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麗,陽 爽(貴州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筆墨當隨時代”是由清朝時期著名的山水畫家石濤提出的觀點,明朝時期的畫家一味注重臨摹和復制前人的繪畫作品,而不注重與生活實踐聯系。到了清朝時期,石濤一改繪畫風格,不再一味地為了筆墨而創作藝術作品,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開今”“筆墨當隨時代”“搜盡奇峰打草稿”等主張。這些理論的提出,對當時被摹古風氣所籠罩的沉悶畫壇起到了一種振聾發聵的啟示作用。
石濤主張“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和“借古開今”為藝術繪畫的發展作了堅實的鋪墊。“筆墨當隨時代”不僅在山水繪畫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人物畫的發展同樣具有革命作用。
從最初的人物畫萌芽時期到現在,人們一直都比較注重形與線條的流暢度。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提出了“傳神寫照”的繪畫方法,畫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的形,更要注重人物的神,尤其是注重眼睛的描繪,眼睛是整個人物傳神寫照的關鍵。傳神論作為人物畫品評的審美標準,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到后期,人物畫不再是簡單的工筆人物畫,受時代潮流的發展,西方的繪畫也逐漸影響了中國的繪畫創作,繪畫種類豐富多彩,水墨繪畫也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形式。水墨人物畫在畫壇中興盛起來,結合多種多樣的技法,筆墨也在發生深刻的改變,結合中國傳統人物繪畫的形神關系論不斷發展。人物不僅具有精神氣質,還通過一定的形象描繪技法達到形神兼備。
“筆墨”一直是中國畫領域的核心元素,根據不同時代文化背景的發展,繪畫也具有創新精神。一成不變的作品必然經不住時代的磨煉而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筆墨本身就帶有一種強烈的時代性。回顧泱泱歷史長河,每一個時代的繪畫都帶有強烈的特色美感、形式感的筆墨。時代藝術是在發展的,而不是停滯不前的。同樣,筆墨也是在不斷發展的,人物畫也在不斷地創新和進步。顧愷之擅長用工筆藝術的語言表現同時代人物對象的心理特征與精神風貌。蔣兆和與顧愷之相反,他用水墨畫的形式去表現戰爭時期吃不飽,穿不暖,面黃肌瘦的人物形象。筆墨因時代環境、文學思想而具有時代性含義。對于畫水墨人物的現代畫家來說,其主要職責是用現代的筆墨語言更好地表現和描摹現代人的神態和生存狀態。蔣兆和是利用筆墨創新的現代人物畫家之一。
不同時代畫家的藝術特征各不相同,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人物繪畫大師,他的繪畫主要是根據文學作品去表現人物畫的精神面貌和神情狀態,顧愷之擅長用線條表現人物的神情狀態,更加注重對眼睛的描繪。他注重用線造型,其線條有一種連綿不斷、悠緩自然的節奏氣勢,正如“春蠶吐絲”“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張宣和周昉作為唐代典型的人物畫家,他們擅長描繪宮廷中的侍女形象,人物體態豐腴健美,服裝精致繁華,線條精致細麗,設色高貴富麗,其“豐肥體”的人物造型,表明唐代人對女性審美具有典型的傾向性,具有時代特色。
蔣兆和水墨繪畫創作經歷了三個時期。經過三個時期的努力奮斗和創新,加之受到西洋繪畫的影響,蔣兆和的水墨人物畫有了獨有的色彩。他的人物畫比前人更有特色,他創作的藝術作品帶有一定的主題思想性,半身或全身肖像式格局逐步向人生災難的主題轉換;他敢于直接用畫面去批判社會,關注現實,他畫的傳統繪畫融合了西方的技法和思想,把中國人物畫的技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具有創新性和創造性。其造型比較精準,更能細致地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他自創的每一幅畫都很有情節性,人物面部和衣服線條表現力得到強化,用中國傳統山水、花鳥繪畫的皴擦筆法代替了面部的墨染。他筆下所描繪的人物形象中,窮困潦倒的百姓都有著純樸天真、和藹可親和勇于反抗命運的個性,純真的兒童和純樸的少女都有著善良純真的心,嬌羞的臉龐還帶有一點時代氣息。在那傾注了情與血的畫幅上,或許見不到“一波三折”的優柔和“墨分五色”的絢麗。但是,可以從柔和的墨色和蒼老的線條以及枯潤皴擦中,感受到他在自己的藝術個性中真誠地表達著他的想法。蔣兆和在水墨人物方面有著不凡的表現力,例如創作題材、人物寫生等。
《縫窮》(圖1)是蔣兆和在1936年創作的一幅描繪老人縫衣服的人物畫作品,從側面表現了人民疾苦,表達了作者對窮苦百姓的同情和熱愛。
藝術作品《縫窮》《賣小吃的老人》和《朱門酒肉臭》(圖2)都表現了當時窮困潦倒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描繪了戰亂年代人們過著凄慘生活、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場景,也深情地表現了勞動人民在戰爭時期不屈服于命運,為生活頑強奮斗的藝術形象。

《縫窮》

《朱門酒肉臭》
水墨人物畫作為一種用筆墨表現生活的載體,具有時代性意義,即運用傳統繪畫的水墨形式和技法,適當地結合現實中的人物形象,精確巧妙地表現人物畫中的形與神的關系。水墨技法緊密地結合可以表現描繪對象的復雜變化,用筆用墨服從于各個人物形象的結構和變化。例如我們在畫人物形象的時候,不能簡單去用線條表現人物的美丑、神態,更加需要注重人物形象的虛實關系、局部和整體的關系以及結構與墨色等各個方面的深入結合。筆墨的表現需要遵循科學規律,并將其運用在畫面中,才能夠行筆有方、落墨適當。運用現代思想創造性地結合傳統技法表現現代的水墨人物畫,在藝術不斷更新的革命年代,藝術家在繪畫時不再局限于技法革新性的問題,而是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通過筆墨的變化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所謂“藝術以得天然趣,筆墨流露真性情”,這體現了藝術家獨特的藝術個性,各種不同的表現技法都源于時代和環境的更新。任何藝術作品的出現都跟當時藝術家所處的時代環境和文化背景相關,正所謂“時代造英雄”,蔣兆和的現實主義繪畫正是其在殘酷的戰爭年代里,身處特殊背景之下所作的直接揭示戰爭災難的作品。
《流民圖》是具有時代性的特殊代表作品,投射出的是絕望之情、悲劇色彩和死亡感。蔣兆和運用西畫和水墨畫結合的技法把人物畫得具體而深刻。無論是構圖、人物造型,還是筆墨表現技法,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特別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將西方獨特的技法和中國傳統畫思想結合在一起運用在人物畫方面,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創造出了獨具個性的人物畫。《流民圖》的創作背景是帝國主義侵犯中國時期,此時民不聊生,中國人民飽受饑寒交迫之苦。在一個“吃人”的社會,對于最底層的普通百姓人民來說,溫飽是最基本的需求。蔣兆和體會深有感觸,他理解人民的災難,所以他把人民的痛苦與現實主義繪畫結合在一起,表現人物的至善至美。《流民圖》中的人物形象個個都是當時社會人民的標志,鮮活的形象激發了許多進步青年的愛國情懷。現在《流民圖》帶給人們的震撼仍然有增無減。蔣兆和的人物畫緊緊地結合時代的發展,藝術作品的創作筆墨在不斷地創新、色彩變化也豐富多彩。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為后來的藝術家提供了啟示,給世界藝術史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和光輝的篇章。

《流民圖》
“筆墨當隨時代”不僅指山水畫要創新,人物畫也要變革。藝術處于不斷創新和變革的過程中,不僅是藝術傾向技術革新,藝術思想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從歷代畫家運用水墨形式上看,無論是人物還是山水花鳥,各類題材所運用的墨色技法都是豐富的,這使我們不僅感受到自然魅力,也體會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感受了作者對筆墨技巧的運用有助于很好地表現造型對象,因為一切藝術都要遵循科學規律,不能違背規律去創造藝術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創新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時代藝術觀指導下,水墨人物技法需要我們去改變固有的觀念,創造新的觀念,不再被牢牢地固定在傳統筆法模式中,需要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大膽運用筆墨,也必然要推陳出新,創造出新的人物畫形式和藝術技巧技法,豐富筆墨的變化,真正使“筆墨當隨時代”為藝術服務。人物畫的變形與融合,傳達了畫家對客觀物象產生的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筆墨,使墨色融合于繪畫且生動地展示出藝術的表現力,我們要有批判的精神,創造具備中國時代精神及獨特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