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濰坊市臨朐中學 程 瑞
立冬以后,北方的天氣一天天轉涼。此時,溫潤的梨湯總能夠撫慰我的心靈,這也是最常在我心頭縈繞的味道。冬日里喝梨湯,格外享受,陰涼的冬季午后,喝上一碗清甜的梨湯,暖胃暖身又暖心,讓我從內到外都覺得格外熨帖。
盡管現在街頭大大小小的餐館飯店都有梨湯供應,可總覺得味道寡淡了些。說起來,我喝過最溫暖的滋味,還是出自母親。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如果聽到母親說要燉梨湯,我就格外期待。每次作業也顧不上寫,像小饞貓一樣,直直地跟在母親身后看著她做。記憶里,系著藍色碎花圍裙的母親手腳麻利地撿出一只晶瑩的雪花白梨,洗凈去皮,滾刀切小塊,然后在那個比我歲數還大的搪瓷燉鍋里加滿水,水開后依次放入切好的梨塊、削下來的梨皮、提前泡好的銀耳、幾顆冰糖一同煮。大火煮開后,再轉小火慢熬。這時候就需要用不停地攪拌。許是加了銀耳的緣故,攪著攪著,原來淡淡的梨湯已經有幾分濃稠,梨湯的顏色也微微泛黃。
待鍋里的梨湯熬下去了大約一指,細心的母親就會在梨湯里加入一小把紅枸杞,放兩塊陳皮,添上幾顆桂圓再一同熬煮。母親加入的每種食材都有自己的功用:枸杞子能潤燥,桂圓能補血,陳皮能化痰。沒多久,只見澄澈的梨湯里,微黃的梨塊伴著軟乎乎的銀耳,咕嘟咕嘟地冒著小泡。赤紅的枸杞吸滿了湯汁,上下翻滾,點綴其間。方寸灶臺前,絲絲縷縷香氣彌漫開來,有白梨的清香,也有紅棗的甜香,還沒入口,心就暖了。

等待美味的時間總是格外漫長。我在母親身邊眼巴巴地等著,口水忍不住咽了又咽。傍晚時分,那鍋梨湯終于煮好了。母親拿出湯勺在鍋里輕巧地轉上幾圈,把梨塊、銀耳、紅棗撈在藍邊大瓷碗里,招呼先我吃。接著,她再取來一只搪瓷湯盆,倒入熬好的梨湯。待湯汁慢慢放溫,母親又把梨湯為我續到碗里。粗瓷碗里,湯汁淡黃,鵝黃的梨塊軟糯,小塊的銀耳綿密,圓潤的大棗香甜,還有桂圓和陳皮的回甘……各種食材在不經意間組合得恰到好處。在母親滿眼的笑意中,年幼的我小心地捧著瓷碗,把梨湯呼哧呼哧地喝下,絲絲浸潤心脾,一碗下去,解救了秋冬的干燥,身上也暖和起來。歲月悠悠,盡管農家的生活并不富裕,有了母親這碗梨湯的陪伴,少年成長的時光變得溫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
2022年的這個冬天,格外不同尋常。在社會各界齊心努力下,盡管疫情的陰霾已經逐漸散去,但也有很多人不小心“中招”,自己也未曾幸免,那幾天頭痛、發熱、咽痛紛紛襲來,渾身沒有一絲力氣,一直渾渾噩噩地躺在床上。每次生病時,總是格外想家的味道。就在這時,手機突然一震,微信里傳來母親發的信息,隔著屏幕就感受到家里深深的掛念:“孩子,你發燒以后記得多喝水,如果嗓子疼多吃點梨,或者煮些梨湯喝,家里一切都好,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啊!”
細細回想這幾年,因為種種原因,回家探親的計劃推遲了一次又一次。雖然每次和家里視頻通話時,母親總是掩住自己的掛念,輕聲訴說著家里一切都好。可我總發現,手機那頭的母親,白發越來越多了,皺紋也慢慢爬上了她的額頭。
驀然間,自己從思緒中回到了現實。捧著溫熱的梨湯,暗暗地想,今年不論多忙,也一定要多回家,多陪陪母親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