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峰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增強青少年體質,刻不容緩。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教育的高質量建設,著力解決中小學學生繁冗作業任務以及課外培訓負擔的問題。
中華傳統武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種強身健體、培養意志的體育運動?!半p減”背景下,在小學開展武術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能讓小學生在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的同時,培養出健全的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五育并舉”的教育目的。
一、武術教育對于小學生成長的重要價值
(一)武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體現。武術以其固有的屬性使之成為培養小學生自立自強品質的有力途徑,傳統武術中的尚武精神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陽剛之氣”“亮劍精神”,有著其他運動項目難以取代的教育價值。
(二)武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個人道德修養
中華武術的最大優勢在于武德教育——技以載道,武以修身,即練武與修身、立志與習藝、技藝與品德的相互統一。中華傳統武術秉承儒家“五常”思想——“仁、義、禮、智、信”。通過武術中“仁”的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的仁愛之心;“信”的教育,可以培養小學生誠實品質。
(三)武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武術中蘊含的武德、武禮等豐富的德育內容一直以來被作為武術的靈魂和精髓。通過武術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在擁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時,逐漸深入地了解體育強國的深刻內涵和時代意義,真正參與到體育強國建設中去,并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愛國意識,最終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武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還沒有普遍形成重視武術教育的意識
對當前的小學體育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學比較習慣于引導學生在室外進行一些放松的、技術含量不太高的、危險系數較小的體育活動。由于沒有前期的硬件和軟件準備,對于需要有較厚實文化積淀和對技術要領要求比較高的武術教育來說還沒有形成普遍關注的趨勢。
(二)開展武術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目前,多數院校以“一專多能”作為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目標,而對于不僅需要掌握較為精湛的技術要領,而且要對武術知識文化有著深刻理解的武術師資培養來說,明顯力不從心。這種小學體育師資的培養體系造成了目前我國武術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局面,制約了小學武術教育的普遍開展。
(三)武術教學方法創新性不足
調查發現,目前在一些開展武術教學的小學中,武術教學多偏于武術動作的教授,教師不能把優秀武術文化資源靈活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學生也沒能獲得足夠的理論知識去理解武術的內涵,很多學生只能通過對教師的模仿來進行學習。但是,許多小學生表示很難跟上教師的節奏,覺得學武術很難,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出現厭倦情緒。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開展武術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加強小學武術教師隊伍建設
小學武術教師隊伍是小學有效開展武術教學工作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制約因素。小學體育教師在掌握小學體育教學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強武術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提升,這樣就能夠從武術動作技能層面以及理論、文化層面共同教育培養學生了。
體育教師在武術教學工作中肩負著引導的作用。因此,為了讓教師的武術教學水平能夠有效滿足學校武術教學工作的需要,切實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迫切需要對小學體育教師展開武術文化、知識、技能的培訓,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讓教師能夠積極提升個人對武術文化的認知、提升武術專業素質,并潛心鉆研武術教學的特殊性、規律性,以此來提升小學武術教學師資力量,使素質教育的方針能夠真正被貫徹和落實。
(二)優化創新小學武術教學形式
要真正實現全面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的目標,除了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之外,還要依賴學校教育中的教學來實現,這需要從改變小學武術教學思想、優化創新當前武術教學的內容、形式等入手。
由于武術本身承載著厚實的中華傳統文化豐富的內涵,相較于其他一般性體育運動項目來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體育教師要提升武術教學效果,不僅需要考慮到武術文化和動作技術的特殊性、難易程度,而且需要多從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思考。結合年齡特點,設計出符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武術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小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自身的興趣來進行學習,將武術中所蘊涵的理論知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與武術技術結合起來教授,內化于學生的知識體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
(三)營造文化氛圍,擴大傳統武術文化的影響力
武術是一種技法,更是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中,有著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在武術教學中,不僅要教授武術動作要領,而且可以深入挖掘出武術文化中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在上課時不感覺枯燥乏味,能夠提起精神,從喜歡聽到喜歡學。
可以在學校布置一些與傳統武術有關的圖畫、景觀等,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在學校宣傳欄中講述一些與傳統武術有關的故事、普及武術文化知識;在課上通過講解一些經典的武術影視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性認識;課后可以組織一些武術知識競賽、武術表演競賽等活動,促進學生自覺學習武術。這樣,充分利用課前、課中、課后,校園里、課堂上等時空營造濃厚的武術文化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文化自信。
(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強化學習效果
信息時代,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因此,體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網絡數據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行教學形式創新,強化教學效果。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資料有著天然的喜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學習武術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例如:運用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觀看經典武術文化故事片,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學生陽剛之氣;可以利用多媒體幫助教師分解武術動作、指導學生學習動作要領;可以利用互聯網克服時空的限制,隨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學習體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雙減”政策的出臺恰逢其時。面對如此機遇,小學在開展武術教學工作時,需要改革與創新武術教學的思想和方法、形式,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從促進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入手,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堅決貫徹“健康第一”“終身體育”“五育并舉”等理念來展開武術教學工作,以此實現小學武術教學所應擔負的時代使命,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