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振超,李 翔,李華江,劉雪宜,李靜雯
(廣東同江醫院普外二區,廣東 佛山 528300)
膽囊結石作為臨床中常見的外科疾病,在成年人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的發生與膽色素、膽固醇存在一定聯系。根據無機離子、鈣鹽、糖蛋白以及黏液等成分組成的不同,可將膽囊結石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以及混合性結石[1]。相關研究顯示,膽囊結石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影響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故其發病機制和病因尚未明確[2]。華支睪吸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此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食用了含有華支睪吸蟲的淡水魚蝦。輕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重者將會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精神萎靡等癥狀,甚至會導致膽管炎、膽管性肝炎等疾病的發生,從而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早期的國內外研究表明,膽囊結石與華支睪吸蟲病的發生無顯著聯系,但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有研究發現部分膽囊結石患者的體內檢出了華支睪吸蟲卵。有研究指出,華支睪吸蟲的成蟲會通過對肝膽管的機械性刺激以及自身代謝產物引起膽管上皮損傷、膽管阻塞等病理改變(以膽管炎、膽囊炎及膽石癥為主要表現)[4]。為研究膽囊結石與華支睪吸蟲病的關系,本研究選擇了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在順德地區醫院就診的400 例膽囊結石患者的病理診斷結果展開回顧性分析,現對研究結果進行介紹。
選擇2021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在順德地區醫院就診的400 例膽囊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有男性236 例,女性164 例;其年齡為7 ~75歲,并且在手術前均經影像學檢查診斷為膽囊結石。患者存在腹痛、消化不良以及腹部壓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因體檢發現膽囊結石入院治療,無明顯體征。手術完成后,取膽汁和結石送至實驗室檢驗。膽汁置于4℃環境下保存,膽結石以及組織標本置于低溫液氮中保存。
1.2.1 膽汁華支睪吸蟲病理診斷 取膽汁10 ~15mL,予2000r/min 離心后,取沉淀物進行涂片鏡檢。評估鏡檢中的蟲卵形態特征是否符合華支睪吸蟲卵相關特征。針對無明顯體征的患者,需收集其飲食結構、居住地等病史資料,行術前糞便和血清華支睪吸蟲抗體檢驗,并結合檢驗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1.2.2 膽囊結石華支睪吸蟲病理診斷 使用95% 乙醇保存結石2h,結合結石的性狀和大小選擇合適的試劑進行軟化處理。結石體積若≥0.5cm3,選擇5% 硝酸水溶液浸泡16 ~20h,結石體積若<0.5cm3,選擇2%硝酸水溶液浸泡5 ~10h,完成后予脫水、石蠟包埋、切片、HE 染色及鏡檢處理。結石性質評估方法:通過結石的硬度、顏色、體積、切面結構和鏡下晶體形態實施綜合評估,對無法評估的結石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線譜儀(TENSOR27 德國Bruker)進行評估。
分析膽汁、膽囊結石病理診斷結果,觀察不同類型膽囊結石的特征,并對比400 例患者中不同年齡、性別、結石類型患者的華支睪吸蟲陽性率。
采用SPSS 21.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膽汁和膽囊結石病理診斷的結果顯示,在400 例膽囊結石患者中,共有219 例患者檢出華支睪吸蟲,占比54.75%(219/400)。經過診斷后發現,華支睪吸蟲陽性患者的膽囊結石類型以膽色素結石為主,其特征是:體積不等,似黃豆、沙粒狀;表面粗糙,質地軟且脆,表面顏色以棕黑、棕紅為主,切面無核心或分層。膽固醇結石的特征是:以單發為主,質地堅硬,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顏色以淡黃色、灰黃色為主,表面光滑,切面有放射狀線紋。混合性結石的特征是:以多面狀顆粒型為主,外形無規則,邊緣鈍圓,表面顏色以深綠色或棕色為主,質地中等硬度,切面以環狀層、放射狀為主。經鏡檢發現,膽色素結石為束針狀和小塊狀,以金黃色、橘紅色以及黃褐色非晶體泥沙樣顆粒為主。膽固醇結石為稍扁的方狀和長方狀,以無色透明的玻璃狀顆粒為主。混合性結石中可發現膽色素、碳酸鈣以及膽固醇等成分,以結晶體為主。
經統計發現, 與其他年齡段的患者相比,41 ~50 歲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44.29%)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70.31%)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結石類型的患者相比,結石類型為膽色素結石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55.25%)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性別、結石類型患者的華支睪吸蟲檢出率情況[例(%)]
膽囊結石作為臨床中常見的外科疾病,在成年人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影響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研究發現,華支睪吸蟲感染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存在一定的聯系[5]。輕度華支睪吸蟲感染患者無顯著癥狀,但是受蟲體代謝及相關機械刺激的影響,患者可出現膽管炎及肝硬化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可發生膽管癌[6]。一般情況下,對華支睪吸蟲的診斷途徑為蟲卵診斷,但是因為標本之間的差異,其檢出率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各類診斷措施當中,糞便標本的陽性檢出率偏低,十二指腸液或膽汁標本的陽性檢出率較高[7]。但是后兩種診斷方式屬于有創診斷,其臨床應用相對受限。然而對于因膽囊結石來院治療的患者而言,進行十二指腸液或膽汁的華支睪吸蟲診斷成為可行的措施[8]。故在本研究中,分別取患者的膽囊結石以及膽汁進行華支睪吸蟲診斷,并獲得了相對準確的診斷結果。
統計資料顯示,華支睪吸蟲病的發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因為在此類地區,魚蝦是人們的主要食物之一[9]。華支睪吸蟲卵主要寄生在肝膽管中,也會寄生在膽囊以及膽囊管中,其成蟲的代謝產物及相關機械性刺激會導致膽管上皮脫落、增生、膽管狹窄等情況的發生。隨著膽管狹窄的發生、成蟲數量的增加,可引起膽管堵塞、膽汁淤積等情況,易引起細菌感染,導致膽管炎及膽管周圍炎[10]。隨著成蟲的死亡,其碎片以及膽管組織會聚集形成結石,該過程就是華支睪吸蟲感染引發膽囊結石的過程。因為華支睪吸蟲病的發生是人食用了含有華支睪吸蟲活囊蚴的魚蝦所引起的,所以此病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病率較高[11]。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患者相比,41 ~50 歲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44.29%)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70.31%)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結石類型的患者相比,結石類型為膽色素結石患者華支睪吸蟲的陽性率(55.25%)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所選擇的患者均來自順德地區,而順德區屬于廣東省佛山市轄區,位于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該地區的地理特點是河流縱橫,有多條主流河道,包括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受地域因素的影響,水產豐富,人們的主要飲食包括魚蝦類,故導致該地區居民華支睪吸蟲的感染率較高,并且患者以41 ~50 歲的男性為主。對膽囊結石患者的分布和華支睪吸蟲的感染率進行分析發現,二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聯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飲食中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也不斷增加(這一現象在沿海地區更為顯著),這使得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2]。有研究指出,華支睪吸蟲感染與膽囊結石的發生存在密切聯系[13]。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華支睪吸蟲陽性患者的膽囊結石類型以膽色素結石為主,其特征是:體積不等,似黃豆、沙粒狀;表面粗糙,質地軟且脆,表面顏色以棕黑、棕紅為主,切面無核心或分層。膽固醇結石的特征是:以單發為主,質地堅硬,多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顏色以淡黃色、灰黃色為主,表面光滑,切面有放射狀線紋。混合性結石的特征是:以多面狀顆粒型為主,外形無規則,邊緣鈍圓,表面顏色以深綠色或棕色為主,質地中等硬度,切面以環狀層、放射狀為主。經鏡檢發現,膽色素結石為束針狀和小塊狀,以金黃色、橘紅色以及黃褐色非晶體泥沙樣顆粒為主。膽固醇結石為稍扁的方狀和長方狀,以無色透明的玻璃狀顆粒為主。混合性結石中可發現膽色素、碳酸鈣以及膽固醇等成分,以結晶體為主。有研究發現,華支睪吸蟲蟲卵的表面呈網格狀,容易對周圍的顆粒物質產生吸附作用,這也是其導致膽囊結石發生的主要原因。隨著膽汁中蟲卵的淤積和刺激,促使黏液大量分泌,在蟲卵的糖蛋白中介效應下,聚集了蟲卵以及結晶物質,最終導致了膽囊結石的發生。進行保膽手術可便捷地獲取膽囊結石,有助于實現對膽汁以及膽結石的病理診斷,從而可獲取準確的診斷效果。對于行保膽手術的患者,能夠對其華支睪吸蟲感染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從而可為相關病情的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提供可靠信息[14]。需要注意的是,單純使用顯微鏡觀察華支睪吸蟲蟲卵可能會出現漏診或誤診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華支睪吸蟲不僅會寄生在膽囊結石中,也會寄生在膽道系統內,且不同類型吸蟲的蟲卵在形態上較為相似,尤其是異形類吸蟲卵與華支睪吸蟲卵在形態、體積上較為相似,這可能會導致誤診的發生[15]。隨著時間的推移,結石的結構會發生變化,蟲卵會被膽紅素或黏液所包裹,從而使其不易被發現。而某些碳酸鈣結晶體與鈣化蟲卵的形態類似,在診斷過程中需要仔細鑒別。對于無法明確診斷的蟲卵,建議根據病史、血清抗體等進行綜合評估,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診斷的準確性。基于當下情況,為減少華支睪吸蟲病和膽囊結石的發生,建議在流行地區,加強對膽囊結石伴華支睪吸蟲病的診斷力度,開展針對性治療措施,并呼吁居民盡量避免食用生魚蝦。上述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華支睪吸蟲的感染率,減少膽囊結石的反復發作,從而可保障相關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與華支睪吸蟲的感染具有密切聯系。華支睪吸蟲在中年男性群體中具有較高的感染率,相關結石類型主要以膽色素結石為主。建議加大相關診斷和預防力度,以盡早發現、控制相關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