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太原市迎澤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2)
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主要生長在海拔500~1 000 m、酸性(酸堿度為5~5.5)黃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內,通常與多種針闊葉樹種混生,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柳杉、藍果樹等。另外,銀杏是比較典型的園林綠化樹種,能夠體現良好的經濟價值,伴隨其葉、果、木材價位的不斷攀升,栽培面積也進一步擴增。
林木病蟲是指由環境中各類不利因素導致林木生理機能、外部形態等出現多種異常變化,會使林木生長受阻,并導致不可忽視的經濟損失[1]。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在園林綠化中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同時還是重要的經濟樹種,本文重點探討銀杏樹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鑒。
銀杏莖腐病病原菌屬半知菌類,其主要在土壤內生存和繁衍,一般呈菌核扁球形或橢圓形,絕大部分情況下為黑褐色;分生孢子器含有特定的孔口,主要埋生在寄主組織內;對于分生孢子單胞而言,其主要呈長橢圓形,先端存在一定程度的彎曲。莖腐病大概率出現在氣溫較高的時節,由于這種病菌適宜在較高溫度的環境中生存,在對其進行培養時,一般將周邊環境溫度調節到30~32 ℃。
銀杏幼苗在患病之后莖基部會逐漸轉變為褐色,并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蔓延到莖基,此后朝著豎直方向發展。在染病之后銀杏的皮層通常會表現的較為臃腫,內部出現明顯的腐爛現象,風干之后則轉變為粉末狀,其中涵蓋大量的黑色菌核。幼苗在發病之后養分嚴重缺乏,進而導致頂芽出現枯死的病癥,葉子也持續凋萎,然而卻不會發生脫落的情況。
防治方法:在選擇苗圃地的過程中,應優先選擇排水條件比較理想的沙壤土,并使用足量的基肥,從而保證苗木能夠穩定生長。在氣溫較高的時節應搭建遮陽棚,以降低地表溫度。值得一提的是,苗木遮陰應適量,不然會導致苗木的抗病力變弱。如果干旱的情況較為嚴重,應及時進行灌溉,以有效降低土溫并大幅度降低發病的概率。另外,在播種之前必須先對土壤進行充分的消毒,撒施多菌靈4.5 kg / 667 m2。該病多發生在每年 5 ~ 6 月,可以選用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或1%硫酸亞鐵,成效較為理想。
這種疾病也被命名為銀杏胴枯病,生長衰弱的銀杏樹容易感染此病。銀杏患病之后,其樹皮往往會出現具有較強光滑性的病斑,這些病斑的形狀各不相同。伴隨病程的發展,病斑的面積進一步擴增,患病部位變得更加腫大,樹皮出現縱向開裂的情況。在每年春季,發病的樹木通常能夠看到大量龐狀子囊孢子座,直徑相對較短。
病原菌大多是從傷口侵入,病菌能夠躲藏在病枝內越冬,等到春天回暖之后就開始頻繁活動。一般在 4 月左右為該病害的高發期,并且伴隨氣溫的增加,其擴展的速率進一步提升,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 10 月下旬。
防治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這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感染較未突出的枝條,應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清理,從而有效殺滅各類病原。另外,病斑也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用可供選擇的試劑如波爾多液、硫酸亞鐵溶液等,從而避免病菌進一步擴散。
這種疾病的病菌較為復雜,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鏈格孢、銀杏盤多毛孢等。另外,病斑上能夠發現許多真菌的子實體,其主要涵蓋炭疽苗、尾孢菌等。
在發病的初始階段通常能夠看到葉片先端轉變為黃色,到 6 月之后該部位就會逐步失去生機,最后枯死,而且這種情況還會蔓延至葉緣,從而使其出現特定的葉緣病斑。另外,病斑會朝著葉片基部快速蔓延,一直持續到葉片逐步演變為灰褐色。而到了每年的7 ~ 8月,病斑和正常組織之間的交界會更加顯著,病斑邊緣部分主要表現為波紋狀,外緣能夠觀察到鮮黃色線帶[2]。
防治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樹勢。如盡量選擇在氣溫較低的時節施肥,防止出現積水的情況,優化栽植效果,進一步減少緩苗時間,使苗木表現出更為理想的抗病性。除此之外,應對雌株過量結果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避免該病在大樹上不斷蔓延。在發病前也可以使用相關殺菌劑,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多菌靈膠懸劑、疫霜靈等,一般情況下每 20 d 左右進行一次噴灑,如此就能夠數月避免出現該病。
這種病害主要對銀杏葉片產生影響,在樹木發病之后葉緣會轉變為褐色,后期會生成一部分黑色小粒點。在某些情況下頂端會呈現褐枯色,枝條與葉柄彼此相交的位置未出現黑褐色斑,此后葉叢逐步下垂。
一般在銀杏患病的次年病部就會出現孢子,它們能夠通過風雨進行廣泛傳播,每年 8 ~ 9月該病害出現的概率較高,而到10月之后隨著溫度下降,這種病就不會再進一步加重。一般來講,病菌繁殖最為理想的溫度是26~28 ℃,而形成孢子的最佳溫度為28~30 ℃。
防治方法:數目落葉之后應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清理,在氣溫較低的時節應該噴灑足量的有機肥,從而有效提升樹勢。雨后應采取一定排水措施,以避免出現內澇的情況;在 6 月之后可以調制和噴灑適量除菌劑,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多菌靈、百科乳油等,一般情況下可每 10 d 進行一次噴灑,總共完成2~3次。
銀杏出現該病害的概率較高,發生霉爛的種核通常會散發出酒霉味,在種皮上存在大量霉層,這些種核主要表現為水濕狀。在將種皮剝開之后,可以發現種仁都表現為糊狀。銀杏種實霉爛的情況較為突出,這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如容器潔凈度不夠、種子含水量超標、貯藏環境的溫度不符合要求、通氣性不夠理想、種子采收的時間不對等[3]。
防治方法:在恰當的時間進行采收,挑選的種子應足夠成熟,避免出現采青的情況。另外,種子進行貯藏之前必須將其充分晾干,含水量應保持在20%。如果種子出現破碎或霉爛的情況,那么必須將其剔除。假如條件比較理想,種子可以通過0.5%高錳酸鉀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再將其晾干之后進行貯藏。貯藏環境應具有足夠的潔凈度,環境的細菌數據應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并維持理想的通風條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采用氮氣對種子進行長期儲存。如果種子在不久之后將用于播種,那么其對于冷庫貯存就不再具有適用性。另外,如果采取窖藏的方式,一般可以先通過0.5%高錳酸鉀進行浸種處理,這個過程通常會持續15~30 min,在經過充分沖洗之后對其進行干燥處理,然后根據規范混沙層積。沙也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通過 100 倍液灑后捂蓋,一天之后散堆,等到藥味徹底消散之后才可以對其進行使用。如果選擇溫床催芽的方式,那么可以通過黑礬水進行浸種處理。
這種病害很大程度上是非生物侵染造成的,其發病的原因較多,如種子水分過少、土壤積水過于嚴重、土壤所包含的鋅元素嚴重缺乏等。在這種病出現的早期,黃化的植株有一定概率患上葉枯病,進而造成異常落葉的情況,數目生長的速率顯著降低,種實產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全株死亡的情況。病情相對較輕的部分只有先端會出現黃化的情況,而在病情較為突出時,葉片會徹底黃化,這又會進一步促進葉枯病的發展;在每年8月葉片就會轉變為褐色,此后不斷從樹木上脫落。
防治方法:在 5 月開始噴灑多效鋅140 g/株,如此就能夠讓發病率減少95%,感病指數也會得到有效控制。另外,也可以通過 100 倍硫酸亞鐵水對根部進行充分澆灌,半月之后黃化的情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一些地下害蟲也不能夠忽視,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蠐螬、金針蟲等,同時避免土壤大量積水,提升土壤的通透性,防止苗木受到嚴重損傷。另外,在進行栽植的過程中要避免窩根的情況,在適當的時間灌水,避免干旱對樹木發育產生過大影響。
銀杏大蠶蛾是一類較具有代表性的蟲害,其雄外生殖器上的爪形突寬大,抱器寬大平板形,頂端鈍圓稍向外突,陽莖基環圓,外側呈鋸齒狀,內側相對彎曲,另一側存在特定的囊片,其主要表現為齒形。
如果其幼蟲取食銀杏,那么銀杏的產量會受到嚴重影響。幼蟲食害核桃、李、梨等 20 科、 30 屬、38 種植物。
解決對策:氣溫較低的時節可以采用人工摘除卵塊的方法,到每年 7 月,可通過人工的方式對老熟幼蟲進行捕殺。成蟲能夠表現出明顯的趨光性,具有十分出眾的飛翔能力,在其大量產卵前,可以通過黑光燈對其進行充分誘殺,效果十分理想。另外,此類害蟲的天敵較多,其中比較主要的包括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 9 月可以釋放赤眼蜂,這也能夠有效增強銀杏大蠶蛾的防治成效。赤眼蜂在該類害蟲上的寄生率大約為80%。銀杏大蠶蛾 3 齡前不具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表現出群集的特性,在 5 月可以噴灑調制好的溴氰菊酯。而對于幼蟲階段來講,可以選擇的制劑較多,比較主要的包括敵百蟲、殺蟲雙等,實際的防治效果都比較理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