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幼兒園 趙錦秀
幼兒階段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以游戲為主,以區角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幼兒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種將幼兒的喜好和游戲結合的重要方式,對于幼兒的自我認知和探索能力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往往能產生比單純性游戲更有效的培養效果。對于幼兒來說,創新意識的發展更加有利于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提高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幼兒眼界得到拓展,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更加有指向性,能及時找到學習中的重點,可以說區角游戲是培養幼兒自我學習的重要過程,是幫助幼兒在關鍵成長期得到思維強化的重要方式。
區角游戲指的是教師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等開展的具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材料活動,是將各種材料擺放于區角內構建起一個適合幼兒的環境,以此來讓幼兒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和意識,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創新思維的目的。區角游戲的開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興趣來選擇活動內容,達到提高教育個性化的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對幼兒的參與情況進行分析,并及時了解幼兒情況,包括他們的興趣和特長等,最終產生指導作用。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幫助幼兒進行創新啟蒙是教師們所面對的重要課題,游戲是幼兒園目前采取的教育路徑之一,通過游戲能幫助幼兒獲得知識、積累經驗,促使幼兒認知能力和發展能力得到突破。每一個幼兒的大腦內都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區角游戲作為一種自由、開放的區域性游戲,更加適合幼兒,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發揮無限潛能的重要方法。在幼兒園的區角游戲中包含美工區、生活區、益智區和科學區等不同的部分,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年齡和認知基礎等來開展區角活動,保證幼兒創新思維能有所發展。
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有一顆美麗的種子,教師一定要利用幼兒心理特點為他們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更好的感受美、體驗美,促使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突破。對此,美工區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美工材料,也可以在其中融入民族元素等,并結合各種節日來準備美工材料,讓幼兒在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生活區的目的是比較明確的,就是幫助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強化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掌握一些技巧,為其日后的生活和學習提供幫助。在生活區的設置上教師可以多擺放一些適合幼兒鍛煉的物品,并設計出一些簡單的生活類小游戲,如扣紐扣、給洋娃娃喂飯等,促使幼兒在游戲中能潛移默化地得到生活常識,也幫助他們的思維得到有效拓展。
幼兒時期孩子們的思維主要以具象思維為主,一直到大班時期,幼兒的抽象思維才會逐漸得到發展,因此,幼兒們比較喜歡在益智區內進行親身體驗,以此來探索和發現世界。對于幼兒的創新思維培養,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讓幼兒朝著目標和正確的方向不斷前行。教師可以在益智區為幼兒提供象棋、跳棋等材料,讓幼兒在各種棋類游戲中發展邏輯思維,也可以讓幼兒自主創造新的玩法,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種益智類的活動會促使幼兒耐心的提升,并且這種作用將得到持續延伸,對幼兒日后的學習積極性將具有重要價值。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語言是思維的定型,而思維則是語言的基礎。在這個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教師一定要重視幼兒的交流和語言運用,為幼兒創造自由、寬松的表達環境,促使幼兒敢說、敢做。開展語言類的區角游戲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和家長一起選取經典的兒歌和故事等進行表演,或者以繪畫的形式來展示故事主題,發揮幼兒創造力,形成一個個不同的故事類型。這樣的方式更加容易提高幼兒的主動參與性,也便于幼兒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幼兒的創造思維發展。
簡單的科學實驗是促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想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提高,那么教師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并敢于嘗試和接受新的事物。在科學區的游戲開展前,教師應當對所有的器材有所了解,盡量讓原本靜止的器材能在游戲中“活”起來,借助游戲主題來讓整個游戲活動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其次,科學區要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并具有開放性特征,在游戲中采取更加具有“建設性”的方式來推動幼兒參與,并培養幼兒創造力,讓這種富有創造力的言傳身教成為幼兒參與科學實驗的重要動力和榜樣,可推動幼兒科學實驗的有效開展。
幼兒園區角游戲的開展方式多種多樣,但主要目的都是強化幼兒的個性發展,幫助幼兒得到全面提升。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來設置不同區域,并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同時給予幼兒良好的環境和科學的指導,從而促使區角游戲的開展得到保障,真正讓幼兒得到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區角游戲的開展中角色扮演類的活動很常見,也就是教師引導幼兒有意識的按照不同的人物職業進行表演,如醫生、護士、教師、消防員等,這些職業的工作職責有所不同,因此,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發散思維,對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也具有一定的幫助。例如,筆者在引導班級幼兒開展以醫生、患者、護士為角色的區角活動時,先帶領幼兒去觀察不同的服飾和道具,有的幼兒會問:“這些是什么,是要給我們打針嗎?”這說明幼兒對這些道具有一定基礎的認知。教師回答:“不是的,今天我們要做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就是有的小朋友來當醫生,有的小朋友當護士,有的小朋友要當病人,等游戲扮演活動結束后我們再來進行角色互換。”在簡單講述完基本規則以后,幼兒就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究竟想做哪個職業,并且很快就完成了分組。這時候幼兒會提出問題:“老師,我要怎么給病人看病呢?是打針嗎,還是用聽診器聽一聽?”這時候教師回答:“你可以先想一想平時去醫院醫生是怎樣給病人看病的,或者想一想動畫片中都是怎樣看病的。”幼兒在聽到這樣的答案以后會恍然大悟,然后開始按照自己的認知進行“檢查”和“治療”。這一系列的過程中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幼兒應當怎樣做,但是幼兒基本都能順利地開展他們的工作,甚至有的小朋友還知道針灸和把脈等,有些知道要張開嘴巴檢查。這種種表現都是幼兒創新思維的表現,只要教師給予一個適當的環境和場景,幼兒就能自主發揮創造,達到培養創新思維的目的。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幼兒日后能夠更好地生活,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這個階段的教育并不需要他們懂得深奧的知識,并且他們也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區角游戲時,應當適當結合生活內容,提升幼兒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幫助他們逐漸去了解生活,得到成長。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展主題為“我們的家”的活動,教材中涉及家人們一起為孩子過生日、布置家庭環境、買蛋糕、做飯、邀請好朋友一起來參加生日聚會,然后大家一起做小禮物、唱生日歌……在這個活動的開展中,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區角,有裝飾區、禮品區、表演區等。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區角去完成相應的活動任務。裝飾區的小朋友負責裝扮教室,營造出生日派對的氛圍;禮品區的小朋友負責制作各種小禮品用作生日禮物;表演區的小朋友則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如唱歌、跳舞等。通過這樣的區角活動,不僅能讓幼兒的學習生涯變得更加有樂趣,也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生活經驗的提升。此外,分區域性的活動方式更加有利于幼兒的興趣和個性發展,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突破。
拼搭游戲是一項比較有意思的區角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建構游戲之一,每一個玩具、每一個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引導幼兒構建區角游戲時,只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就能在其中感受到樂趣,體驗到構建所帶來的自信。在結構區投放桌面玩具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原本的構建示意圖藏起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構建思考,看看他們能拼出什么。剛開始由于幼兒對桌面玩具的性能不夠熟悉,很難解釋出搭建的是什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示意圖的講解和展示,讓幼兒快速找到方向,并搭建出各種小動物、房子或者其他東西。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幼兒的思維會受到限制,他們所搭建出的物品呈現出大同小異的現象,缺乏創造性。對此,教師需要將示意圖收起來,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理解進一步加以建構。由于有了之前的經驗,再加上對材料也更加熟悉了,很多幼兒開始構建更加復雜的物品,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培養。環境對孩子的創新思維培養有著巨大的作用,在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輕松舒適的環境,更容易讓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從而融入其中,而教師的鼓勵和支持則能幫助幼兒得到良好的心理建設,讓他們敢于創新,并在活動中體會快樂,最終讓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充分發展。
充分的空間是鍛煉幼兒大腦想象力的重要條件之一。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創造來對世界進行探索,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潛在意識,幫助幼兒實現思維拓展。教師在開展區角活動時只需要將材料準備齊全并擺放到指定位置,然后靜靜地觀察幼兒的表現。有些幼兒會用顏料畫畫,有的會使用積木進行搭建,有的則開始剪紙等。作為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幼兒的天性是怎樣的,并能準確判斷他們的興趣愛好,如果是他們喜歡的事物就會積極參加,不喜歡的則會難以投入。因此,教師在創造空間的同時還需要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例如,有些孩子喜歡玩水、有的孩子比較安靜喜歡畫畫等。教師在制定區角游戲的時候就可以讓幼兒結合他們的愛好進行選擇,既符合幼兒的心理同時也極大限度上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還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成長。
幼兒時期的科學探究也是創新思維培養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筆者發現大部分幼兒對科學區的器材不感興趣,每次開展區角游戲時科學區的人都最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幼兒覺得這些器材“不好玩、不會玩”,那么教師就需要進一步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并找到適合幼兒的游戲方式,通過科學的指導促使幼兒愛上科學。例如,教師可以準備紙杯、線、玻璃球、水和瓶子等,幼兒看到這些可能會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演示,以問題的形式導入科學探究內容:“小朋友,老師說話你們都能聽到吧?那為什么會聽到呢?聲音是靠什么傳播的呢?你們都知道嗎?”一系列的問題會產生調動性作用,讓幼兒開始對這些產生興趣。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著手開展實驗,引導幼兒將線穿過紙杯做成傳聲筒,并兩人組成一組,一個人聽,一個人說。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聲音可以通過杯子和線傳播。教師趁熱打鐵問:“水里能夠傳遞聲音嗎,我們來試一試吧。”聽完教師的話,幼兒開始利用手頭的各種材料進行實驗,有些會拿起玻璃球放入水中,有些會拿水瓶扔入水中。很快幼兒會發現把東西扔進水里也是會發出聲音的。雖然這種科學實驗比較簡單,但是特別適合幼兒,也更加能讓幼兒參與其中,自己動手完成實驗,這也是幼兒創新思維的展示方式。教師通過簡單的語言引導就能讓幼兒主動進行探索,可以看出幼兒的潛能是無限的,創新思維也是無窮的,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方法,自然就能激發幼兒的潛在能力,促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區角游戲是幼兒教育中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突破。通過不同類型的區角游戲設計一方面能提高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幼兒的自主選擇也能促進幼兒個性化得到發展。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很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教育內容,對于幼兒來說雖然能學習到知識,但是卻阻礙了創新思維的發展。而區角游戲的開展真正讓幼兒思維得到了放松,拓展了幼兒眼界,從而達到了強化幼兒創新思維的目的。現代社會是知識時代也是競爭時代,人類的輝煌將與創新思維緊密連接。因此,幼兒教師還需積極探索,找到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和思維,促使幼兒教育工作能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