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瑩晶,景 暉
(南京市六合區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1500)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臨床以呼吸道受累為主,癥狀重,病程長,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損害,其中尤其以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損害最為嚴重。部分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由于支原體耐藥、混合感染、免疫損失等因素,極易進展為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1],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存質量。臨床上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藥物主要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由于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等作用于細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夠干擾和抑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從而發揮治療效果[2]。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療程較長,患兒長期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易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且有研究表明,近年來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增強[3]。因此,尋找能夠縮短治療療程、不良反應少且耐藥性低的藥物成為臨床上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重點。本研究觀察了2021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住院的30 例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患兒在接受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口服聯合超聲電導治療儀治療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上治療本病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21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期間收治的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患兒6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研討組與常模組,每組各30 例。研討組:8 例男,22 例女;年齡范圍1 ~7歲,平均年齡(3.40±1.92)歲;病程范圍2 ~7 d,平均病程(4.27±1.72)d;常模組:9 例男,21 例女;年齡范圍1 ~10 歲,平均年齡(4.33±2.30)歲;病程范圍1 ~10 d,平均病程(4.17±2.10)d。兩組以上各項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中關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4]:以發熱、持續劇烈咳嗽為主要癥狀;肺部體征不明顯或聽診呼吸音低、聞及固定的中細濕啰音;外周白細胞計數多正常或升高,血清肺炎支原體特異性抗體陽性;胸部X線檢查多見以肺門為中心、云霧狀肺浸潤,病灶呈游走性,單側多見,兩側肺下葉常見,少數見節段或大葉分布實變影;(2)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肺炎喘嗽痰熱閉肺證的診斷標準:壯熱煩躁,喉間痰鳴,痰稠色黃,氣促喘憋,鼻翼翕動,或口唇青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3)發病后至入院前未使用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4)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非肺炎支原體(如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等)感染所導致的肺炎;(2)伴有支原體感染肺外表現;(3)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腦病等并發癥;(4)合并有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嚴重原發病;(5)治療依從性差,或對所用藥物過敏;(6)正在進行其他藥物研究。
給予常模組常規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西醫治療,基本藥物:注射用乳糖酸紅霉素(生產廠家: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25g/支),靜脈滴注,每日2 次,20mg·kg-1·d-1,連續用藥7 d 為1 個療 程。研討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口服與超聲電導治療儀治療。中藥湯劑藥物組成:麻黃4 g、杏仁10 g、生石膏15 g、葶藶子10 g、黃芩6 g、魚腥草10 g、虎杖10 g、桑白皮10 g、甘草3g,藥物劑量可根據患兒的年齡、體重酌情加減,并隨證加減藥物:熱甚者加梔子10g,痙攣性咳嗽者加鉤藤10 g、蟬蛻6g,面唇青紫者加丹參10g。每日1 劑,上藥濃煎至100mL,分2 次口服,連續用藥7 d 為1 個療程。同時輔以超聲脈沖電導治療儀(生產廠家:河南三浪醫療新技術有限公司;型號:SLC-001)治療,具體操作方法:患兒取舒適體位,操作人員對患兒的背部皮膚進行清潔,將治療電極和專用的中藥電極貼片(主要成分:黃芩、柴胡、金銀花、杏仁、魚腥草、白芥子、冬花、百部、馬兜鈴、白術、陳皮、生大黃、制半夏、枇杷葉、紫花地丁、前胡)貼敷在患兒左右兩側的肺俞穴上,接通電源后,根據患兒的年齡和承受能力合理設定治療參數。1 ~3 歲患兒的治療時間為15 min,強度為2 ~3 ;4 ~10 歲患兒的治療時間為20 min,強度為2。治療過程中需加強巡視,若發現異常情況需立即停止治療。治療結束后將電極取下,同時保留中藥貼,保留時間為4 ~6 h。若患兒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可縮短保留時間,或立即將藥貼取下。每天治療1 次,連續治療7 d 為1 個療程。兩組治療1 個療程后評估療效。
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療效判定標準。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總積分- 治療后證候總積分)/治療前證候總積分×100%,證候總積分= 主證積分+ 次證積分。痊愈:治療后患兒的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無發熱,咳嗽基本消失,肺部體征完全消失,X線胸片提示病灶完全吸收),療效指數減少≥90% ;顯效:治療后患兒的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熱退,咳嗽明顯減輕,肺部體征基本消失,X 線胸片提示病灶基本吸收),療效指數減少70% ~89% ;好轉:治療后患兒的癥狀體征減輕(熱退,咳嗽減輕,肺部體征部分消失,X 線胸片提示病灶部分吸收),療效指數減少30% ~69% ;無效:治療后患兒的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持續發熱,咳嗽加重,肺部體征無好轉,X 線胸片提示病灶無吸收或加重),療效指數減少<30%。痊愈、顯效、好轉均為有效,總有效率=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對比兩組治療后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
以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 26.0 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秩和驗證,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 提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研討組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585,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治療后,研討組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741、-4.326,P均<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d,± s)

表2 兩組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d,± s)
組別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 住院時間研討組(n=30) 1.13±0.35 7.87±0.73常模組(n=30) 2.47±1.22 9.23±1.57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急性感染期臨床以高熱、劇烈咳嗽為主要表現。由于兒童的呼吸系統發育不夠完善,呼吸道平滑肌收縮功能、纖毛運動功能、咳嗽反射功能不及成人,不能有效清除吸入的異物及病原體,因此有些患兒在發生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容易出現咳嗽癥狀反復發作、久咳不愈的情況,進而發展成慢性咳嗽。西醫目前多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但本病的治療療程長且容易復發,長期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及耐藥性,使得慢性咳嗽纏綿難愈,甚至有可能進展成咳嗽變異性哮喘[5]、支氣管哮喘,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急性感染期的治療尤為重要。在本病的治療中,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縮短患兒的治療療程,提高其治療依從性,越來越受到國內眾多學者的關注。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取得了一定療效[6]。中醫將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歸于“肺炎喘嗽”的范疇,認為本病的病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是內因,外邪侵犯是外因。若患兒體質較弱,或照顧不當,外邪通過鼻腔、皮膚等侵入體內,使各臟器受到侵襲,又因小兒肺臟嬌嫩,因此易使肺的宣降功能下降,導致肺氣郁閉,誘發肺炎、哮喘。中醫治病常采用辨證施治,其中痰熱閉肺證治以清熱化痰、開肺定喘,常用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本研究中所用的中藥方劑),基本藥物組成:麻黃、杏仁、生石膏、葶藶子、黃芩、魚腥草、虎杖、桑白皮、甘草(藥物可隨證加減)。方中麻黃和杏仁具有宣肺止咳功效,魚腥草、生石膏、甘草、黃芩、虎杖具有清肺泄熱功效,桑白皮、葶藶子具有泄肺滌痰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開肺定喘之功。超聲電導治療儀采用中頻電導治療,可快速到達病灶位置,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強藥效,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功能和吞噬細胞功能,進而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7]。本研究中我們選用的是河南三浪醫療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SLC-001 治療儀,其兩個中藥電極貼片的主要成分為:黃芩、柴胡、金銀花、杏仁、魚腥草、白芥子、冬花、百部、馬兜鈴、白術、陳皮、生大黃、制半夏、枇杷葉、紫花地丁、前胡,可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祛濕化痰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討組的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585,P<0.01);治療后研討組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常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741、-4.326,P均<0.01)。可見,湯劑口服聯合超聲電導治療儀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痰熱閉肺證可縮短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