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聲和
信息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石,學生只有形成相應的信息素養,才可以對自身的學習過程加以更合理的管理,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提高終身學習意識、競爭能力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教師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從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實施方案(2022年版)的頒布,信息技術也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單獨課程,并改名為“信息科技”。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科名稱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信息科技”,學生信息核心素養的培養都特別重要。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要積極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一、初中生必備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信息科技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這四個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滲透,共同促進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學生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通過訓練學生終身發展和應對社會的關鍵能力,指導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生活化問題,學生最終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二、強化信息技術課堂主陣地,鑄牢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石
信息技術發展雖然日新月異,但其主要知識系統并沒有實質上的重大變革,總的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學生只有掌握了信息技術的相關基礎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不斷地向前探索。所以,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就需要奠定學生的信息技術認知基礎,訓練其上機操作能力,以確保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果。
(一)深入研究教材,整合學科資源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把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視為最主要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通常情形下,教師主要是以課程標準和教材作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備課過程必須深入把握課程標準要求,仔細探究教材內涵,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在根源上推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相互融通,整合教育資源,綜合運用課內外的信息技術知識,使學生在練習中逐漸加深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習中如果碰到相關的信息技術問題,盡量運用自身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創造性地加以解決。
(二)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逐漸轉變為教學的指導者和參與者,形成民主和諧、自由公平的對話環境和全體學生自身個性化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只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訓練學生的主體意識,張揚他們的人格與特點,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信息技術課程應善于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課堂情境,教師們要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和諧、互動、探索、開放的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學生更樂于投入、主動參與、善于學習,與教師在互動過程中平等、愉快地探討問題,并始終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三)注重信息技術的實操訓練
提高學生的上機操作水平是信息技術基礎素養的核心任務,上機操作訓練能把學習者的信息知識轉變為實踐,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師必須在學生的創造性訓練以及提高上機實操時間等方面做足功夫,有效提高他們的知識掌握與實際應用水平。
1.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
初中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基礎較薄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受現有信息知識的束縛,教師可以更有效地培養他們創新思維和想象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課堂上教師重點要為他們指明信息思維的基本方式,并做針對性講解,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按照自身的認知能力、興趣、喜好和現有基礎知識動手創作。如在講授“Flash動畫制作”之前,教師應首先介紹幾個可愛或搞笑的動漫人物,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充滿好奇的心態下,根據學習需要發揮想象力嘗試創作動畫,在探索中發現學習的快樂,有效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2.增加上機操作時間。
信息技術和其他文化科目不同,它有著強烈的時代性和實踐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把實際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特別注意上機實際運用,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門科目。所以,教師們必須注重學生理論知識、應用技能的訓練,并適當安排理論知識教育、實踐指導和實際操作的時間,在他們熟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增加他們上機操作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操作實踐,指導他們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上機實踐中,切實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
(四)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中學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把學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首位。
1.重視情景引導。
信息技術教師應注重課前導入環節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梢圆捎们榫耙龑У姆椒ㄟM行教學,使學生在情景中逐步建立正確的信息意識。
2.開展小組合作教學。
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使學生可以在自由探索的環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并且將這種學習能力和態度延伸到生活中,這樣才能延伸課堂的廣度。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主導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合作的氣氛中進一步探究問題,培養其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學習“電子表格數據排序與匯總”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利用任務鏈的方式引導,在規劃具體的任務時,可按照難易遞進編寫多個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到后期解決問題時,組內也能夠分工完成,在提升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
3.運用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指導、激勵、引導學生形成共識的作用,從而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訓練學生的信息素養。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最重要的是任務設計,教師要安排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任務,布置的任務要富有吸引力,把中心任務放在一個大情境中,并指導他們通過情境去探索,最后實現目標,提升能力。
4.引入翻轉課堂。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對課堂的主要知識點缺乏理解,掌握程度不深,課后容易記憶模糊。翻轉課堂教學可以體現出較好的課堂教學優勢,教師運用翻轉課堂教學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課前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并在適當時機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授課時,教師通過設置簡短核心的課堂微視頻,布置好具體的預習任務單,讓學生提前預習相關課程內容,并標記出疑難點,完成上課前期的準備工作。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更好地運用短暫的教學時間,把學生們不知道的實際問題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究,相互溝通,將更多的授課時間都用在協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上,從而為學生們答疑解惑,真正做到高效課堂教學,達到訓練學生們主動學習能力的目的,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訓練學生的信息素養。
5.重視多元化課堂評價。
科學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信息,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調節學習策略,以便合理管理自己整體的學習進程,提升學習效率。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課程,實踐與運用是其最大的特點,所以信息課程評價的重點應放在信息知識水平和處理現實問題能力上,這樣的評價才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考核學生,如作品點評、實操量化評分和理論知識考核等。教師必須善于發掘學生身上的優點,通過完善的激勵評價環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第一,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激勵。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和展示出來的網絡信息的搜集、甄別、加工、處理的綜合能力、解決問題時使用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搜索和處理能力以及與同伴、老師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能力,教師都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作品展示和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及時準確給予學生評價激勵,適時準確地給予學生指導,以此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其學習的有效性。
第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激勵。任何教育或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主要是對目標任務的完成程度、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學習方式的改善、創作作品的優劣、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學習結果的評價,以激勵學生能更加愉悅地參與到后面的學習中,全面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和學習能力。
6.強化網絡道德教育。
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中最主要的表現是具有良好的網絡道德和信息社會責任。學生一旦沒有了社會責任,缺乏良好的網絡品德,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越高,對社會的危害性可能也就越大。信息時代,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教育學生網絡社交需要遵循互聯網道德規范,培養他們信息社會的責任意識,提升他們的信息安全素養。
三、多渠道拓展,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一)信息技術和其他課程融合
教育信息化重點主要有兩個,一是信息技術課程,這個是基礎;二是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這個是活用、實踐、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課程的融合主要又包含了兩個層面,一是以信息技術帶動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即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學習其他課程的知識;二是借助其他課程的知識,豐富信息技術教學的知識,從而擴大學生掌握信息的廣度與深度。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彼此滲透、交叉融合,將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訓練貫穿到所有學科課程教育中,也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出信息技術對教學的變革性促進作用。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課程的融合,不僅便于掌握其他的課程內容,還便于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同時還能對學生創造力的培育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開展學科興趣小組活動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每周大多只安排一課時,對于一部分熱愛信息技術的學生來說,學習的需求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因此可以通過開展課外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活動彌補學科教學的不足。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參與的積極性也會特別高,通過活動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興趣特長,還提高了他們的操作能力,也彌補了信息技術課時的不足。
(三)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拓寬信息素養的培養空間
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擴寬了教育的時空邊界,對于初中生來說,信息技術最好的學習環境就是貼近他們生活的環境。在微博、短視頻、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網絡信息平臺茁壯發展的時代,初中學生的信息意識一定與其息息相關,教師理應把握機會,通過合理的引導渲染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借助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拓寬課程內容,讓廣大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上校園網,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更加深入。學生借助網絡進行多種形式的協作學習,通過網絡把各自的學習成果傳遞給社會,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進行交流,為每個學生創造一個質疑、發表意見的機會,使討論交流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有效地達到生生充分交流和師生充分交流的目標,提升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是面向信息社會的每一位初中生都應該具備的一項素質。信息教育的路需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開拓,信息素養的形成也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唯有強化課堂主陣地,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多渠道拓展學習,教學才會發揮出重要作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目標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