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強 魏金康 胡曉艷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北京朝陽 100029)
工廠化栽培杏鮑菇應具有生產周期短,收益高,不受天氣影響,周年化生產等優點,從而取代了傳統的農戶常規栽培方式。為了促進杏鮑菇菌絲生長和提高產量,杏鮑菇的培養料需加入豆粕、黃豆粉、麩皮等含氮量較高的氮源物質,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尋求低成本、高效的氮源添加物是杏鮑菇工廠化栽培節本增收的關鍵之一。研究表明,礦質元素和氨基酸類物質可以促進食用菌菌絲生長,并實現增產,以其為主要成分的增產添加物已開始應用于國內外的食用菌生產中[1-2]。增菇肽是豆粕等經微生物發酵后的產物,其具有使用方便,菌絲易吸收、利用快等優點[3-5]。筆者前期的試驗結果表明活性肽、豆粕可以促進黑木耳菌絲生長、耳芽形成,并提高其產量[6-7],因此可以考慮將其應用到杏鮑菇的生產。筆者先前試驗表明在PDA 中加入增菇肽、K1 等氮源物質,可以促進杏鮑菇菌絲的萌發,加快菌絲生長速度并且增加菌絲生物量。但尚未見將其應用于工廠化生產中的研究報道。
為此,筆者開展工廠化杏鮑菇栽培料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豆粕等氮源物質的比較研究,以期為杏鮑菇工廠化栽培培養料的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供試菌種及添加物 杏鮑菇1號,北京永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活性肽(增菇肽)(水溶率≥99.9%,酸溶蛋白≥20%)購自河北菇友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氨基酸水溶肥[氨基酸≥100 g/L,(錳+鋅+硼)≥20 g/L,500 mL/瓶]購自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公司,原產地西班牙;K1 購自創新貿易株式會社,原產地日本;豆粕(水分≤13.0%,粗蛋白≥42%)為生產用商品豆粕,購自北京古船面粉集團。
(2)培養料配方 以木屑、甘蔗、玉米芯渣為主料,麩皮、玉米粉、豆粕等為輔料,按照工廠化培養料的配方配制,在此基礎上添加氮源補充物,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①不添加其他氮源補充物(CK);處理②添加增菇肽(添加量為培養料干重的0.3%);處理③添加K1(添加量為培養料干重的0.5%);處理④添加進口氨基酸水溶肥(添加量為培養料干重的0.2%);處理⑤添加豆粕(添加量為培養料干重的2%)。增菇肽、氨基酸水溶肥先稱量后加入水中溶解,再與其他培養料攪拌均勻。由于K1、豆粕不完全溶于水,將其稱量后,與其他培養料干料混合,然后加適量水攪拌均勻。
試驗時間為2021年9月至11月,試驗地點為北京永長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 月培養出菇菌棒,10 月底開口催蕾,11 月出菇管理,采收。按培養料料水比1∶1.2 加水拌勻,然后裝袋。袋規格為18 cm×35 cm,裝袋后料袋高20 cm。3 次重復,每個重復320 袋,每個處理共960 袋。按工廠化杏鮑菇生產工藝進行料袋滅菌、冷卻、接種以及發菌、出菇管理。出菇時各處理隨機排列。試驗記錄鮮菇、等外菇和商品菇產量,測定杏鮑菇子實體主要性狀,計算商品菇比、生產效益。
采用EXCEL 2013 和SAS 9.1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由表1 可知,5 個處理的杏鮑菇鮮菇總產量、平均每袋鮮菇產量排序為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③>處理⑤>處理①,其中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④差異不顯著,處理①與處理⑤差異不顯著;平均單袋商品菇產量排序為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③>處理⑤>處理①,排序與平均單袋鮮菇產量一致,但處理②與處理④差異不顯著,處理①與處理⑤差異不顯著;商品菇比排序為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⑤>處理①>處理③,其中處理①、處理④、處理⑤之間差異不顯著。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以提高杏鮑菇產量及商品菇產量,并且以增菇肽效果最好。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提高了商品菇比,而添加K1 降低了商品菇比,添加氨基酸水溶肥、豆粕對商品菇比無顯著影響。因此,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可以提高杏鮑菇產量及商品菇比。

表1 不同處理的杏鮑菇產量和商品菇比
由表2可知,5個處理的杏鮑菇子實體菌柄直徑排序為處理③>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⑤,其中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④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③與處理④差異顯著,但未達極顯著水平;杏鮑菇菌蓋直徑排序為處理③>處理②>處理①>處理⑤>處理④,但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菇體高、單菇重排序均為處理②>④>③>⑤>①,且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因此,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豆粕均對杏鮑菇菌蓋直徑、菇體高、單菇重影響不顯著。除添加豆粕會使得菌柄直徑變小外,添加其他三種氮源對杏鮑菇菌柄直徑影響不顯著。

表2 不同處理杏鮑菇子實體主要性狀
由表3可知,相較原有工廠化培養料配方,添加4 種氮源物質均可以增加收入,排序為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③>處理⑤。添加增菇肽增收最多,960 袋可增收225.60 元,其次為添加氨基酸水溶肥,960 袋增收201.60 元,添加K1 或豆粕,960 袋分別增收165.20 元、29.60 元。扣除氮源添加物成本,除豆粕外,添加氮源物質均可增加純效益,排序為處理②>處理④>處理③。其中培養料添加增菇肽增加效益最高,每袋可增加純收益0.23 元,按日產4 萬袋計算,每日可增加純收益9 259 元;按年生產360 d 計算,年純效益可增加333.30 萬元。其次,添加氨基酸水溶肥或K1也可以實現增效,增加年純收益分別為218.40萬元、157.80萬元。

表3 不同處理效益
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K1、氨基酸水溶肥均可提高杏鮑菇產量,并提高商品菇產量,從而提高杏鮑菇生產效益,并且以添加增菇肽的效果最好。因此,增菇肽優選作為工廠化栽培杏鮑菇增產增效的培養料氮源補充物。
氮源對于杏鮑菇的產量影響較大。研究表明,培養料中氮源偏少會影響杏鮑菇產量及品質[8]。不同種類氮源補充物對杏鮑菇的增產作用不同,這與許志鳴等[9]的研究一致,以增菇肽為最佳。這可能與杏鮑菇菌絲對不同種類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有關,這與韓春華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
培養料中添加增菇肽提高商品菇比,而添加K1降低商品菇比。但子實體主要性狀,除添加豆粕對杏鮑菇菌柄直徑稍有降低作用外,4 種氮源添加物對杏鮑菇的菌蓋直徑、菇體高、單菇鮮重、菌柄直徑未有顯著影響。添加增菇肽、氨基酸水溶肥、K1 均可增加純效益,說明培養料補充氮源可以提高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效益。如按日產4 萬袋計算,年生產360 d 計算,三者年增加純效益分別為333.30 萬元、218.40 萬元、157.80 萬元,效益十分可觀。但是,在工廠化培養料配方的基礎上以培養料干重2%添加豆粕,增產效果不顯著,扣除成本后,添加豆粕后單袋純效益反而降低。這也許是因為豆粕是工廠化栽培的常用原料[11],培養料配方中已添加足量豆粕,在此基礎上再增加豆粕的用量,增產作用并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