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四十年歷程與展望

2023-03-22 21:13:56鄭炳林
敦煌學輯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敦煌學敦煌研究

鄭炳林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2023年是敦煌學界重要節點,這一年是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是《敦煌學輯刊》正式創刊四十周年,也是蘭州大學敦煌學起步的四十五周年,是蘭州大學正式建立敦煌學研究機構四十一周年。無論從哪個節點看,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都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鄭炳林是蘭州大學歷史系77級的學生,于1981年9月提前半年留校,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的親歷者和踐行者,很多過程只有我能夠說清楚,為了讓大家了解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的發展歷程,我向大會提交了這篇文章的初稿。同年10月29日蘭州大學文科工作會議又做了補充并在大會上做了報告,形成了這個文稿。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的發展大約分為兩個階段,即1979年至1998年的前期發展階段;1998年至今的全面建設階段。第一階段可以分為前后兩個時段,1979年至1994年蘭州大學在敦煌學與隋唐史研究上的搖擺不定,1995年至1998年學科建設走向正軌;第二階段從1998年博士授權點的獲批、199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開始建設、2003年博士后流動站的建立、2007年重點學科的獲批等,敦煌學進入發展正軌。

一、蘭州大學敦煌學的初創到發展目標的確定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起步于1979年,已經有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是改革開放之后學術界百花齊放的產物。當年日本學者藤枝晃先生在蘭州講學時提出“敦煌在中國,研究在日本”,這深深刺痛了中國學術界的神經,時任歷史系副主任和總支副書記的張代經,請示學校后在古代史教研室下成立敦煌學研究小組,并請甘肅省圖書館周丕顯先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段文杰先生為歷史系學生開設了《敦煌文獻概論》《敦煌藝術概論》課程,名義上是小組,實際上只有齊陳駿老師和還在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陸慶夫二人。1980年齊陳駿借助《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副刊出版了《敦煌學輯刊》,刊發了蘭州大學和敦煌文物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

1981年秋,蘭州大學為了籌建敦煌學研究室,提高敦煌學研究水平,張代經提前將歷史系77級本科生鄭炳林、郭鋒留校,并派往北京進修一年。同時進修的還有陸慶夫和杜斗城,他們兩個堅持半年就返回學校了。我們在北京聽了北京師范學院寧可、北京大學王永興和周一良、中國人民大學沙知、旅法學者左景權等諸位先生關于敦煌學的課程,期間池田溫先生到北京大學講學,我們還聽了他的講座。1982年春天,高偉、雷學華作為敦煌學的首屆碩士研究生進校,也被派往北京進修學習。可見蘭州大學為敦煌學的建設是付出了很大努力的。7月,郭鋒、鄭炳林結束學習返回蘭州大學。同年,歷史系將陸慶夫、杜斗城、馬明達、由旭聲、韓建瓴、牛龍菲等或留或調,成立了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室,當時的敦煌學研究室是歷史系教研室中人力最強的配備。研究室還購買敦煌文書縮微膠卷,這是我們當時能夠看到敦煌文獻資料的唯一途徑。1982年秋,歷史系還派鄭炳林前往北京購買一萬余冊圖書,初步具備了從事敦煌學研究所需要的資料。

在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中,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成立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983年8月,經歷了兩年多籌備,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終于在蘭州成立,參加成立大會并主辦學術研討會的單位有蘭州大學、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和西北師范大學等,這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出席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的有中宣部、教育部、甘肅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還有學者代表187人,這是中國敦煌學界的一次盛會。為了迎接這次會議的召開,蘭州大學歷史系敦煌學研究室編輯出版了《敦煌學論文選》,這一年《敦煌學輯刊》經中宣部、教育部、新聞出版署聯合批準正式出版發行。會議期間為了加強人才培養,給年輕學者提供敦煌學研究的學習機會,還隨會開辦了敦煌學講習班,請參會名家周祖謨、傅振倫、王永興、張廣達等先生為講習班授課,地點就在蘭州大學舊文科樓一樓,很多敦煌學研究者就是從這個講習班中出來的。同年9月,教育部委托姜亮夫先生在杭州大學古籍所舉辦為期半年的講習班,授課老師除了姜亮夫之外,還有蔣禮鴻、郭在貽等著名專家,蘭州大學派遣杜斗城、鄭炳林前往學習。1984年,由旭聲被派往南京藝術學院進修。1985年,王冀青碩士畢業留校到敦煌學研究室工作。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將鄭炳林派遣到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全面系統學習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從本科到研究生的課程。1986年,樓勁從復旦大學碩士畢業進入敦煌學研究室,這種派遣年輕教師外出進修和引進研究成果突出的人員進入敦煌學研究室工作的方式,使蘭州大學敦煌學整體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中,做出巨大的貢獻、也是我們不可忘記的人是張代經先生,盡管他沒有在敦煌學方面寫過一篇論文,但是如果沒有他的努力根本不可能有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張代經對蘭州大學敦煌學學科建設貢獻主要體現在:第一,組建敦煌學研究隊伍,當時敦煌學教師選留和調入都是張代經親力親為的,包括同每個選留人員的談話等,這些具體工作一直持續到他調到學校擔任紀委書記之前。第二,協調與學校的關系,爭取學校支持和資源配置。歷史系能夠與學校溝通聯系只有張代經老師,當時的校長聶大江系北京大學歷史系出身,與張代經私交甚好,所以敦煌學研究室很多事情,只要張代經出面,基本上都能得到學校的支持。第三,蘭州大學敦煌學學科方向和碩士點的申報等工作,張代經老師都是親自協調方方面面的關系,特別是甘肅省圖書館周丕顯先生加入蘭州大學敦煌學團隊。周先生師從王重民先生,在敦煌文獻研究上很有造詣,是當時甘肅為數不多的敦煌學研究專家。張代經聘請他兼職蘭州大學教授,任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多年開設敦煌學專業課程。第四,為敦煌學研究室遮風擋雨。1983年《敦煌學輯刊》刊發了一篇題為《裴矩功過述評》的文章,原作與現作之間因署名糾紛產生很大矛盾,張代經及時出面將事態平息,避免引起負面影響。張代經的工作都是默默無聞的后臺付出,故蘭州大學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貢獻,就是在蘭州大學工作過而沒有經歷過這段歷程的人,也很少知道。

在蘭州大學敦煌學發展過程中,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給予很大支持。1985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擬在北京、烏魯木齊和蘭州分別建立三個資料中心,而蘭州的資料中心在張代經的爭取下設在蘭州大學,成立了“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蘭州大學資料中心”,由學會撥付經費5萬元進行建設。當時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室在今后學術發展方向上意見并不一致,有部分教師認為應當以西北史地和唐史研究為重點,而其他老師則認為既然是敦煌學研究室,就應當以敦煌學研究為重點,最后爭論集中在是否購買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的《敦煌寶藏》上。在張代經的堅持下,最終用這筆錢購買《敦煌寶藏》和港臺地區的系列敦煌學成果,使我們初步了解了港臺地區的研究成果和進度,具備初步研究條件。

1986年,蘭州大學胡之德校長通過教育部得到美國基督教亞洲高等教育基金會三年的資助,敦煌學研究室利用這筆資金購買了首批國外敦煌學研究論著,并出版了首批研究成果,包括齊陳駿《河西史研究》、鄭炳林《敦煌地理文書匯輯校注》、陸慶夫等《中外著名敦煌學家評傳》、杜斗城《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王冀青譯《犍陀羅佛教藝術》等,這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首批學術成果的展示,也使蘭州大學的敦煌學研究回歸正常,從此之后再沒有為研究重點而出現爭論。

1986年至1992年間,學術研究雖然有所衰落,但有了這筆資金的保障,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室創辦的《敦煌學輯刊》和研究論著均能夠順利出版。特別是在之后將近十年時間內,保證了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的正常運轉。除了每年兩期的《敦煌學輯刊》出版印刷,《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和《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就是依靠這筆錢資助出版的。在長期的建設中,特別是敦煌學被在列入蘭州大學“211”“985”工程建設之前,這筆經費在保障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能夠堅持下來并順利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總結蘭州大學敦煌學的初期發展,應當說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好的機遇,大環境是學術春天的到來,國家對敦煌學的重視與單位的支持,購買了敦煌文獻縮微膠卷和成立專門的圖書資料室,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資助下購買了《敦煌寶藏》,當時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研究條件是不錯的。但是研究方向和重點上長時間的搖擺不定,使我們在學科發展上坐失良機。1983年前后,全國敦煌學研究都是起步階段,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蘭州大學的研究水平并不落后其他研究單位,甚至還優于他們。由于我們在初期研究重點的選擇上猶豫不決,研究平臺中半數以上的人員號稱是研究隋唐史的,將敦煌學研究變成了副業,因此成果非常有限,在1992年之前發表的成果中,半數以上都是西北史地和隋唐史研究方面的,因此當時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在全國影響很有限,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科的發展。1984年,蘭州大學申報的歷史文獻學(敦煌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獲批之后,蘭州大學具有了敦煌學碩士人才培養的資格,這是最早以敦煌學學科進行的人才培養。1986年,又得到美國基督教亞洲高等教育基金的支持,研究經費有了保障。1992年,學校加強敦煌學研究力量,晉升王冀青、郭鋒、樓勁、鄭炳林等為副教授,當時蘭州大學破格晉升的副教授中文科只有10人,而敦煌學研究室就占了4人。但是我們學科建設還沒有大的突破,人才培養成績并不突出。由于領銜專家研究成果不足,1988年、1990年、1993年連續三年申報敦煌學博士授權點,都沒有成功。但是我們還是稍有進步,評審結果實現了零票的突破,1993年總算得到了一票。另外我們開始反思總結原因,1993年申報失利之后,這時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反饋的意見吸取教訓,敦煌學研究平臺在學校參與之下進行了重組,確定了敦煌學為研究重點的思路,開始了新的學科建設工作。1994年學校晉升敦煌學平臺陸慶夫為副教授、鄭炳林為教授,并以鄭炳林為中心領銜繼續申報博士點。1995年申報中前期順利而后期波折。又經過數年努力,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老一代專家姜伯勤、沙知、寧可等先生及歷史地理學專家鄒逸麟先生的通力支持下,1998年,蘭州大學與敦煌研究院共建,聯合申報敦煌學博士點授權點獲得批準,從此之后蘭州大學具有了敦煌學高級人才的培養資格。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才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回顧蘭州大學敦煌學發展歷程,沒有經過努力和充分的準備,再好的機遇都難以把握。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從事學術研究,才能使學科建設得到發展。

二、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步入正軌高速發展與現狀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步入正軌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是1998年之后。1998年,經過十年的不斷申報,終于獲得敦煌學博士授權點,此后相繼得到蘭州大學“211”“985”工程經費的資助,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9年,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首批進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名單。2003年,蘭州大學得到人事部博士后管委會的批準,建立歷史學(敦煌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這樣蘭大敦煌學建成了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秉承樊錦詩先生提出的優勢互補、珠聯璧合的培養模式,即蘭州大學在史地文獻上的特長和敦煌研究院在石窟藝術與考古上不可替代優勢的強強聯合,這種聯合培養模式在國內高校及科研單位中是獨一無二的。博士生的培養上,蘭州大學敦煌學采取了雙導師模式,樊錦詩、施萍婷等先生作了很好的典范,使博士生無論是在蘭州大學的課程學習中,還是在敦煌研究院的考察中,實現了課堂到田野的無縫銜接,很多優秀的博士都是在雙導師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截至2023年年底,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有500多名碩士畢業,有181名博士畢業和20余名博士后出站。先后有3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及提名,有10余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獲得甘肅省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獎,多篇論文獲得珠峰獎、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已畢業的博士,有69人晉升教授,60余人晉升副教授,30余人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余人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他們逐漸成為中國敦煌學研究的中堅力量,遍布中國各地高校和科研單位。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逐漸成為國家敦煌學人才培養的典范,被評為2021年度甘肅省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團隊。

學科建設對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敦煌學研究基地的建立。1999年教育部啟動了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蘭州大學與敦煌研究院聯合申報的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在教育部和中國敦煌學界通力支持下,獲批首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基地的目標就是建成本領域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資料信息中心。從1999年至2023年,經過25年的建設,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在以上四個方面都取得很大的發展。重點研究基地的成立,是蘭州大學建成國內敦煌研究中心至關重要的一步。在此之后,2003年,敦煌學研究所成為蘭州大學“985工程”敦煌學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7年批準成為歷史文獻學(敦煌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10年獲批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011年調整為中國史一級學科授權點,并自主設置敦煌學二級學科博士點;2017年進入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隊伍建設方面,從2012年起,先后引進留校從事佛教石窟藝術的教師4人,增強蘭大敦煌學藝術研究方面的力量。2017年前后先后引進藏文、梵文、回鶻文、古代突厥魯尼文研究專家4人,逐漸彌補蘭大敦煌學胡語研究上的短板。雖然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人員有進有出,但是總體處于一種發展態勢,截至目前有專職研究人員20余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6人,講師2人。他們中有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以及甘肅省領軍人才等,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科發展平衡的研究團體。團體成員無私奉獻、默默工作,他們既是教師又是編輯,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學科研工作,還要義務承擔研究所的工作,如《敦煌學輯刊》沒有專職編輯,一切工作都是靠他們的無償付出,才得以順利進行。團隊主持科技部、國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國家文物局等各類基金項目160余項。專職人員外,還有兼職人員40余人,逐漸從原來單一研究形態轉換為復合型研究形態,在敦煌文獻、敦煌與西域史地、敦煌石窟藝術考古等諸多領域取得很多發展,特別是在胡語文獻與敦煌西域史的研究上成果突出。

科學研究上,1998年以來可以說得到長足的發展,截至目前,蘭州大學敦煌學出版近20個系列約500冊圖書,主要有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與敦煌研究院合編,鄭炳林、樊錦詩主編,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學研究文庫”系列28冊,包括鄭炳林、王晶波《敦煌寫本相書校錄研究》(2004),公維章《涅槃、凈土的殿堂—敦煌莫高窟148窟研究》(2004),鄭炳林《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2004),李應存、史正剛《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2006),梁曉鵬《敦煌莫高窟千佛圖像研究》(2006),金身佳《敦煌寫本宅經葬書校注》(2007),陳于柱《敦煌寫本宅經校錄研究》(2007),茨默著、桂林、楊富學譯《佛教與回鶻社會》(2007),唐曉軍《甘肅古代石刻藝術》(2007),屈直敏《敦煌寫本〈勵忠節抄〉研究》(2007),楊富學《印度宗教文化與回鶻民間文學》(2007),魏文斌、吳葒《甘肅佛教石窟考古論集》(2009),崔紅芬《西夏河西佛教研究》(2010),李樹輝《烏古斯和回鶻研究》(2010),楊森《敦煌壁畫家具圖像研究》(2010),雷玉華《巴中石窟研究》(2011),陳菊霞《敦煌翟氏研究》、王祥偉《敦煌五兆卜法文獻校錄研究》(2011),朱鳳玉《百年來敦煌文學研究之考察》(2012),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2012),韓春平《敦煌學數字化問題研究》(2012),敏春芳《敦煌愿文詞匯研究》(2013),馬洪菊《葉昌熾與清末民初金石學》(2014),王曉暉《漢唐吐魯番地區農業經濟史稿》(2015),張景峰《敦煌石窟考古與藝術研究文集》(2016),劉戈《回鶻草原綠洲拾芥》(2016),劉全波《魏晉南北朝類書編纂研究》(2018),趙青山《6-10世紀敦煌地區抄經史》(2019)等。敦煌研究院與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合編,鄭炳林、樊錦詩主編,民族出版社出版“敦煌學博士文庫”系列13冊,包括楊富學《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2003)、高啟安《唐五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2004)、殷光明《敦煌壁畫藝術與疑偽經》(2006)、沙武田《敦煌畫稿研究》(2006)、楊明芬《唐代西方凈土禮懺法研究》(2007)、黃維忠《8-9世紀藏文發愿文題記》(2007)、王晶波《敦煌寫本相書研究》(2010)、敖特根《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蒙古文文獻研究》(2010)、黑維強《敦煌、吐魯番社會經濟文獻詞匯研究》(2010)、陸離《吐蕃統治河隴西域時期制度研究》(2011)、陳于柱《區域社會史視野下的敦煌祿命書研究》(2012)、王蘭平《唐代敦煌漢文景教寫經研究》(2016)、張延清《敦煌吐蕃抄經研究》(2016)等。這兩個系列成果除了部分教師的著作之外,都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畢業博士的學位論文及其相關的研究成果,這反映蘭州大學敦煌學培養的水平和成果。

敦煌學研究所有計劃地推出研究成果,自2014年開始由研究所編輯,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已出版第一輯20冊,第二輯20冊也已出版前9冊,這是目前關于敦煌石窟藝術研究最為集中的展現,反映了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發展的態勢。其中關于敦煌石窟藝術研究的有鄭炳林、張景峰《敦煌石窟雕塑藝術概論》,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造》,張元林《北朝——隋時期敦煌法華造像研究》,米德昉《敦煌莫高窟第100窟研究》,張景峰《敦煌陰氏與莫高窟研究》,趙曉星《吐蕃統治時期敦煌密教研究》,吳葒《北周石窟造像研究》,郭俊葉《敦煌莫高窟454窟研究》,李金娟《敦煌莫高窟索義辯窟研究》,朱曉峰《唐代莫高窟壁畫音樂圖像研究》,陳振旺《隋及唐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等;關于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研究的有魏文斌《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孫曉峰《天水麥積山第127窟研究》、張銘《麥積山石窟第4窟研究》、張善慶《馬蹄寺石窟群漢傳佛教圖像研究》、雷玉華《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石建剛《延安宋金石窟調查與研究》、劉振剛《陜北與隴東金代佛教造像研究》、苗利輝《圖像及其意義:龜茲石窟佛像畫研究》等。內容從單體壁畫到整體洞窟的研究,從絲綢之路一點到整體的研究,具有一定典范作用。另一系列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敦煌與絲綢之路研究叢書”也已完成第一輯20冊和第二輯前5冊的出版,主要有魏迎春、馬振穎《敦煌碑銘贊續編》,楊學勇《三階教史研究》,劉全波《類書研究通論》,金身佳《敦煌寫本宅經葬書研究》,劉永明《絲綢之路道教歷史文化論集》,任曜新《新疆庫車庫木吐喇佛塔出土鮑威爾寫本研究》等,這是目前關于敦煌和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和敦煌文獻研究的集中展現。這兩個系列叢書也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最新研究動態。此外還有敦煌學研究所鄭炳林和敦煌研究院楊富學主編的“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叢書”10冊,是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最新研究成果。

絲綢之路沿線除了敦煌石窟之外,還保存有其他石窟,這些石窟各具特色,在歷史上影響很大,但是對這些石窟的研究進行得很慢,研究成果少,主要原因就是石窟內容刊布不足,因此敦煌學研究所與各石窟保護研究單位合作,相繼由鄭炳林主編,并以“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由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武山水簾洞木梯寺石窟》(2015年,魏文斌)、《金塔寺石窟》(2019年,姚桂蘭、劉曄海、郭玉琴)、《文殊山石窟》(2019年,姚桂蘭等)、《馬蹄寺石窟》(2019年,姚桂蘭、張志勇、王衛東)、《炳靈寺石窟(五卷本)》(2019年,張景峰、魏迎春、鄭怡楠)、《瓜州東千佛洞(四卷本)》(2023年,張景峰、魏迎春、李宏偉)等,很多是首次全面刊布石窟內容,這些資料的刊布,必將促進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研究的發展。

研究和介紹國外和港臺地區敦煌學研究成果也是研究所的一項重要工作。鄭炳林主編、耿昇翻譯,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法國漢學研究叢書”10冊,翻譯法國敦煌學、西域史和藏學等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法國是西方研究敦煌學的重鎮,他們的研究成果對國際敦煌學發展影響很大,譯介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對敦煌學發展產生推動效應。鄭炳林、鄭阿財主編,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港臺敦煌學文庫》100冊,將近百年港臺地區刊發的敦煌學論文匯集出版,解決大陸地區收集港臺地區敦煌學研究成果難的問題,促進了大陸和港臺地區敦煌學方面學術交流和聯合攻關。鄭炳林、高田時雄主編,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國際敦煌學研究文庫·日本卷》20冊。日本是國外最早開始研究敦煌學的國家之一,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學者,將日本近百年來的敦煌學研究成果在中國出版面世,必定會推進中國敦煌學的發展。這僅僅是我們計劃的開始,今后我們將陸續完成法國、俄羅斯、敦煌文庫的出版。此外王冀青著、甘肅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際敦煌學叢書”2冊,即《斯坦因與日本敦煌學》《斯坦因第四次中國考古日記考釋》,是敦煌檔案流散國外研究的標志性成果。王冀青是斯坦因檔案研究的專家,最近他的重大招標課題的系列研究成果將陸續出版,將推進敦煌文獻流散研究更上一個臺階。

組織全國敦煌學界,推進敦煌學研究也是研究所的另一項重要工作。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當代敦煌學者自選集”已出版,有項楚《敦煌語言文學論集》、方廣锠《敦煌遺書散論》、鄧文寬《敦煌天文歷法考察》、郝春文《敦煌學論集》、趙和平《敦煌書儀研究》、張涌泉《敦煌文獻論叢》、鄭阿財《敦煌佛教文獻與文學研究》、朱鳳玉《敦煌俗文學與俗文化研究》、林悟殊《敦煌文書與夷教研究》、陳國燦《吐魯番敦煌出土文獻史事論集》、張鴻勛《跨文化視野下的敦煌俗文學》、朱雷《敦煌吐魯番論叢》、柴劍虹《敦煌學人和書叢談》、唐耕耦《唐耕耦文集》等。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組織,郝春文、柴劍虹、張涌泉、榮新江、鄭炳林合編,聯合全國敦煌學界共同完成的21冊《敦煌講座書系》,由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包括鄭炳林、李軍《敦煌歷史地理》,鄭阿財《敦煌佛教文學》,榮新江、朱麗雙《于闐與敦煌》,張涌泉《敦煌寫本文獻學》,吳麗娛《敦煌書儀與禮法》,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總論》,王惠民《敦煌佛教與石窟營建》,陸離《敦煌的吐蕃時代》,楊富學《回鶻與敦煌》,李小榮《敦煌變文》,竇懷永《敦煌文獻避諱研究》,趙豐、王樂《敦煌絲綢》,屈直敏《敦煌文獻與中古教育》,林世田、楊學勇、劉波《敦煌佛教的流通與改造》,劉屹《敦煌道經與中古道教》,王晶波《敦煌占卜文獻與社會生活》,伏俊璉《敦煌文學總論》,馮培紅《敦煌歸義軍時代》,余欣《敦煌的博物學世界》,郝春文、陳大為《敦煌的佛教與社會》,姚崇新、王媛媛、陳懷宇《敦煌三夷教與中古社會》等,該成果規模宏大、卷帙浩繁,內容涵蓋敦煌學研究的方方面面,是對近百年來中國敦煌學研究的階段性全面總結。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鄭炳林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黃維忠主編,由陳踐踐、黃維忠等完成的“敦煌吐蕃文獻叢書”,目前由民族出版社出版5冊,即《敦煌吐蕃文獻選輯》文學、文化、社會經濟、占卜文書等4卷和《敦煌吐蕃漢藏對音研究》,這是目前敦煌吐蕃文獻研究的集大成著作,以其資料詳實,深受學界歡迎。

這些系列研究之外還有魏迎春、馬振穎《涼州金石錄》、鄭炳林《敦煌碑銘贊輯釋》等,標志性成果是鄭炳林、李軍、吳炯炯、杜海、陳光文、陳繼宏、司豪強共同完成七卷本《敦煌通史》。這些研究成果分別獲得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多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蘭州大學的敦煌學研究進入全面、有序發展的進程,可以說占據了敦煌學研究的制高點,掌握了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

研究所主辦的《敦煌學輯刊》是敦煌學研究成果重要刊布平臺,是CSSCI來源期刊。1980年以《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副刊出版,1983年正式創刊,已經走過四十年的路程,輯刊以弘揚傳承敦煌文化為宗旨,刊發敦煌學研究最新研究成果,至今已經出版了122期,刊登了將近1500多篇學術論文,對推動敦煌學發展引領學術研究起了很大作用。敦煌學研究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敦煌學輯刊》的扶持,而《敦煌學輯刊》的提升也同樣需要敦煌學界的支持。

這個時期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的圖書資料也得到快速建設,最初作為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資料中心建設時,擁有圖書1萬余冊,后由于管理不當和建設思路分歧,到1998年僅剩4千余冊。1998年敦煌學進入蘭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建設之后,資料購置有了資金保障,陸續購入大量圖書,現有圖書資料約13萬冊,為敦煌學研究提供了保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的資料中心。同時學習研究環境也得到徹底改善,得到大幅度提高。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加強對外合作交流,與俄羅斯、日本、韓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蒙古等國和港臺地區的研究單位建立合作關系。1998年敦煌學研究所開始接收日本朝日新聞社派遣的敦煌學研修生,前后10年有40余人到敦煌所進修學習,他們逐漸成為日本敦煌學界的中堅力量,在學術界嶄露頭角。如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韓國敦煌學會會長徐勇等。2001年起,敦煌所開始重視同港臺地區高校的合作交流,截止目前舉辦港臺敦煌學合作交流活動40余次,約二千余人參加,使港臺地區學子通過交流了解祖國,了解敦煌、絲綢之路歷史文化。

四十年來,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單純文獻史地研究到敦煌學全面研究推進的發展過程。研究所之所以能夠從一個研究小組、研究室發展成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其一是得到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及學術界的支持,其二得力于全體成員的通力合作。

三、蘭州大學敦煌學發展的展望

蘭州大學敦煌學的發展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1999年教師節前夕,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同志在蘭州大學考察時接見了敦煌學學科負責人鄭炳林教授;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蘭州大學考察時,在聽取鄭炳林的匯報時指出:“將敦煌學做強做大,為國爭光。”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開座談會,鄭炳林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兩方面進行匯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加強敦煌學研究,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指出要將敦煌研究建設成敦煌文化傳承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歷史研究院,出席傳承文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蘭州大學敦煌學確定了自己今后的發展目標,即將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建成為國家敦煌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雙高地。通過調研我們認為科學研究的高地有三條標準:第一,深邃而寬廣的學術視野;第二,標志性一流研究成果;第三,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學術平臺。而人才培養高地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培養出來一流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專家。根據這一建設目標,我們制定蘭州大學近期的發展目標是:

第一,建成敦煌學人才培養高地的標志,就是培養一批以傳承和弘揚敦煌文化為己任、活躍在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引領學術潮流、掌握學術話語權、深具學術影響力的學者,尤其是博士和博士后。為此,我們將繼續與敦煌研究院的聯合培養模式,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全面參與蘭州大學敦煌學人才培養過程,成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的碩士、博士生導師。繼續實行雙導師制度,優勢互補,培養一流的敦煌學研究人才,為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一批從事敦煌學研究教學科研人才。爭取每年畢業博士15人、碩士20人,學位論文水平達到良好以上水平,每年最少有2到3人入選學校或者甘肅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五年中有12人入選甘肅省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未來五年畢業博士60人,使蘭州大學培養的敦煌學博士畢業總數達到240人以上,這些人中高職占有量從原來的130人達到170至180人左右,完全占據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擁有敦煌學界的話語權,成為敦煌學領域人才培養的重鎮。

第二,制定長期的敦煌學研究規劃。“敦煌與絲綢之路歷史”“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研究”“絲綢之路藝術”等三個系列叢書的出版爭取早日完成,其次完成多卷本《漢唐敦煌史研究》(七冊)、《絲綢之路佛教藝術》(三卷)、《漢唐河西碑銘輯釋》(五冊)、《海外藏回鶻文文獻整理》、《漢唐胡語碑銘整理》以及《敦煌寫本碑銘研究》、《蘭州碑銘輯錄》等著作,爭取近五年內有100部學術著作出版,出產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成果。

第三,拓展敦煌學研究的視野,敦煌學是一個以地命名的學科,研究對象主要是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獻,我們要從狹義的敦煌學向廣義的敦煌學拓展。這樣我們就把河西、隴南、隴東、關中、大足、云岡、龍門以及高昌石窟、龜茲石窟等都納入敦煌學的研究范圍;同時從時間上還要前后貫通,把敦煌漢簡、黑城文獻、吐魯番文獻以及中原和古代西域文獻作為敦煌學的研究內容。敦煌學就地域上來說要東進西出,南北延伸,不僅要研究敦煌、河西和西域,而且要研究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歷史。敦煌學還要走學科交叉路子,把歷史學與文學、文字學、哲學、宗教學、藝術學等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同時還要將新的研究方法引進到敦煌學的研究,力爭敦煌學有一個新的突破,出產一流的高質量的標志性研究成果。

第四,建設敦煌文化傳承推廣平臺。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在甘肅省教育廳和學校推動下,成立了敦煌文化產業研究院,這是甘肅高校成立的產業研究院中唯一以文科為主的研究院,我們將通過敦煌文化產業研究院,推廣敦煌文化與文明,使敦煌文化在國內外得到發揚光大,將敦煌文化普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全國乃至全世界了解敦煌文化。我們將通過敦煌文化產業研究院出產一批普及讀物,研發一批帶有敦煌標志的文化產品,推進敦煌文化的深層次探索。

第五,開展國際及與港臺地區的合作和交流,敦煌文獻發現之初就大量流散國外,分別收藏在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而國內主要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因此敦煌學一出現就是國際性的,是國內外學者聯合從事研究的,因此敦煌學研究必須了解國外敦煌學的研究成果,上個世紀前期國外敦煌學研究領先于國內,有了“敦煌在中國,研究在國外”的說法,經過中國敦煌學界的努力,本世紀初就完全改變這種狀況,季羨林提出敦煌在中國而研究在國際。敦煌是漢唐以來絲綢之路上的通道,敦煌文化是中外交流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敦煌是人類的敦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是屬于世界的。”這為敦煌學發展指明道路,敦煌學回歸世界是敦煌學研究的必然。所以我們將更深入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與國外敦煌學專家聯合攻關,將蘭州大學敦煌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的四十年歷程是中國敦煌學界發展的一個縮影,我有幸不僅親歷他的發展過程,而且還踐行了他的發展歷程,今年是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四十周年,也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機構成立四十四周年和《敦煌學輯刊》正式創刊四十周年。研究所于2023年8月16至18日在蘭州大學舉辦“傳承與創新:紀念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完成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歷程的回顧與展望,今后敦煌學研究的路程還很長,發展目標還很遠,任務還很艱巨,希望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的同仁繼續努力,希望中國敦煌學界多關心支持。

猜你喜歡
敦煌學敦煌研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項楚先生與川大敦煌學研究
天府新論(2022年1期)2022-01-13 10:04:18
百余年來敦煌學成就的全面總結
敦煌研究(2021年4期)2021-09-16 09:49:19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2019 年上半年第二次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敦煌學輯刊(2020年3期)2020-02-03 03:45:52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视频免费|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av| jizz在线观看|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熟女视频91| 99热最新网址|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自在线拍|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aaa视频|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国产区免费| 就去色综合| 成人韩免费网站|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免费网址|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9|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无码在线激情片|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亚洲小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视频99|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国产视频入口|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秋霞国产在线| www.精品国产| 综合亚洲色图|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va|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