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群 涂敏華
古老中國是神話、傳說的大國,也是妖精鬼魅文化的大國?!栋诐蓤D》《山海經》《莊子》《楚辭》《搜神記》《玄怪錄》《太平廣記》《酉陽雜俎》《夷堅志》《聊齋志異》《西游記》《水滸傳》以及歷代文人筆記小說、四書五經等等文史典籍中無不飄蕩、彌漫著眾多妖精鬼魅的迷人身影。日本學者水木茂論及中國的妖精鬼魅時曾說過,“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自然妖怪眾多。每當看到商周時期的文物,我都忍不住贊嘆:其中散發的妖怪氣息竟是如此濃厚!可以想象,那應該是一個妖怪縱橫的時代?!雹賉日]水木茂:《妖怪大全》,楊建琴、袁秀敏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20 年,第558 頁。他也曾推斷,古老中國是向日本輸出妖精鬼魅的主要國家,“想必中國的妖怪故事正是混在四書五經中,被遣唐使帶回了日本。而那些妖怪便成了日本妖怪的原型?!雹谕稀苑逖约把眵葧r曾說:“妖與怪,最初是古代人對不常見不可解釋的事物的想象。妖與怪,后來是連接希望的道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的一切,在妖與怪的世界都變成可能。妖與怪,是人類童年的夢,而童年的世界永遠是美麗并且令人懷念的?!雹蹚堅疲骸吨袊止适氯罚ǚ獾祝?,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 年。天下的妖精鬼魅多數是人類創造之物、想象之物或者是不熟悉、不常見、不理解之物的代稱。妖精鬼魅文化屬于人類精神文明最獨特的表現形態之一,誕生于人類對超自然現象無法理解的焦慮心理。虛構性與真實性并存,是妖精鬼魅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中國的妖精鬼魅之歷史極其久遠,它們發生的歷史時間甚至可以追溯至文字尚未產生之前的上古時期。在《淮南子·本經訓》中,似乎可以看到妖精鬼魅之發生的時間要早于文字的產生,“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雹軓堧p棣:《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841 頁。也就是說,在倉頡創造文字之前,妖精鬼魅就已經存在,妖精鬼魅是倉頡創造文字時的“在場者”與“見證者”,并因為文字的產生而夜夜哭泣。妖精鬼魅本是以晦暗混沌之地作為自己隱身、藏匿之所,倉頡造字,為世間萬物賦予名稱,令世界及其萬物開顯出澄明之境,世間一切事物皆呈現清晰面目,晦暗、混沌的迷霧開始迅速消散,妖精鬼魅的全部秘密暴露于由文字、名稱帶來的理性陽光的朗然燭照,無處安身、無處逃遁,自然會發出絕望的悲泣之聲?!渡胶=洝分杏涊d的諸多妖精鬼魅,只要有人呼喚它們的姓名,這些妖精鬼魅則停止作祟或立即遠遠逃遁。以上是文獻中有關妖精鬼魅產生于文字之先的證據。葉舒憲則利用中國考古學成果,明確指出妖精鬼魅之發生的歷史遠遠早于文字的產生。他說:“書面文學所記錄的神怪形象,基本是以周秦時代為開端,一般而言有兩千多年歷史。圖像表達的神怪形象,則至少需要上溯到北方的興隆洼文化和南方的高廟文化以來的石雕、玉雕和陶塑形象,其年代最多可達八千年之久。這就是萬年大視野給當代學人重審神怪起源期所帶來的新知識。無論是興隆洼文化的石雕獸形神怪形象,還是高廟文化的陶塑饕餮形象和河姆渡文化陶塑聚首形象、象牙雕雙鳥朝陽圖像,良渚文化鳥人形羽冠神徽,到石家河文化的高冠大獠牙形玉人頭像,等等,妖怪學需要將發生學研究的起點大大超越漢字書寫的界限,深入到文化大傳統中去?!雹偃~舒憲:《中國妖怪故事全集導讀(代序)》, 載張云:《中國妖怪故事全集》,第9 頁。
妖精鬼魅的世界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陸續有新的成員加入進來,這些新成員所承載的內容往往具有前所未有的新意。而舊有的成員又常常被后來人賦予、增補新的品質與文化內涵。例如,伴隨著歷代文人筆記源源不斷地被書寫出來,新的妖精鬼魅也陸續不斷地被創造出來。這些新出的妖精鬼魅或是完全創新之產物,越出既有傳統的邊界,與舊有的妖精鬼魅之間保持著很大程度的疏離,或是在舊有的妖精鬼魅之基礎上增補新鮮內容與意義之產物。值得注意,部分妖精鬼魅常常擁有神靈或神仙之名稱。例如,狐精常常被稱作狐仙,黃鼠狼精常常被稱作黃大仙等等。因此,在中國傳統信仰文化體系中,妖精鬼魅常常能夠躋身神靈、神仙之列,與神靈、神仙之間的界限未必涇渭分明。葉舒憲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談到“妖精鬼魅”與“神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時指出:“在妖怪學和神話學之間,完全不存在一道森嚴的壁壘。妖怪學所研究的對象妖怪,就是神話學所研究的神靈全體中的一類而已......從語義學和語用學的情況看,神靈的概念要大于妖怪的概念。廣義的神靈概念,可以包括妖怪精靈在內;反過來看則不同,妖怪精靈的概念總是無法涵蓋神靈在內。要追問其原因,那就是由于神靈的概念蘊含較廣,可以再從其內部劃分為正神和邪神兩類,即同時包括褒義的和貶義的用法兩個方面。只有邪神才代表負能量。而妖怪的概念則相對狹隘,代表著反常即非常。這樣的語詞一般只用于貶義的方面,代表負能量,而不代表正能量。以上就是神靈與妖怪的基本區別?!雹谕希?4—15 頁。
所謂“妖”是指一切超越于人們所了解和掌握的自然常識與規律之外的怪異之事物、現象,或指對于人類世間既有秩序與規則造成突破的變異之動物、植物、人等等?!肮帧背3Ec“妖”連用,指異常于同類,又不為人所常見、熟悉、了解之物。《說文解字》中釋“妖”曰:“地反物為妖?!雹墼S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8 頁。這句話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雹俣蓬A:《春秋左傳集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年,第619 頁?!墩f文解字》給“怪”作出的解釋很簡潔:“異也?!蓖跻菰凇冻o章句》中釋“怪”曰:“詭異為怪。”②黃靈庚:《楚辭章句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第2022 頁。王充《論衡·自紀》中解釋“怪”則說:“詭異眾而突出曰怪?!雹蹌⑴嗡欤骸墩摵饧狻肪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年,第590 頁。到了慧琳的《一切經音義》中總結“怪”為:“凡奇異非常皆曰怪?!雹芑哿眨骸兑磺薪浺袅x》,載潘仕成:《海山仙館叢書》卷六,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
“妖怪”二字聯用形成語詞,至遲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并且在中國古代文化與生活語境中被頻繁使用。例如,《孔叢子·執節》中言及“妖怪”云:“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謂天祥也?!雹菘柞V撰,王鈞林整理:《孔叢子》,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第231 頁。《漢書·循吏傳·龔遂》中言及“妖怪”云:“久之,宮中數有妖怪,王以問遂,遂以為有大憂,宮室將空。”⑥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第889 頁。《奉天錄》卷三言及“妖怪”云:“監者盜其鐘鐵,用充鑄鏵,及鏵成而作鐘鳴響,人謂之妖怪?!雹呲w元一撰,夏婧整理:《奉天錄》卷三,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第57 頁。《歸潛志》卷七言及“妖怪”云:“南渡之后,南京雖繁盛益增,然近年屢有妖怪。元光間,白日虎入鄭門。又,吏部中有狐躍出,宮中亦有狐及狼?!雹鄤⑵睿骸稓w潛志》卷七,《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第6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第5958 頁?!段渫醴ゼq平話》提及“妖怪”云:“文素曰:‘臣啟我王,此劍能斷天下人間一切妖精鬼怪。鬼怪若見此劍,咸皆驚怖,無所逃遁?!踉唬骸讶藢m中有何妖怪?’”⑨佚名:《武王伐紂平話》,南昌:豫章書社,1981 年,第7 頁。東晉干寶《搜神記》給“妖怪”一詞作了明確定義,云:“妖怪者,蓋精氣之依物者也。氣亂于中,物變于外。形神氣質,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雖消息升降,化動萬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論矣?!雹飧蓪氉?,鄒憬譯注:《搜神記》卷六,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2 年,第120 頁。從以上引用中能夠發現,傳統中國民眾所說的“妖怪”種類大致包括:植物妖怪、動物妖怪、器物妖怪等等,器物妖怪又分人造器物妖怪、自然物妖怪。
中國古代民眾樂于相信,歷時久遠之動物、植物、器物乃至于人之尸身吸收了天地自然之精,往往會轉化成妖怪。所謂“物老成怪”“物老成妖”“物老成精”。我們看幾個“物老成妖”的例子?!端焉裼洝分爸x鯤獲鹿怪”篇記載“老鹿”為妖的事跡,“陳郡謝鯤,謝病去職,避地于豫章。嘗行經空亭中,夜宿,此亭舊每殺人。夜四更,有一黃衣人呼鯤字云:‘幼與!可開戶。’鯤澹然無懼色,令申臂于窗中。于是授腕,鯤即極力而牽之。其臂遂脫,乃還去。明日看,乃鹿臂也。尋血取獲。爾后此亭無復妖怪?!?干寶撰,鄒憬譯注:《搜神記》卷一八,第316 頁。同書“湯應斫二怪”篇記載了“豬”“貍”轉化成妖怪作祟的故事?!皡菚r,廬陵郡亭重屋中常有鬼魅,宿者輒死。自后使官莫敢入亭止宿。丹陽人湯應者,大有膽武,使至廬陵,便止亭宿。吏啟不可,應不聽。迸從者還外。惟持一大刀,獨處亭中。至三更竟,忽聞有扣合者。應遙問:‘是誰?’答云:‘部郡相聞?!瘧惯M,致詞而去。頃間,復有扣合者如前,曰:‘府君相聞?!瘧獜褪惯M,身著皂衣。去后,應謂是人,了無疑也。旋又有扣合者,言:‘部郡、府君相詣。’應乃疑曰:‘此夜非時,又部郡、府君相詣?!枪眵?,因持刀迎之。見二人皆盛衣服,俱進。坐畢,府君者便與應談。談未竟,而部郡忽起至應背后,應乃回顧,以刀逆擊。府君下坐走出,應急追,至亭后墻下及之,斫傷數下。應乃還臥。達曙,將人往尋之。見血跡,追皆得之。云稱府君者,是老狶,部郡者,是一老貍也。自是遂絕。”①干寶撰,鄒憬譯注:《搜神記》卷一八,第319 頁?!堕單⒉萏霉P記》卷一四記載了兩個人造工藝品久置成妖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云:“凡物太肖人形者,歲久多能幻化。族兄中涵言:官旌德時,一同官好戲劇,命匠造一女子,長短如人,周身形體以及隱微之處,亦一一如人;手足與目與舌,皆施關捩,能屈抻運動;衣裙簪珥,可以按時更易,所費百金,殆奪偃師之巧?;蛑擦野競?,或坐于床凳,以資笑噱。一夜,僮仆聞書室格格聲,時已鐍閉,穴紙窺視,月光在牖,乃此偶人來往自行,急告主人自覘之,信然。焚之,嚶嚶作痛聲?!雹诩o昀著,韓希明譯注:《閱微草堂筆記》(中),北京:中華書局,2014 年,第1107 頁。另一故事云:“先祖母言:舅祖蝶莊張公家,有空屋數間,貯雜物。媼婢或夜見院中有女子,容色姣好,而頷下修髯如戟,兩頰亦磔如蝟毛,攜四五小兒游戲。小兒或跛或盲,或頭面破損,或無耳鼻。人至則倏隱,莫知何妖。然不為人害,亦不外出?;蛟荒垦#蛟煌Z,均不甚留意。后檢點此屋,見破裂虎邱泥孩一床,狀如所見,其女子之須,則兒童嬉戲以筆墨所畫云?!雹弁?,第1107 頁?!堕單⒉萏霉P記》卷九記載“物老成怪”的故事,“先太夫人言:外祖家恒夜見一物,舞蹈于樓前,見人則竄避。月下循窗隙窺之,衣慘綠衫,形蠢蠢如巨鱉,見其手足而不見其首,不知何怪。外叔祖紫衡公遣健仆數人,持刀杖繩索伏門外,伺其出,突掩之。踉蹌逃入樓梯下。秉火照視,則墻隅綠錦袱包一銀船,左右有四輪,蓋外祖家全盛時兒童戲劇之物。乃悟綠衫其袱,手足其四輪也。熔之得三十余金。一老媼曰:‘吾為婢時,房中失此物,同輩皆大遭棰楚,不知何人竊置此間,成此魅也。’搜神記載孔子之言曰:‘夫六畜之物,龜蛇魚鱉草木之屬,神皆能為妖怪,故謂之五酉。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故物老則為怪矣。殺之則已,夫何患焉?!粍t物久而幻形,固事理之常耳。”④同上,第628—629 頁。
所謂“鬼”,在中國傳統信俗文化中,對“鬼”的解釋最復雜。第一種觀點認為,人的精靈或萬物的精靈為鬼?!掇o海》在“鬼”字之后釋有這樣一段文字:“迷信者以為人死后精靈不滅,稱之為鬼?!蹲髠鳌ば哪辍罚骸愍q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⑤《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年,第5438 頁。這就是指人死后的精靈為“鬼”。第二種觀點認為,魂靈為鬼?!掇o源》云:“迷信稱人死魂靈為鬼。《禮.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雹蕖掇o源》,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年,第4630 頁。第三種觀點認為靈魂為鬼。《宗教詞典》中指出:鬼是“宗教觀念之一。認為人死后,身軀朽壞,靈魂即成為鬼;其中有些未進入‘陰間’而繼續飄蕩于陽世,或于夜間離開‘陰間’而潛入陽世,能向人托夢傳話,也能作祟危害生者。”⑦《宗教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年,第745 頁。這一觀點與第二種觀點很相近,都強調的是靈魂(魂靈)變成鬼,不同的是,一個認為人死后,魂靈即為鬼,一個認為人死后,身軀朽壞后,靈魂即成為鬼。二者還是存在差異的。第四種觀點認為,萬物的精靈為鬼。《中國風俗辭典》定義“鬼”:指萬物的精靈,因相信萬物有靈,精靈不滅,故有山鬼水妖、木魅花妖之稱。其中又特指人死后的靈魂。在中國,常以天神、地祗、人鬼并稱。在這種觀點中,“鬼”的含義有二,一是萬物的精靈,一是人死后的靈魂。第五種觀點認為鬼是一種既強大又虛弱的東西。丁福?!斗饘W大辭典》解釋“鬼”云:“梵語薜荔多,舊譯餓鬼、新鬼。名義集二曰:‘婆娑云,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為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①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1 年,第1743—1744 頁。第六種觀點認為,鬼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一種精神幻體,徐華龍在《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中釋“鬼”說:“鬼是人類幻想出的一種與人相對立的另一世界中的形象,其生活樣相大都是人類生活的折射,在具有原始宗教觀念的人看來,人死后的第一表現形態就是鬼?!雹诮蛑骶帲骸吨袊耖g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年,第5 頁。欒保群指出:“鬼魂對生人來說雖然在形態上已經是‘異物’,但從本質上卻是人性的延伸?!雹邸稒璞H赫勚袊糯挠内の幕?,澎湃新聞采訪欒保群,網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782079853716196&w fr=spider&for=pc,發布時間:2018 年4 月15 日,瀏覽時間:2023 年8 月25 日。
所謂“魅”,在中國信俗文化中的解釋也較為復雜。
第一種觀點認為“魑”“魅”同源,在上古文獻中,魅一般都是與魑并現。關于“魑魅”的記載主要來源于解釋《春秋》的《左傳》,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謂之渾敦;顓頊有不才子......謂之梼杌;少嗥氏有不才子......謂之窮奇;縉云氏有不才子......謂之饕餮。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雹芄ぁ⒊绦∏唷⒗畋蛟醋g注:《左傳》,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第716 頁。這是堯收復四兇,抵抗“魑魅”之事跡。《左傳·宣公三年》也提到了“魑魅”,云:“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洛,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枚,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于上下以承天休......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雹萃?,第546 頁。晉代杜預注解《左傳·宣公三年》中提及的“魅”時指出:“魑,山神,獸形。魅,怪物,罔兩,水神......《說文》云:‘罔兩,山川之精物也。’”⑥同上,第547 頁??梢姡凑斩蓬A的解釋,“魅”應該是一種與魑同現的怪物,其形不明。
第二種觀點認為,“魅”起源于自然崇拜,是獨立于天神、人鬼的另一類神祇。例如,《周禮》中指出:“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辨其各物。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以禬國之兇荒、民之札喪?!雹摺吨芏Y注疏》卷二七,十三經注疏本,第740—741 頁。唐代孔穎達則認為“魅”為林神,看法與杜預觀點不同?!镑?,山神,獸形。魅,怪物。先儒相傳為然?!遏斦Z》仲尼云:‘木石之怪夔、罔兩,水之怪龍、罔象’,則罔兩是木石之神。杜以為水神者,《魯語》賈逵注云:罔兩、罔象,言有夔、龍之形而無實體。然則罔兩、罔象皆是虛無,當總彼之意,非神名也。上句言山林、川澤,則魑魅罔兩四神。文十八年注‘魑魅,山林異氣所生’。魑魅既為山林之神,則罔兩宜為川澤之神,故以為水神也。”⑧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卷二一,十三經注疏本,第603 頁。這種神祇源于自然崇拜。
第三種觀點認為“魅”為無形之鬼怪,《韓非子》提到“魅”云:“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前,故易之也?!雹犴n非撰,陳秉才譯注:《韓非子》,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第165 頁。這里提及的“魅”“鬼魅”是少見的怪物,不同于具象的犬馬,沒有固定的樣子和原型,只存在于人們的思想觀念中。
楊清虎對“魅”做過系統研究,并總結指出:魅的傳說,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那個時期的神話故事中,魅擁有一種形態不明的身份,成為人們心目中抵制的邪惡怪物。它不在中原地區,一般在邊境或異域,或者更遠的神秘區域,魅必須被抵御,人們一般敬而遠之,并伴有一些祭祀。①楊清虎:《中國魅文化》,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年版,第36 頁。換句話說:前秦時期的“魅”,還未幻化成人形,與人有很大的區別,與人關系疏遠。
據我們考察,中國古代的“妖精鬼魅”總體上有如下幾個共同性特征:第一,迥異或違逆于自然、社會、人生之秩序與規律的事件和現象,這些事件與現象也溢出于人之理性思維之把握范圍;第二,這些怪異、反常之事件與現象負載于某種具體之物體,這些物體可以是天地自然中一切之物,包括山石草木、飛禽走獸、生活器具、人之肉身,甚至是一種特定的符號或者稱呼;第三,能夠為人之感官或心理所捕捉、體驗,與人的生命、生活發生關聯,而不是存在于完全虛幻而又不為人所證實、理解或感知的虛幻之區域。有一點需要指出,神靈、神仙、異人等等與“妖精鬼魅”之間具有屬性上的近似之處,或者說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成員不屬于妖精鬼魅范疇。
我們注意到,古代有關妖精鬼魅的書籍,多數時候用“異”或“怪”命名,即稱作“志怪”或“志異”,而較少運用“妖”命名。例如,漢末的《異聞記》,魏晉時期王浮的《神異記》,南北朝祖沖之的《述異記》,蕭繹的《金樓子·志怪篇》,佚名《八朝窮怪錄》,唐代牛僧孺的《玄怪錄》,鄭還古的《博異記》,宋代張師正的《括異志》,明代閔文振的《涉異志》,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等等,皆是用“異”或“怪”命名所撰寫的妖精鬼魅類書籍。在中國文學史上,明代胡應麟在為小說分類時,將有關涉妖典籍統稱為“志怪”?!爸竟帧币徽Z出自《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币馑际钦f,齊諧這作者記載的都是怪異之事或物。胡應麟將記錄妖精鬼魅的典籍統稱為“志怪”,原因當在于此。
中國古代有關妖精鬼魅的書寫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全面鋪開??梢哉f,“妖精鬼魅”書寫的歷史起點即是中國文學史書寫的起點。中國文學性書寫滋生、成長的歷程就是與“妖精鬼魅”及其事跡、傳說相伴隨行的過程。換言之,妖精鬼魅的書寫史與中國文學史一樣久遠。不過,值得再次強調,中國妖精鬼魅形象在文字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其歷史遠遠長于中國書面文學的歷史。目前學界認為,中國有關妖精鬼魅的專門記載最早的著作是《白澤圖》?!对企牌吆灐ぼ庌@本記》中記載“白澤圖”曰:“帝巡狩東至海,登恒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積氣為物、游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雹趶埦烤?,李永晟點校:《云笈七簽》,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第28 頁。東晉葛洪《抱樸子·極言》提到“白澤圖”云:“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③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第103 頁。。這本《白澤圖》已經佚失,但文中部分內容在《淮南子》等后世典籍中能被發現。
春秋戰國時期,妖精鬼魅的身影已經彌漫于各類文史作品的字里行間,《春秋》《左氏傳》《楚辭》等皆有各種各樣的妖精鬼魅棲居于其中。這一時期,最典型的有關“妖精鬼魅”的典籍有兩本:一本是被譽為“古今記異之祖”的《汲冢瑣語》,一本是被稱為“古今語怪之祖”的《山海經》。
《汲?,嵳Z》是一本雜史體志怪小說,作者不詳。為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而出,為“汲冢書”之一種,至南宋已亡佚,現在流傳的是輯佚本。有遺文二十余則,較完整的只有十五六則。成書時代,大致在戰國中期以前。內容取材于歷史,又雜以濃厚的虛幻成分,侈談夢驗、祥妖,預言吉兇,多涉鬼神。表現形式是“殘叢小語”,一事一則,內容不斷變換,讀來輕松有味。記事雖短,而首尾完整,著重寫人物言行,頗能表達人物的特定情緒和形象的特征。如“晉冶氏女徒”,描寫女奴美麗的夢幻,抒情味很濃。這部雜史體志怪小說的內容大量繼承了上古神話傳說、宗教傳說、地理博物傳說的內容,直接影響了《漢武故事》《蜀王本紀》《拾遺記》等此后一系列經典。干寶撰《搜神記》也藉以為“師范”,明代胡應麟說:《瑣語》博于妖,評價是準確的。
《山海經》出于戰國時代,最終成書于漢武帝時期,全書共存十八篇,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于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具有參考價值。此著是一部地理博物體形式的志怪典籍,其中蘊含的豐富的傳說、神怪書寫大大擴展了妖精鬼魅文化的內涵,開辟了地理博物體妖怪典籍的先河。并且,《山海經》因其中龐大的妖精鬼魅群像,構成早期中國妖精鬼魅文化的豐碩資料寶庫,且直接影響了此后一大批涉妖典籍,包括《神異記》《十洲記》《博物志》《述異記》等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涉妖典籍還有《禹本記》《歸藏》《伊尹說》《黃帝說》等等。也正是這一時期,涉及妖精鬼魅的小說已經從正史中分流出來,開始自己獨立前行的歷程。
兩漢時期的涉妖典籍趨近于成熟。這一時期,兩漢流行的神仙方術、讖緯學、陰陽五行學說給妖精鬼魅文化的成長提供了充分滋養與強大助力。出現數目眾多的新的神異傳說,比如神仙傳說、符命瑞應傳說,雜史、雜傳發達。歸納起來,這一時期的妖精鬼魅典籍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地理博物類涉妖典籍,典型的代表作為托名東方朔的《神異經》,該著深受《山海經》的影響。第二類傳記類涉妖典籍,典型的代表作包括《徐偃王志異》《漢武故事》《神仙傳》《列仙傳》等,這些典籍受到《穆天子傳》的深刻影響,這些涉妖類典籍已經悄悄脫離原始神話的模范,逐漸向小說形態靠攏。這一點從《神異經》與《山海經》的對比中便能夠明顯看出?!渡癞惤洝冯m然在結構、內容、筆法等方面都有意模仿《山海經》,但是全書有意淡化了地理背景,而將主要筆墨放在了異聞、異事的敘述上面,在故事情節上也比《山海經》更為豐富、細致。第三類雜記類涉妖典籍,這類典籍不同于前面兩類:或是專記山川方物、殊方異聞,或是專記歷史異事、古今奇人,而是不分軒輊地雜記古今中外一切奇聞怪事、妖精鬼魅。漢末陳寔的《異聞記》是此類著作的代表。
魏晉南北朝時期,涉妖典籍進入成熟期,并出現井噴之勢。這一時期,政治與社會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動。倘若從東漢中平六年董卓率兵進入洛陽算起,到開皇九年隋文帝統一全國為止,整整四百年間,絕大多數時間都處于分裂動亂之中。士大夫成為政權頻繁更迭中的犧牲品,普通民眾則在連年的戰亂與對峙中飽受蹂躪。自上到下,所有人都生活在危機四伏之中,籠罩在死亡的濃云密霧之中,一時之間,談妖說怪之風大盛。與此同時,舊時有的方術巫鬼,摻雜了儒家經學的讖緯符瑞,道教佛教思想的逐漸盛行,伴隨中外貿易與交往的繁榮而傳入中國的大量異域思想和奇異之物,為涉妖典籍創作輸入了大量新鮮血液。這一時期,作品紛出,題材廣泛,內容包羅萬象,而且有從短篇向長篇發展的趨勢,四百多年的涉妖典籍現存可考的達到近百種。王國良在《六朝志怪小說考論》中將這一時期的涉妖典籍的內容總結為十三類,包括:神話傳說、陰陽數術、民間信仰、精怪變化、鬼神靈異、殊方異物、服食修煉、仙境傳說、異類婚姻、宗教靈驗、冥界游行、因果報應、佛道爭勝。這一時期的涉妖精鬼魅典籍所記范圍廣闊、事物龐雜,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無所不記的程度。這個時期,眾多文人士大夫也參與到涉妖典籍的創作隊伍當中,這一時期的涉妖著作之文學價值大大提升。如張華的《博物志》、祖沖之的《志怪》、孔約的《孔氏志怪》、曹丕的《列異志》、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王琰的《冥祥記》、干寶的《搜神記》、顏之推的《冤魂志》、陶淵明的《續搜神記》等。而且由于內容的限制,使得作者通常采用史傳筆法,以散文形式寫成。篇幅簡短、布局緊湊、結構簡單、敘述直接、語言凝練,在當時盛行的駢儷文風中,涉妖著作以一種獨有的古樸質直的面貌出現,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這一時期的涉妖典籍在內容上也有了極大的推進,單純的地理博物類志怪和傳記類志怪已經很少見,而雜志類志怪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加之自東晉后期起,南朝形成了追求淵博、崇拜知識的風氣,聚書藏書成為社會風尚,博學多識成為人們,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的追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一時期的涉妖典籍之內容空前豐富。妖精鬼魅形象的現實性和時代感大大增強,開始融入百姓的現實生活,或者干脆由現實生活脫胎而出,反映了社會現實的黑暗、混亂以及基層民眾遭受的苦難,充分體現了當時社會民眾的理想、愿望以及內心追求。
值得特別指出,這一時期誕生的《搜神記》實屬中國涉妖典籍的光輝之作。該作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之事、怪異之妖的小說集,為東晉初年史學家干寶編撰。《搜神記》原本已散,今本為后人綴輯增益而成,共二十卷,有大小妖怪故事四百五十四個。《搜神記》雖然是一部記載妖怪鬼神的異聞錄,但是作者本人是以“實錄”的態度加以記載。干寶撰寫《搜神記》的緣由頗有些傳奇色彩。他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雹俑蓪氉?,鄒憬譯注:《搜神記》卷一八,第1 頁。并指出他是因為有感于父親的妾婢死而復生以及兄長氣絕又復蘇等事,撰寫此書。干寶希望通過搜集前人著述及民間傳說中的故事,來證明妖怪、鬼神的確實存在。客觀地看,干寶撰寫《搜神記》和他的經歷、學識、見聞有關。干寶是興趣廣泛之人,不僅讀書甚多,而且閱歷也很豐富。他博聞強記,對所處的那個時代以及之前的許多軼聞趣事都頗加留意,并能給予思考,又特別有感于生死之事,所以才能寫成《搜神記》?!端焉裼洝酚浭隽藦纳瞎诺綕h晉時期的大量傳說。其中有很多故事應是干寶長期搜集而來,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妖精鬼魅的身影彌漫于這些敘事當中,成為這些故事當中的主要存在者。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傳說故事大多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文筆優美,富有懸念。此外,該書對于研究歷史、人文、民俗、神話傳說等諸方面學者來說,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端焉裼洝穼τ诤笫赖纳嫜浼l生過深遠影響,如《聊齋志異》《西游記》等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血脈關聯。在干寶之后,還出現過托名陶潛的《搜神后記》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覽》等《搜神記》的模仿之作。
在唐代,涉妖典籍創作的數量依然風頭強勁,而且除了原有的志怪形式繼續發展之外,又出現了“傳奇”這一新的小說類型。唐代傳奇和以前的涉妖典籍中之妖的品質、特性已經大大不同,以前的涉妖典籍,內容主要是“列異”“搜神”,描寫妖精鬼魅是奇特與反常越俗的,往往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妖怪敘事篇幅普遍短小,情節較為粗略。唐代的涉妖傳奇中的妖精鬼魅則徹底走向了人間,融入于社會民眾的尋常生活之中?!渡胶=洝分心切碛小皠撌馈蹦芰Φ难眵纫呀浕鞠?。這一時期的妖精鬼魅大多數是人、各種器物或動植物轉化而成,血肉豐滿、煙火氣充足、富含人間情意。尤其是與世間的情感生活相關聯的妖精鬼魅,出現前所未有的井噴之勢,例如,大量的狐精、花精、樹精出現,為妖精鬼魅世界增添了世俗溫情脈脈的暖流。
唐代的涉妖傳奇主要有張鷟的《朝野僉載》、沈既濟的《枕中記》、牛僧孺的《玄怪錄》、鄭廷海的《廣陵妖亂志》、包湑的《會昌解頤錄》、杜廣庭的《虬髯客傳》、張讀的《宣室志》、盧肇的《逸史》、裴铏的《傳奇》、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皇甫枚的《三水小牘》、戴孚的《廣異記》、敦煌變文《葉凈能話》、無名氏撰《李林甫外傳》、皇甫氏撰《原化記》、谷神子撰《博異志》、李隱撰《瀟湘錄》等等。這一時期誕生的張鷟的《朝野僉載》和牛僧孺的《玄怪錄》是優秀的代表之作。唐末高道杜光庭撰寫的《虬髯客傳》也是這一時期涉妖典籍中的閃光之作,不過,這一作品與道教教義、道教神仙基本沒有什么關系。同時,唐代的志怪小說依然保持著數目眾多的傳統體例,比如雜史雜傳體《朝野僉載》《渚宮舊事》,地理博物體的《嶺表錄異》《括地志》,雜記體的《集異記》《洽聞記》等。值得指出,唐代的涉妖傳奇與志怪的最大區別在于,涉妖傳奇是作者有意識的創作,情節曲折、語言華美、想象豐富,人物與妖精鬼魅的性格、形象塑造往往比較鮮明,這些與傳統的志怪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在整個唐代,志怪與涉妖傳奇是并行不悖,各自發展的,不過無論是志怪還是涉妖傳奇,作品的宗教性意味越來越淡,有意識宣揚宗教教義的作品也逐漸減少。而且參與創作的宗教界文士相較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大大減少。
在整個宋代,修書風氣盛行,繁多的涉妖典籍被收納于《太平御覽》《文苑英華》中。尤其是《太平廣記》成為諸多妖精鬼魅及其事跡的薈萃之地。值得強調,宋代涉妖典籍中的宗教色彩蛻化顯著,這些典籍中道教的天尊、神仙、神靈或者佛教的羅漢等等都不是主要人物形象,而妖精鬼魅成為這些典籍中最活躍最靚麗的“在場者”。這一時期的涉妖典籍數量也極其龐大,在敘事內容上也跳脫出單純的因果報應、精怪變化、搜奇記異的范疇,妖精鬼魅敘事中所承載的意義更為深刻、豐富、廣闊,可以說,由妖怪鬼魅牽引出了社會人生的萬千景象,開顯出時代民眾對于人與社會、他人、宇宙之關系等諸多問題的深切思考。這些涉妖典籍對后世志怪的創作影響也非常深遠。妖精鬼魅在宋代的話本、南戲中也有深度融入,《唐太宗入冥記》《京本通俗小說》等話本皆為妖精鬼魅展示自身靚麗身姿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元代雜劇繁榮,明代古典小說走向巔峰。這一時期的涉妖典籍多如春日繁花,妖精鬼魅的身影隨處可見。著名的涉妖典籍包括: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吳承恩的《西游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等。值得指出,元明時期的案情小說中,妖精鬼魅敘事與斷案判案情節相結合,妖精敘事不是以往單純的妖精鬼魅故事,而被引入懸念、推理等手段,使得妖精鬼魅被涂抹上濃郁的市井氣息,這一時期妖精鬼魅的社會性、世俗性品格愈發顯著。
清代,部分涉妖典籍繼承了明代神魔小說,妖精鬼魅敘事內容與推理斷案小說情節密切結合,出現了《龍圖公案》《彭公案》等新型涉妖小說作品。這一時期,涉妖筆記著作也頗豐盛,典型者包括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樂鈞與許仲元的《三異筆談》、長白浩歌子的《螢窗異草》等。這一時期,中國涉妖文學誕生了最后一部里程碑式的皇皇巨著——《聊齋志異》,該著作中的妖精鬼魅敘事情節曲折離奇,敘事結構布局嚴謹巧妙,堪稱中國涉妖敘事文學的空前之音。
張云曾對中國古代妖精鬼魅文化的歷史發展與特點做過一個總結,觀點頗為成熟且切合實際。他指出:先秦時代為妖怪文化的醞釀和初步形成時期,從史書中分流出來的志怪書雖然內容還略顯幼稚,但已初露崢嶸。他認為,這一時期的妖怪體現出四個特點。一是在來源上主要來自上古傳說、神話、大自然的奇異物種,與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二是在數量上極為龐大,為中國妖怪構建了基礎版圖,后世的妖怪頂多只能選擇從空白處的縫隙中創造,或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演化;三是在形象上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本人本獸、多頭多身、吞天噬地、氣勢磅礴,充滿了雄渾的浪漫主義氣息;四是在表現形式上往往描述其形象、出處、名字,言簡意賅,關于妖怪的故事情節基本上沒有或者零碎。兩漢時期的妖怪文化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來源上,雖然受上一時期影響,一部分來源于異域異聞、上古傳說等,但更多的是新的創造;二是在形象上,開始脫離半人半獸、能力巨大的“創世”級妖怪,而更加趨向于大自然;三是在故事情節上,相當一部分與著名人物、著名故事聯系起來,有了完整的情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妖怪現實性和時代感大大增強,開始融入百姓的現實生活,或者干脆由現實生活脫胎而出,充分體現了當時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以及內心追求。宋元明清時期,雖然妖怪文學在數目、形式上有了新的發展,但可以明顯地看到幾個與以前截然不同的特點。第一,妖怪基本來源于日常生活;第二,新的妖怪并沒有大幅度增加,而是沿襲之前或者從以前的諸多妖怪中演化而來;第三,題材單一,多數是狐妖女鬼、書生佳人的愛情故事。民國以降,由于社會動蕩以及各種復雜的歷史原因,綿延幾千年的妖怪文學陷入了低谷,雖偶爾有零散著作出現,但已經失去了社會影響力。自上古先民時就流傳下來的妖怪遺產逐漸被人遺忘,那些曾經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妖怪形象也在逐漸淹沒在故紙煙塵中,甚為可惜?、賲⒁姀堅疲骸吨袊止适氯?,第9 頁。
欒保群曾指出:“幽冥文化是以人為本位的?!雹凇稒璞H赫勚袊糯内の幕?,澎湃新聞采訪欒保群,網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782079853716196&wfr=spider&for=pc,發布時間:2018 年4 月15 日,瀏覽時間:2023 年8 月25 日。我們可以在此論斷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妖精鬼魅文化”同樣是以人為本位的文化。彌漫、流傳于中國世俗生活或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切妖精鬼魅與人、人的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血緣關系。妖精鬼魅存在于人世之間,沒有人的地方,就不會有妖精鬼魅?!疤斓刂?,人為貴,人不到者,鬼神怪物亦不到;有鬼神怪物處,便有人矣。”③袁枚撰,申孟、甘林點校:《子不語全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717 頁。妖精鬼魅及其文化也曾全面融入于傳統中國民眾的精神世界與文化靈魂的深處,可謂是古代中國民眾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中的永恒在場者。誠所謂:“天地之間,妖怪非一,言有妖,聲有妖,文有妖?;蜓龤庀笕酥?,或人含氣為妖?!雹芡醭洌骸墩摵狻肪矶虾#荷虾H嗣癯霭嫔?,1974 年,第88 頁。在諸多中國古代民眾的觀念中,世俗生活中的絕大部分事件、現象皆與“妖精鬼魅”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世俗生活中的諸多事件中似乎都有妖精鬼魅游走于其間。
另一方面,古代妖精鬼魅的群像及其世界如同一面巨大的明鏡,映照出中國古代民眾之生活世界與未來生活期待的全部景觀,折射出中國古代民眾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整個精神世界的全部內涵,即妖精鬼魅的世界就是中國古人世俗世界的鮮明鏡像。我們能夠看到,妖精鬼魅如同世俗生活中的人,身上擁有多重性或悖反性品格,他們或光明、美好、純潔、正義、公平、崇高、慈悲、善良、豁達、芬芳,或黑暗、偏狹、齷齪、自私、陰險、刻薄、殘酷、丑陋、腥臭、邪惡等等。妖精鬼魅的期盼、愿望、焦慮即是這世間俗人之欲望、訴求、期盼與焦慮。同時,妖精鬼魅的身上也承載、背負了古代民眾由現實生活所激生出的萬千情感意緒。古代民眾無論是飽學才子抑或鄉野白丁,都喜歡借妖精鬼魅之口,言說自家的情懷、抱負、態度、觀念以及對人間諸事的看法、認知等等。更有甚者,妖精鬼魅承載著中國古代民眾尤其是文人階層對于社會人生、自然宇宙中若干哲學問題、社會問題的探索與深度思考。部分妖精鬼魅的言說往往具有撕破世俗謊言面具,開顯世界真實景觀,鋪就通往世界澄明之境的真理性品質。
古代妖精鬼魅的群體世界是中國古人之人生、生活世界景觀的折射。從這一層面上說,妖精鬼魅的世界即是人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神學化、神圣化書寫與構建。妖精鬼魅之群像即是世俗世界之人的群像。妖精鬼魅即是這世間的人,妖精鬼魅的世界即是這世間人的世界?!堵膱@叢話》卷一六中一個“狐老先生”就論述“狐怪的世界”類似于“人的世界”,人的世界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狐精狐怪的世界也有各種各樣的狐。“山東兗州府城樓上,相傳有狐仙。好事者欲見之,必先書一札焚化,并小備肴饌。至期而待,夜半必至,稱之曰:狐老先生。其人著布衣冠,言貌動作,絕似村學究。問其年,曰:‘三百歲矣。’于天地古今一切語言文字,無所不曉,獨未來之事不言。人有見者,因詰之曰:‘貴族甚夥,傳聞異詞,每見有以淫穢害人者,何耶?’先生嘆曰:‘是何言歟!世間有君子小人之分,吾族亦然。其所以淫穢害人者,不過如人間娼妓之流,以誘人財帛作謀生計耳,安得謂之人乎?’又詰之曰:‘然則君子所作何事?’曰:‘一修身,二拜月,如是而已?!務邽橹柸弧!雹馘X泳:《履園叢話》卷一六,《清代小說筆記大觀》第4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第3569—3570 頁??梢哉f,每一張古老的妖精鬼魅之面孔上都熏染著濃郁的古代世俗生活之風塵與煙火氣,背后都隱匿著深刻的人間世俗文化之豐富意蘊。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老的妖精鬼魅為我們推開了回望古代中國民眾生活世界與精神世界之景觀的宏偉大門,也為我們更好地理解現代人的社會觀、人生觀、世界觀、文明觀以及解決當下的生活、社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