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玉(曲阜市孔子博物館,山東 濟寧 273100)
隨著物質條件的逐漸改善,人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程度也在與日俱增。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新需求,博物館開始大力發展和利用新媒體這一傳播媒介。從展廳看展到3D全景式展廳靜態觀展、線上課堂,再到直播看展、線上社交互動等以新媒體為媒介的線上博物館活動,不斷探索新媒體技術,是博物館擁抱新時代的積極嘗試。作為新媒體傳播的重要一環,網絡直播的出現迎合了民眾的文化需求,它不僅豐富了博物館的服務形式和內容,為博物館文化的廣泛宣傳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彌補了網友無法到現場參觀的遺憾,讓人們看到了數字化智慧博物館的發展趨勢。
孔子博物館與時俱進,大力推進網絡直播在博物館事業中的融合、運用。自今年起,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孔子博物館聯合山東電視臺文旅頻道先后開展了“遇見孔子”“人間孔子”以及“孔子博物館十二時辰”等多次大型直播。通過直播,觀眾們可線上觀展、體驗社教活動、欣賞精彩演出、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全方位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孔子思想的影響之遠,為無法親臨博物館的朋友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直播一經上線,全網收看量破百萬,受到多方好評。
直播中所呈現的文物、特色展覽、社教活動,乃至博物館園區內的風景,對孔子博物館形象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在直播活動的帶動下,孔子博物館能夠吸引諸多感興趣的觀眾實地觀賞,促進線上線下活動的相互結合、良性帶動。同時,直播不僅能給孔子博物館自身帶來“流量”,更能使得博物館所承載的優秀儒家文化傳播更廣。
網絡直播的互動具有即時性。觀看網絡直播的受眾,可以與孔子博物館官方賬號進行互動,且互動是即時的,觀眾從單一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信息交流的參與者。通過雙方的互動,觀眾可以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與看法;博物館工作人員可及時反饋,作出解答,更好地優化服務內容,提升孔子博物館觀眾的參觀體驗感。

圖1 孔子像雕塑

圖2 “大哉孔子展”
網絡直播的過程具有動態性。雖然依托VR技術所實現的線上展覽能夠給觀眾帶來一定的真實感,但以直播的形式觀賞展覽更能使線上觀眾身臨其境。通過直播鏡頭畫面的呈現,配合生動詳細的講解、趣味橫生的社教活動以及即時性的互動交流,線上觀眾可以沉浸式參與到直播過程中。除此之外,有條件的觀眾還可以自主選擇跟隨社教活動,進行動手實踐??鬃硬┪镳^的直播活動,能夠全方位吸引觀眾以線上參與的形式走進孔子博物館,使線上觀展、社教體驗更具立體感。
孔子博物館以傳揚儒家文化為主旨,講好孔子故事,結合自身特點,設置豐富多樣的直播內容,憑借細致的文物講解,有趣的線上活動和新奇的文物修復展示吸引了數百萬觀眾觀看線上直播。
1.立足館藏文物,進行特色展覽
流傳千年的文物,承載著哲人的思想和燦爛的文明,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同時,對文物的收藏、展示和保護也是博物館的傳統功能??鬃硬┪镳^依托館藏豐富的文物資源,舉辦了多個大型展覽,每次開展都備受關注,吸引了廣大觀眾朋友前來參觀打卡,好評如潮。因此,線上參觀各式展覽、打卡精品文物也成為直播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孔子博物館所開展的“遇見孔子”和“人間孔子”兩次直播中,主持人和專家一同帶領廣大網友參觀了孔子博物館“大哉孔子展”“齊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飾展”“孔府舊藏文物珍品展”等精彩展覽,欣賞了“戰國圓雕黃玉馬”“蔥綠地妝花紗蟒裙”等精美文物。透過屏幕,展廳里的文物被清晰地呈現在數百萬觀看直播的觀眾面前,盡展氣度和風華。觀眾們在大飽眼福的同時,還能夠傾聽專家學者對文物和歷史的細致解說,通過一件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品讀孔子的一生,感悟圣人的思想和智慧,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線上活動精彩紛呈,雙向互動收獲頗多
博物館是為公共服務的,博物館的成功有賴于發現并滿足公眾的需要。孔子博物館從觀眾需求出發,通過直播為觀眾提供文化服務,設置了多種多樣的線上活動,這也是孔子博物館直播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獎問答、社教課程體驗、特色節目演出……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把夫子的諄諄教誨和刻板枯燥的書本知識,用趣味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互動體驗感??鬃硬┪镳^在直播過程中,開展了趣味《論語》知識問答、體驗“描紅”和“石刻拓印”、孔府點心手工制作以及“簫韶雅樂”特色演出等活動,帶領大家學習經典,寓教于樂,體會傳統文化技藝,觀看精彩演出,使得觀眾們收獲頗豐。這些線上活動,吸引了眾多網友的參與,并紛紛留言直呼“太長知識啦”“新鮮感滿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等。
3.展現文物修復,突出數字化保護
除了看文物、逛展覽、體驗線上活動之外,孔子博物館直播活動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全面展現服飾、古籍的修復過程以及突出數字化技術在博物館中的發展和運用。文物的修復過程基本不在觀眾面前展示,即使觀眾在線下參觀博物館,也難以親臨文物修復現場,因此,人們對這項工作也頗感陌生與好奇。為此,孔子博物館的直播便深入館區內部,帶領大家探索文物修復的奧秘,一起見證服飾、古籍修復師的“妙手回春”。同時,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孔子博物館的文物修復與保護技術也在與時俱進,通過直播,網友們還可以看到孔子博物館數字化文物保護技術的精妙和高超,體會到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圖3 “齊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飾展”

圖4 戰國圓雕黃玉馬 孔子博物館藏
孔子博物館著力打造直播新形式,推動直播內容更加多樣化。因此,在數次直播實踐中,嘗試了多種直播形式,多角度展現孔子博物館的文化底蘊和風光之美。
1.開展“云直播”,聯動多平臺
孔子博物館“遇見孔子”“人間孔子”直播采用“云直播+多媒體聯動”的形式,網友可通過十多家網絡平臺同步收看直播。直播中,除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還穿插著多個不同場地的連線互動。直播現場除了孔子博物館這一主場之外,更是將范圍延伸到了周公廟、魯國故城、孔廟大成殿等歷史現場,同時現場連線新疆圖木舒克市屯墾歷史博物館“孔子文化展”,更好地利用了網絡直播的便利性,更加全面、詳細地展現了孔子的一生。
2.全天候“慢直播”,賞美景許心愿
與“遇見孔子”及“人間孔子”兩場直播不同,“孔子博物館十二時辰”采用慢直播的形式,全天候、不間斷地將鏡頭對準孔子博物館園區內孔子像雕塑和“源遠流長”水景,展現孔子博物館館區內的美好風光。觀眾可以隨時打開孔子博物館的線上直播,見證不同天氣、不同時節下孔子博物館館區內風景的變化,收獲滿滿的治愈感。與此同時,在大眾的心中,孔子一直是師者、智者的形象。每逢考試之時,都會有諸多考生線上祭拜孔子,以求考試順利。因此,“孔子博物館十二時辰”直播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互聯網受眾們既可以暢聊十二時辰文化,又能夠為考試祈愿祝福。
作為新媒體的一種形式,網絡直播以其獨特的優勢,對博物館事業的進步起著重要作用,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鬃硬┪镳^所開展的幾次直播,是網絡直播技術與博物館事業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成功實踐。今后,孔子博物館將會繼續立足于館藏大量文物資源及文化優勢,致力于網絡直播的形式創新、內容優化,加快數字化、智慧博物館的建設,讓網絡直播成為博物館文化宣傳的窗口,讓新媒體技術為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同時,在此過程中,孔子博物館也將繼續傳承和弘揚經典儒家思想,讓中國優秀文化通過網絡直播這一窗口,更清晰地向全世界呈現。

圖5 孔子博物館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