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冠倫
2021年12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和2022年4月18日中宣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都提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是融合發展,為出版業在未來很長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1]對于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中小型專業出版社來說,雖然它們為特定的讀者群體提供了高質量的專業內容,然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們開始面臨產品規模受限、市場份額萎縮、人才缺乏等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小型專業出版社需要在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規劃和改革,積極采取行動,推動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需求。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無論是人員規模、產品種類,還是市場規模、用戶數量等,均屬于“中小”范圍。在缺乏“大、全、多”并且具有版權的內容資源的條件下,進行數字出版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產品影響面小,用戶量少,產品投入市場后營銷推廣的轉化率也較低。[2]而需求的強弱進一步決定了市場的大小,也決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市場需求越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目前,出版行業的剛需數字內容產品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政策驅動型”,是指政府通過政策推動和支持而產生的數字內容產品。第二類是“考試驅動型”,是指那些專門為了應對考試而設計的數字內容產品,往往涉及用戶的從業資格或職業發展。但大部分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的內容資源并不屬于上述兩類。
大部分中小型專業出版社仍然沿襲傳統的管理方式,部門和部門之間孤立且缺少協作,數字融合業務往往只由一個部門、幾個人負責,單打獨斗,難成氣候,無法滿足融合發展的需求。在數字化時代,融合出版需要更多地考慮出版物內容的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形式的創新性、便捷性、開放性,營銷手段的精準化、立體化、社交化。如果無法形成全社各部門的合力,很容易建造出一個個數字資源和產品的“孤島”。
除了國家經費的支持,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可用于探索試錯的自有經費較少,融合發展項目多為大型項目,一些本地化部署的項目預算動輒幾十萬到上百萬元,前期雖然通過國家經費的支持解決了軟硬件系統配備、產品建設等基本問題,但后續如果沒有穩定的經費支持和產品銷售,內容資源的數字加工、數字產品的運維和迭代更新等問題都會成為制約融合發展的瓶頸。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內往往對數字化的認識不一,部分員工認為數字化是未來趨勢應大力推進,需要積極投資并推進數字化戰略,有些員工則認為數字化是“洪水猛獸”,不僅不應該投入過多的資源,大力推進還有可能對紙質出版造成沖擊。此外,一些員工對數字化技術了解比較少,對數字化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也較低。
為解決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在融合出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更好地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實現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筆者建議中小型專業出版社采用“成本領導者”策略。首先,盡量降低數字產品的制作和運維成本;其次,強化營銷以便增加數字產品的收入;最后,完善組織機制,從而實現低成本可持續發展。
1.推廣使用協同編纂系統
目前,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編輯仍以紙稿加工這種傳統的編輯加工方式為主,這種加工方式不僅需要使用大量的紙張,還會使得后續的排版及數字加工成本較高。新一代的協同編纂系統可以實現基于網絡的多人協作編輯,能夠有效組織和管理圖書出版流程中的各項工作,但協同編纂系統的使用需要改變編輯長久以來的工作習慣,對于出版流程的改動也較大,因此目前只在知識產權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等少數幾家出版社實現了成功應用。如果要進一步推廣使用,需要對現有出版流程進行梳理規劃并輔以適當激勵,先局部提升,再整體提高,最后流程再造與優化。
2.積極使用新一代排版軟件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使用的排版軟件多為方正書版,因為面世時間較早,所以對數字出版的支持不太好。近些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新一代的排版方式和工具,例如InDesign、方正飛翔等。這些新型排版軟件對數字出版支持較好,可以同步輸出PDF、ePub電子書和Word文件,便于再版時進行內容修訂和編輯;還可輸出XML文件用于內容發布或數據庫制作,數字加工價格也只有傳統排版工價的1/5左右。
3.確定數字加工標準,充分利用自動化技術
要想在數字加工環節降低成本,一是需要根據產品的呈現形式確定加工標準,減少非必要元素的數字加工,對數字加工環節進行流程優化,減少不必要的步驟和重復工作;二是需要充分利用自動化技術,如光學字符識別(OCR)、智能標引等,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4.探索嘗試SaaS產品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軟件服務模式,和本地化部署模式相比,SaaS模式具有低成本、快速部署、可擴展性、自動升級、數據安全等優勢。它的出現滿足了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對于系統使用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傳統軟件本地化部署的一些問題。不過在有確定性的市場需求之前,中小型專業出版社應避免盲目實施一次性投入較大的本地化部署項目,可優先選擇輕量化SaaS產品(如小鵝通等)進行探索嘗試。
1.選取適合的方式推廣數字產品
對于中小型專業出版社來說,資源和資金相對有限,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方式推廣數字產品。例如,盡管電子書產品附加值較低,是融合發展的過渡期產品,但電子書數字加工成本極低,且大部分用戶對出版社的第一印象仍然是圖書,電子書比較符合用戶的心理認知。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產品品種少,終端客戶認可度低,入駐第三方大型平臺、為用戶提供電子書的在線閱讀服務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向。同時,借助平臺可以滿足機構客戶一次采購多專業電子書的需求。而通過電子書產品與客戶建立聯系后,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為后續推廣數據庫、知識庫、在線教育等產品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打下堅實基礎,精準地滿足客戶需求,提高推廣效果。
2.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服務終端
目前,數字產品在高校圖書館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可以將目光投向已有業務聯系的企業客戶,以開拓新的市場。當下,企業對專業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小型專業出版社的數字內容產品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通過與企業合作,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數字內容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員工提升專業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企業客戶通常具有更高的購買力,能夠為中小型專業出版社提供更多更大的商業機會。此外,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能提升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聲譽。
1.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人力資源相對緊缺,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建立跨部門的數字服務團隊,為客戶提供數字產品的“售前+銷售+售后”服務。通過建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整合不同部門的資源和能力,明確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及利益分配規則,讓每個部門都了解需要推進的工作和未來預期的收益,能夠提高員工參與融合發展項目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以推動融合發展。
2.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融合發展非常需要既有專業學科背景、又懂技術、還會營銷的復合型出版人才。首先,中小型專業出版社需要為員工提供融合發展的相關培訓,將融合出版培訓納入員工成長計劃,幫助員工掌握相關知識,使其有能力參與融合出版工作。其次,紙質圖書編輯和數字編輯可以通過短期借調、項目外協等方式,讓雙方在實際工作中加深對彼此工作的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外部引進具有跨領域、跨學科背景和能力的人才,以滿足融合發展的需求。
中小型專業出版社具有長期以來深耕各自專業領域的優勢,雖然目前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但通過降低成本、強化營銷、優化體制機制等手段,充分發揮自身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積極采取行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不斷創新出版模式和內容形式,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