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會敏
透過這兩個賬本,可以看出爺爺特別明白,哪些事該忘,哪些事該記住。賬本里有著歲月的痕跡,也有一個智慧長者的通透。

爺爺今年九十歲,以前特別精明能干,是改革開放后村里第一個做生意的,他在鎮上開了一家肉食店,養活了一家人。
爺爺的算盤打起來“噼里啪啦”響,曾和學會計專業的堂弟比過打算盤,結果把堂弟羞得滿臉通紅。爺爺心算也很厲害,速度快,幾乎就沒有誤差,我們都特別佩服。我閨女曾好奇地問:“祖爺爺,您是什么大學畢業的呀,算賬時我們的腦子都沒您轉得快。”
爺爺笑著說:“我上了‘燒火’大學,七歲就在家里的飯店茶館忙活,我爹娘那時候說,干買賣就得勤快,五六點就要起來燒火,碾米磨面。我一輩子沒上過一天學,看你們現在多好呀,可一定要好好上學!”
沒上過一天學的爺爺當年卻把生意越做越大,還雇了幾個伙計,自己除了當老板,還兼任會計和出納。
目不識丁的爺爺有自己的賬本,每天的流水賬都一目了然,誰吃肉賒賬他一直記得清清楚楚。我小時候經常幫他整理賬目,我念著他記下的數目,他用算盤進行匯總。那些出賬進賬,我都能看懂,因為是用上下箭頭來區分的,生肉熟肉的區分也不難,同樣是肉的形狀,上面點了蒸汽的是熟肉。
爺爺的賬本上,好多帶著圖案的人名讓我匪夷所思,他的解釋也讓人忍俊不禁:一個小人身上綁了幾道繩子,就是我們村的“拴柱”;一個小人臉上點了很多麻子,這是鄰村的“三丑”;還有個小人頭上畫了幾朵小花,那是前街的“美蓮”。我當時還有一點疑惑,比如說,三丑還有兩個哥哥:大丑、二丑。我問爺爺:“您雖然畫了臉上的麻子,但這哥仨如果混淆了,會不會記錯賬啊?”爺爺不緊不慢地說:“大丑一輩子節儉,沒見過他買肉,二丑兒子有錢,從來不賒賬,只有三丑愛吃肉喝酒。干買賣久了,來回欠賬的就那幾個人。”有幾個人終身未還賬,爺爺也一笑了之,說人都去世了,人死賬清。
爺爺還有另外一個賬本,那是在困難時期幫助過他的人。爺爺常說的一句話是:“別人欠賬可以忘了,但自己欠下的人情一輩子不能忘。”
爺爺有個兄弟叫“包子”,好幾次借錢給他,爺爺就畫了個包子的圖案,后邊記下借錢的數目,即使后來還了錢,爺爺也常念叨包子爺爺的好。爺爺的二嬸小時候給過他一件棉襖,爺爺就畫了個腦后梳著發髻的小人,旁邊還有一件棉襖,剛做生意的時候,有好幾個本家侄子過來無償幫忙,他都記著名字:一個水缸,上邊畫著兩道橫線,是“二剛”;幾顆星星,那是“明星”……到了后面,我看到畫了兩個小人在搶東西,實在看不明白了就問爺爺,爺爺慢悠悠地說:“沒看到是搶了兩次呀,是你三奶奶家的‘愛強’(愛搶)呀!”
這就是爺爺的賬本,很另類。但透過這兩個賬本,可以看出爺爺特別明白,哪些事該忘,哪些事該記住。賬本里有著歲月的痕跡,也有一個智慧長者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