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濤(河南省青少年生涯教育與職業發展協會法人、秘書長 新開端生涯創始人)
新年伊始,很多學校已經進入高三二輪復習階段。校園內,很多高三的學生拼盡全力學習的樣子讓人既欣慰又心疼,對于將來自己的高考志愿如何選擇和填報還沒有具體的規劃。而校園外,高考志愿填報儼然另一種景象,一些高考志愿填報機構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宣傳了。最近幾年,高考志愿填報儼然成為了一樁熱門的生意,志愿填報咨詢服務費一名學生少則幾百元,多則數萬元,這恰恰說明了志愿填報這一“大考”的重要性。
筆者畢業于20 年前,當時社會上還沒有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服務的相關機構,考生大多通過自己的班主任或者關系好的老師了解一些想報考的學校和專業,而這些老師因為信息量和自身的經驗很有限,也只是做些簡單的推薦,對于家長尤其是農村的家長而言,懂的就更少了。很多學生十年寒窗苦讀,可謂歷經風雨,但到填報志愿的時候,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到半個小時,最終關乎學生人生發展的另一場“大考”還沒有開始就稀里糊涂地結束了。而這種現象到現在似乎還存在著,很多家庭出現學生只負責學習、家長負責報志愿的“怪象”。那么這種結果的影響有多大呢?
就筆者而言,可謂代價高昂,筆者參加了兩次高考,志愿選擇的多是經濟和管理專業,但兩次均未如愿,志愿都被調劑,調劑的專業都是會計類,后來筆者分析,可能是筆者高考數學成績最好吧(130 分左右),也許招生的老師認為筆者適合搞財務……筆者的大學生活是痛苦的,因為不喜歡會計專業,所以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大學四年的歷程也可想而知,學業一塌糊涂,勉強畢業,生活處于混沌狀態。人生最好的四年就那樣被蹉跎掉,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有些影響是致命的:一方面,由于大學期間,筆者沒有完成邏輯思維等能力的建構,直接影響了接下來的工作選擇和職業發展;另一方面,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而目前筆者從事的是心理教育和職業規劃,所以所有的相關知識都是從頭學起的,整個過程可想有多痛苦和艱辛。
每年,因為高考志愿填報不理想,導致未被錄取,或錄取后專業不理想等情況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35%左右的考生高考志愿填報的都是不太成功的,這是一個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這對考生來說是一種遺憾,對國家來說何嘗不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
綜上,志愿填報可謂關乎著考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影響更遠,但從學生的關注度來看,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所以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是高一、高二的還是高三的,都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報的相關事宜。接下來,我們就詳細地談談高考志愿如何填報才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國正在進行新高考改革,很多省市既有新高考,也有老高考,本文探討的是老高考下的志愿填報情況,但對于新高考下的志愿填報也有一定的參考性。
對于專業的選擇,筆者建議考生要基于生涯規劃的理念選擇專業。關于生涯規劃,目前一些施行新高考模式省市高一的學生應該已經有所了解。簡單地說,高中生涯規劃的內容主要有自我探索、外部探索等內容,通過生涯規劃,增加學生對自己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認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自己擅長什么? 感興趣的是什么? 自己的性格和氣質適合哪些工作? 基于生涯規劃原則進行專業選擇,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性格、社會發展趨勢和自己的家庭資源,選擇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專業。
生涯規劃比較經典的理論是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霍蘭德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認為人的人格類型、興趣與職業密切相關,興趣是人們活動的巨大動力,凡是具有職業興趣的職業,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積極性,促使人們積極地、愉快地從事該職業,且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間存在很高的相關性。根據興趣的不同,人格可分為現實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常規型(C)六個不同類型,職業環境也可以分為相應的六種類型,人格與職業環境的匹配是形成職業滿意度和成就感的基礎。通過霍蘭德興趣測驗,人們可以發現和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特長,從而更好地做出專業、擇業的選擇。關于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請大家參考本雜志前幾期的生涯規劃內容。大家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高考志愿填報卡,獲得自己的霍蘭德職業興趣代碼,并參考一下表1~6(霍蘭德興趣代碼與專業大類對應詳情表),就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且適合的專業(僅供參考)。

表1:現實型(R)職業興趣與專業大類對照表

(續表)

表2:研究型(I)職業興趣與專業大類對照表

(續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