢驗,資料滿足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的優良率相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5.83%、89.36%),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例(%)]
兩組的骨愈合時間相比,試驗組〔(3.56±0.12)個月〕短于對照組〔(4.36±0.17)個月〕,t=26.448,P=0.000。
手術前,兩組的AOFAS 評分相比,P>0.05。手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兩組的AOFAS 評分均高于手術前,P<0.05 ;試驗組的AOFA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兩組AOFAS 評分的對比(分,± s)

表2 手術前后兩組AOFAS 評分的對比(分,± s)
手術后1 個月 手術后3 個月組別 手術前 手術后6 個月對照組(n=47) 35.64±5.36 46.32±3.58 65.31±3.47 79.68±3.46試驗組(n=48) 35.81±5.17 50.34±4.02 72.36±4.14 85.67±4.01 t 值 0.157 5.143 8.986 7.788 P 值 0.875 0.000 0.000 0.000
試驗組患者切口感染、關節疼痛、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的發生率分別為2.08%、2.08%、0.00%,共計4.17% ;對照組患者切口感染、關節疼痛、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的發生率分別為6.38%、4.26%、4.26%,共計14.89%。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例(%)]
脛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下肢骨折,治療方法以外固定治療、切開復位及微創內固定治療為主[8]。脛骨遠端骨折治療中應用保守及外固定治療,無法獲得理想的骨折部位復位效果,患者臥床時間較長,關節固定時間較長,極易引起關節僵硬、骨不連等并發癥,且術后康復效果差,導致患者的致殘率較高[9]。傳統切開鋼板固定術的骨折固定、復位效果理想,但術中因需保障手術效果而對骨折部位周圍軟組織進行剝離,且剝離面積大,可明顯影響此處血液運行及神經功能,同時需要利用骨質和鋼板的摩擦力對骨折斷端生物應力進行對抗,這會引發局部軟組織感染、壞死等情況,對骨折部位成功愈合造成影響,并可引起骨折部位畸形愈合(以骨折部位旋轉畸形、骨質長度短縮等較為常見),對手術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0-11]。
近年來,臨床微創技術不斷進步,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法在脛骨遠端骨折治療中廣為應用。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行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期間,需要分別在骨折部位遠端、近端做小切口,使內固定物能夠通過軟組織隧道置入骨折部位,此操作可有效保護骨折部位周圍軟組織及神經,避免明顯損傷局部血運,可營造良好的、有利于骨痂形成的生物環境,促進骨折部位盡快愈合[12-13]。研究發現,對脛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可避免關節攣縮畸形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術后早期康復功能訓練的順利實施,促使患肢關節功能盡快恢復,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14-17]。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可明顯提高療效,為患肢關節功能恢復奠定基礎。試驗組的骨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此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可使患者的骨愈合時間明顯縮短。術后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兩組的AOFAS 評分均高于手術前,P<0.05 ;試驗組的AOFAS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應用此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可促進患者患肢關節功能的恢復。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進一步證實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微創經皮鋼板聯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效果確切,可促進骨愈合,恢復踝關節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