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玲芳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幼兒教育中,幼兒教師需要加強對工作思路的優化創新,對幼兒的自信心進行不斷的提升,進而保障幼兒實現全方位的發展。
對幼兒來說,幼兒園教育階段非常重要,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與幼兒建立良好的交流與溝通關系,與此同時還要對幼兒的性格特點進行深入性的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幼兒的興趣愛好,緊密圍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展開教學設計,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加強幼兒健康心理教育,以此確保幼兒心理可以獲得健康。在教育過程中,自信心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關鍵之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還創新了教學策略,有效提升了幼兒的教育質量。
一、幼兒教育中提升幼兒自信心的途徑
(一)設置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
1.自信心的培養。
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非常重要,這不僅要求幼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保證幼兒學習難度的適宜性,若任務布置得太簡單,則不能夠幫助幼兒提升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會讓幼兒產生不屑的情緒;但是若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難度過大,幼兒會因為完不成任務而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打擊,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產生,因此幼兒教師必須要掌握好一個教育的平衡點,為幼兒設置符合其自身實際的學習任務,以此來有效培養幼兒的學習自信心。
2.設定明確的學習任務。
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時,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以提升幼兒的實際能力為目的,同時還需要給予幼兒正確積極的點評,對幼兒的自信心進行全面培養。以此在教育幼兒的實踐教學中,幼兒教師要與幼兒進行深入性的溝通與了解,在幼兒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實施專項教學,以此制定出與之相符的教學方案,并對幼兒的學習差異化進行認同與尊重,從而培養幼兒的學習自信心。同時要為幼兒提供及時的鼓勵政策,進而保障良好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二)組織幼兒參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幼兒對周圍所有的陌生事物都具有強大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根據孩子的好奇心理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項目,達到對孩子創造力的有效訓練,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學前教育中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可能在課堂教學之外進行,教師要精心組織各種各樣的項目,同時引導廣大孩子參與到當中,不但能夠訓練孩子的人際溝通技巧,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教師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保障幼兒能夠掌握好基礎性的知識,通過對自身教育理念的改革,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與內容,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來設置多元化的課程實踐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春季的時候參與到踏青活動中,在夏季的時候組織幼兒參與到河邊釣魚的活動中,在冬季的時候組織幼兒參與到打雪仗、堆雪人的戶外活動當中。以此孩子們的活動水平都會大為提高,幼兒可以更自由地去尋找、去觀察,獲得游戲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思想認識能力,還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一舉多得。
(三)尊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教師需要尊重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發展的有效培養。不僅如此,還需要加大對幼兒的關注力度,同時還需要改變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不利的觀念。
一方面,全盤否定幼兒的能力。由于孩子們尚處在懵懂的階段,對外邊的事物有著許多的好奇心,同時幼兒們對自身的心理活動也缺乏一種全面的了解,所以身為成年人的心理老師,針對孩子們的一些不懂,常常要竭力阻止,在某種方面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
另一方面,幼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幼兒一定程度的寬容,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教師不必太過于追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家長和教師必須以小見大,關注幼兒的成長細節。如果幼兒想積極主動打掃教室或者家庭衛生,教師與家長要相信幼兒,并給予積極的鼓勵與支持。當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出現相互辱罵和打架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糾正與引導,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保護幼兒個性的同時,使其能夠正確認識到事情的對與錯,從而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也體現出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四)給予幼兒積極性的評價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多數的幼兒均希望自己的行為或者言語能夠獲得家長、老師或者是小朋友的認同,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與正能量的評價,讓幼兒認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對于孩子而言,教師評價非常重要,甚至會對其產生一生的影響,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應意識到自身言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平時多表演孩子,促使其建立強大的自信心。
首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幼兒教師需不斷提升自己,強化自身語言技巧,通過良好的語言與行為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其身心能得良好發展,在此基礎上,幼兒教師還需規范自身言行,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性,身邊人會對他造成極大的影響,幼兒教師應將自身打造成孩子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
其次,可以通過積極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學習能以及價值,促使其主動自己及投入到學習中,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但應注意的是,幼兒教師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不能盲目地給予積極性評價,要設置一定的條件,只有達到條件才可以。比如當孩子很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還有在學習中進行創新時,或是孩子十分努力學習時,幼兒教師都可以對其進行表揚,給予其積極正面的評價。
最后,幼兒教師要對孩子的學習成果予以重視,要關注其學習過程,加強對孩子學習感受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孩子展示各種不同的折紙方法,若孩子能很好地完成,教師就要對其進行表揚;要是孩子利用新的方法折出了不同的圖形,教師也應給予孩子積極性的評價;對于出現錯誤的孩子,幼兒教師不能盲目批評,應讓其意識到錯誤,耐心指導,逐漸引導其學會學習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
總而言之,幼兒階段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革新教學思路與方式,加強和孩子的有效溝通交流,基于孩子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另外,教師應注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自信,讓其能夠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更好地面對困難。幼兒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著重強化孩子自信心的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快樂教學氛圍提升孩子學習興趣、建立自信,為其全面化發展奠定基礎。
二、幼兒教育中提升幼兒自信心的培養對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加大家園教育力度
在幼教中,不但要求家庭和幼兒園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系,還要求孩子父母參與到幼兒園教學當中,引導父母協助園方教育,形成家庭共育關系。構建家庭互動機制是進行家庭共育行為的根本,幼兒園需要形成家庭溝通的常態性機制,經常面向家庭舉辦幼兒教育座談會,將父母關注的問題和無法處理的難題融入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活動之中,積極向父母講述培育孩子自信的意義,引領父母走出常規家庭教育的溺愛型培養方法,與幼兒園聯合形成有利于孩子自信培養的家庭教育氛圍,在家庭活動中應注重觀察孩子的情感變化和身心活動,和教師積極交流與討論,共同發現問題并協調處理,指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幼兒園也可以舉辦親子活動,給家長更多認識孩子園內生活情況的機會,同時老師也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們在園內生活的狀況,家庭之間共同督促與指導,以提高幼教服務的效果。
(二)豐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自信
教師通過開展幼兒教育游戲教學活動,形成豐富的學前教育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孩子的集體責任心,而且能夠培育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參加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幼兒教育活動,在幼兒教育活動過程中進行教育,并給予孩子快樂的活動感受,讓孩子們在群體的協作中共享資源,共同協助別人,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責任心和人際交往能力,而這些活動也能夠幫助孩子們得到成功,確立自身價值,從而贏得自信。例如,學校舉辦了“托球跑”“兩人三足接力”“蘿卜蹲”等趣味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分組參加游戲,但要想獲得游戲活動的成功就必須全員努力,大家擰成了一股繩。集體游戲中孩子會自覺確立自己在團隊中的地位,通過老師及其伙伴的表揚與贊賞,實現增強自信的目的。
(三)孩子的挫折感是幼兒缺乏自信心的重要根源,要想培養孩子抵御挫折的意識,教師必須進行挫折培訓,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在面臨困難與逆境時能主動應對、冷靜對待,不輕易產生挫敗感,并且在對抗挫折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激勵和肯定。
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對挫折教育的重視度不足,有長輩和父母的寵愛,幼兒在家庭生活中一帆風順,因此很多幼兒缺乏抗挫能力,在面對微小的問題時都會情緒崩潰,這顯然這不利于幼兒成長。在兒童游戲運動中加入挫折知識,以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如,在拍皮球活動中,孩子一開始獨立運動,練習連續拍打皮球,老師這時候以旁觀者的角色觀摩孩子表演,如果不少孩子在運動時因為操作不夠純熟,無法連續拍打皮球,這時候受到同行的取笑,就會情緒低落,不會再繼續參加拍球運動了,以致部分孩子停止拍球運動,藏在一旁去,形成了回避心態。針對這些問題,老師應當適時提出拍球訓練的意見,引導孩子學會適當的拍球方式,對一些其他項目上成績不突出的孩子,老師應積極引導,激勵孩子,幫助幼兒建立抵御困難的勇氣,表揚孩子每次微小的成績,培養孩子勇于正視問題、克服困難的精神。
(四)從而幼兒思想出發,客觀評價幼兒行為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他們擁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對問題的思考往往天馬行空。這就要求幼兒教師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對幼兒行為進行評價,而是需要幼兒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管理理念,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從幼兒的思想出發,給予幼兒行為客觀評價。幼兒教師在與其進行有效互動時,應注重對幼兒思維的引導和啟發,正視幼兒多樣化的問題和回答,尊重和理解幼兒的行為和想法。比如,在一次日常互動中,幼兒教師向幼兒提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天上彎彎的月亮像什么?”針對這一問題,幼兒的答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的幼兒認為像被咬了一大口的餅干,有的覺得像微微笑著的嘴巴,還有的認為像一只掛在天上的月光船。幼兒之所以有這些回答,正是由于其豐富的想象力,這時的幼兒教師不要給予批評和糾正,要多肯定和鼓勵幼兒的想法,然后對幼兒進行更深入的引導。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避免幼兒對自己的回答產生疑問,逐漸喪失自信心。
在教師的評價體系中,合理評價和適時鼓勵是其中重要的評價原則。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真實想法進行分析,并幼兒角度思考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贊美和鼓勵中,逐漸樹立較強的自信心。比如,教師在以“我最喜愛的蔬菜”為主題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先引導幼兒將自己最喜歡的蔬菜進行分享,并闡述原因。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空間,并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然后,有小組推選出小組代表,由他將小組討論后的觀點進行闡述。教師在聽了幼兒的闡述后,要及時肯定幼兒的觀點,并注意控制表情,面對微鼓勵幼兒,并清晰地給出對其的認同點。這時的幼兒會發自內心地開心起來,并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后續的工作中。由此可以看出,幼兒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自信心的樹立有著積極影響。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幼兒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自信心對幼兒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幼兒教師要正視這一點,并給予幼兒更多的耐心和關懷,為幼兒創造一個優質的成長環境,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其的愛護與關心,并在教師設置的集體活動中,學習到擔當和責任。此外,家長也應積極參與進來,與教師形成教育合力,進而為幼兒自信心的建立提供幫助,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