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來安縣人民醫院 安徽滁州 239200)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日益發達,信息化建設處于持續的發展階段,各行業都引入了信息化服務平臺,使全新的信息化模式逐漸代替了原有的傳統模式。我國關于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已經發展了幾十個年頭,并且在21世紀開始初具雛形,由傳統的單用戶模式逐漸地發展成為現階段全醫院的信息均可以共的新模式,甚至將信息化管理用于各項具體的工作中去,例如:財務部門、藥品管理部門等,而且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1]。但是,我國當前醫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模涉及的范圍還不廣,沒有在各種各樣的醫療信息上均實現信息化的資源共享,這就需要對當前現存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進行有效改進與創新,使其能夠解決我們國家醫院信息化管理所存在的問題,進而能夠進一步提升醫療信息化建設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因此,該研究對電子病歷應用思路框架下醫院信息化建設方法進行了探究。
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利用當今時代下的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所建立而成的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系統,也可以被稱為電子計算機化的病案系統或患者記錄[2]。電子病歷主要使用電子設備對患者的醫療就診記錄進行保存、管理、傳輸以及重現的一種數字化手段,它是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核心內容,同時也是使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得以提升的必然發展過程[3]。
傳統的紙質病歷雖然可將一部分圖像的資料信息通過復印或者打印等方式附著在病歷上,但會導致病歷的準確程度與完成程度較差[4]。而電子病歷不僅能夠涵蓋傳統紙質病歷中的全部信息,甚至還包括所有的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超聲波等影像圖像,其中心電圖與腦電圖等生成的檢查圖像也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生成。而對檢驗的數據以及其他方面的檢查、治療資料,甚至是在數據的分析、網絡的傳輸與共享等方面都是傳統紙質病歷無法比擬的[5]。
傳統的紙質病歷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經過醫生、護士、科室、住院處與出院處等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依照順序來完成的,雖然在文字書寫上規定了統一的書寫格式,但書寫過程中的隨意性就導致無法形成統一的規范標準[6]。而電子病歷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因此在格式方面它具有統一的標準,例如:一些最基本的信息都有明確的編碼以及分類,并且病歷的格式與文字也會有統一的標準[7]。
傳統的紙質病歷雖然對醫院來說具有非常寶貴的意義,但因為儲存的問題讓醫院也有難辦的地方,傳統紙質病歷的保存必須在擁有足夠大空間的基礎上,并且紙質的保存也同時具有一定的期限,尤其是在保存的過程中還要防止紙張磨損、受潮、老化等問題,這樣就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可以看出,某個城市為當地居民每人配備一個紙質的病歷就需要花費4 000 多萬元,但是患者在轉診的過程中,因為病歷不統一性,就導致患者被重新接受檢查,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的同時,也造成了家庭的經濟負擔。而如果電子病歷能夠直接存放在硬盤上或是互聯網中,所需要的空間占地面積將會相當小,其可存放時間也會更長,同時在互聯網中又便于人們日常信息的管理,這樣也實現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的節約,而這些優點都是傳統紙質病歷中無可比擬的。電子病歷不僅在擁有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優勢之外,在速度和品質等方面比傳統的紙張病歷更加具備優越性[8]。
隨著信息存儲的需求及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目前許多醫院通過應用云計算技術來改變傳統的信息存儲方式,實現隨心所欲的存儲信息。云計算將信息存儲交付于云數據存儲中心,用戶不用擔心由于物理終端的損壞或病毒攻擊,導致硬盤或者存儲上的電子病歷信息無法恢復、丟失或泄露等問題,并且用戶還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采用任何設備登錄至云計算平臺獲取電子病歷信息[9]。存儲數據中心的云計算應用主要是云計算的核心技術——虛擬化的應用,通過云計算技術,整合醫院原有的存儲設備,再由存儲虛擬化整合形成統一的存儲資源池,將患者的電子病歷集中存儲。存儲的架構一般采用SAN 架構,各個虛擬機上的文件均存放于存儲數據平臺中。通過SAN 存儲架構,可最大化地發揮虛擬架構的優勢,既利用了原有設備,又提升了資源利用率,方便了病歷數據的統一存儲,形成了科學的存儲體系架構。云計算數據存儲中心不僅節省空間,且節省能源。隨著醫院信息化的發展,機房空間逐漸不足,UPS、空調逐漸接近滿載,能源的消耗較大,在應用虛擬化后,極大地減輕了機房輔助設備的壓力,從而降低醫院的建設成本和能耗成本。
在電子病歷應用的理念框架下推進醫院信息化工作全面開展的進程中,最關鍵的工作便是要建立系統的、功能完備的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系統,利用其建立的體系,在醫院內部實現所有電子病歷信息的相互傳遞和數據共享,同時還能有效防止由于信息系統本身質量問題而造成電子病歷信息不能在其他醫院應用的問題。其建立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系統
通過系統的、功能全面的電子病歷信息共享平臺,不僅可在醫院內部實現電子病歷信息的交互傳輸與資源共享,還可實現了各個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學習,從根本上促進了我國整個醫療行業的成長與提升。因此,醫生能夠直接選取相對較為常見的病史資料,在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系統的基礎上加以顯示,以便進行不同醫生間的互相溝通,同時在遇到相對較為棘手的疾病歷時,能夠利用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系統平臺實現不同醫生間的統一問診,進而使不同醫生的服務水平得以提高。
在電子醫療運營和發展的過程中,電力病歷系統存在著一定的傳遞性和共享性,如果在此時只建一個科學的現代電子病歷信息采集平臺,將無法進行有效傳輸。所以,就必須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建立一種現代電子病歷信息共享傳輸系統。同時,醫生們還能夠通過委托非常專門的組織針對醫療實際狀況,來建立適應現代醫療發展需要的電子病歷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所構建的電子病歷信息共享網絡平臺,不但能夠實現電子病歷之間的有效傳遞和數據共享,還可使醫生們對信息系統的應用能力得到增強。并且,醫院還可通過內部獨立的信息部門來研發各個醫院獨有的信息處理平臺,這樣也可有效保證電子病歷信息的安全[10]。當然,為能將電子病歷在更廣的范圍內進行傳輸與共享,就要求醫院在構建信息化平臺的過程中,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這樣可方便各個醫院之間的電子檔案傳輸與共享。與此同時,醫院內部獨有的信息部門還需對電子病歷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日常維護與管理,從而有效保證系統的運行效率與質量。
在電子病歷應用的理念框架下推進醫院信息化工作全面開展的進程中,電子病歷中患者信息的安全保障是電子病歷所發展的基礎,也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所以,不同醫生在使用電子病歷系統的時候,就必須對電子病歷中的數據安全加以注意和保護。因此,各醫務人員在使用電子病歷系統的過程中,不但必須使用安全的密鑰實現對系統的登錄校驗,同時也必須對電子病歷系統中的個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管理,從而針對不同科室、不同醫務人員、不同要求來實現電子病歷的查詢和調取,以避免病人個人信息被泄露的狀況出現。
因為電子病歷是依據計算機網絡來進行儲存,所以對儲存的條件要求會相對較高,尤其是在電力病歷的儲存管理過程中,更加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任何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或者是電子平臺均無法保證是完美的,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或多或少的漏洞,如果對這些漏洞的存在不加以重視,那么就會對電子病歷的真實性、全面性、完整性造成一定影響[11]。所以,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就必須對多系統的安全保障工作進行進一步完善。電子病歷系統由于主要采用的對象是醫護人員,所以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可使用密鑰或加密等各種方法,來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性。但與此同時,醫院必須對查看權限進行同步設定,尤其是對于核心的個人信息,除了指定人員外,其他的醫療工作人員應也沒有權力進行查詢和調取。
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的特性,對近距離通信技術、無線射頻技術、以穿戴式設備為主的生命體征監測設備等加以整合,構建起遠程智能監護系統通過感知監控模塊即可使相關數據傳輸至數據中心,實現患者生命體征的實時監測。利用AI技術來對數據予以分析、整理,實現健康跟蹤分析與干預指導管理。當病患的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變化,相關的儀器設備可及時將數據提供給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大大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大幅度提高時間利用率[12]。智慧醫護的核心是通過移動PDA及患者腕帶來快速、精確地識別患者身份,使醫護人員通過電子病歷實時了解病人的相關診斷、用藥情況、醫囑信息等相關信息。尤其是在遠程監控時患者病情出現異常后,醫護人員能夠第一時間實現臨床記錄的查看,無須再次重復檢查,實現對整體醫療服務流程的優化。對于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采用患者腕帶和電子病歷的雙重身份識別的模式,如此不僅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可提高患者用藥的準確性、及時性,實現醫囑全生命周期的跟蹤,讓臨床醫生真正掌握患者的用藥。將電子病歷進行數字化存儲,實時采集患者數據,并對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更便于臨床醫生診斷與用藥,其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臨床案例更新及醫生診斷流程圖
醫院數字信息化工程的開展進程中,電子病歷是最直觀的體現,這不但可讓醫生的服務質量得到提高,而且還可為醫療數字化的建設做出整體調整。通過電子病歷數據的傳遞和數據共享,可對醫院對電子病歷材料地應用水平得到整體改善。在醫院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該增強病人的就診信心,給予其良好的護理。通過建立良好的電子病歷存儲系統、信息共享系統等均可提升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利于醫院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良好護理。通過建設全面的現代化醫院,并對其建設系統進行良好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治療及護理水平,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