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玉(北京市房山區良鄉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展性但可以預防和治療的肺部疾病。生活中常提到的“老慢支”“肺氣腫”患者,當肺功能出現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時,即可確診為這個疾病。盡管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慢阻肺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詞匯,但在臨床上其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只不過慢阻肺更為“狡猾”,早期的咳、痰、喘癥狀容易被人忽視,使得醫學上常稱其為“沉默的殺手”。那么,慢阻肺發病時究竟有哪些癥狀?造成其急性發作的原因有哪些?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慢阻肺急性發作呢?
這種疾病好發于春、冬季節,冬季天氣驟變會加重病情,如果出現了咳嗽、咳痰、喘息的情況,并且還伴有痰量增加的癥狀,則可能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常常合并了細菌感染。
早期活動后呼吸困難,之后逐漸出現休息時即有呼吸困難、氣短。若慢阻肺急性加重不及時控制感染,會導致呼吸困難加重,并且還有胸悶、發熱等伴隨癥狀。嚴重者還會引起呼吸衰竭,出現不能平臥的現象。
當慢阻肺沒有及時干預常常并發肺源性心臟病,可出現腹脹、食欲下降、尿量減少、下肢或全身水腫。
慢阻肺患者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會出現相應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癥狀,如口唇發紺、嗜睡甚至昏迷的情況,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阻塞性肺氣腫患者清醒狀態下動脈血氧分壓已經低至8.00 千帕(60 毫米汞柱)左右時,睡眠中進一步降低,就更為危險。患者睡眠質量降低,可出現心律失常和肺動脈高壓等。
雖然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但臨床上發現有18%—30%的慢阻肺患者會并發胃潰瘍。
冬季是慢阻肺癥狀明顯、急性加重的高發季節。由于人體肺臟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該疾病進展隱秘,患者在日常穩定期時疾病特征不明顯,卻在急性加重期時癥狀驟然出現,或者原有的癥狀急劇惡化。
對于健康的人而言,其氣管的黏膜、上皮結構功能正常,所以對寒冷刺激的感受不是很強烈,而且正常的氣道防御系統有一個加濕、加溫的過程,給予保護。但慢阻肺患者本身氣道就有慢性炎癥,氣道敏感性比正常人要高,在冷空氣的刺激下,氣道痙攣加重,因而更容易發作。
細菌、病毒的侵入極易導致人體呼吸道感染。特別對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其氣道黏膜、纖毛擺動這些功能本身就有損傷,更容易造成一些病毒、細菌感染,從而導致病情惡化。慢阻肺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情況,肺功能下降,患者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加重,輕者需要增加藥物治療,重者就需要住院治療才能緩解病情,大大增加醫療費用。每一次的急性加重會使肺功能下降一個臺階,平時肺功能差的患者一旦加重,可能還有生命危險。
呼吸道感染是導致慢阻肺發作的重要誘因之一。秋冬季起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盡量減少或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外出佩戴口罩。一旦發生呼吸道感染,應及時到呼吸科門診就診。
患者存在營養不良、消瘦、低白蛋白血癥,致使機體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對于慢阻肺患者應給予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飲食。宜適量進食蔬菜、水果,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銀耳、青菜等滋陰潤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辣燥烈的食物,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量,常見優質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有牛肉、雞蛋、豆漿等。建議患者食物的營養配比控制在碳水化合物50%、脂肪35%、蛋白質15%。
慢阻肺患者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提高身體抵抗能力,為了避免冷空氣對呼吸道產生刺激,一般可以選擇中午的時候進行鍛煉。此時空氣溫度最高,不容易對呼吸道產生刺激,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運動時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能急于求成,進行劇烈運動,應該以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為主,長期堅持就能收到效果。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在所有不良生活習慣中,吸煙是對肺部傷害最大的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我國吸煙者中有近35.1%的人因患慢阻肺而死亡。因此,為了減少肺功能下降,預防慢阻肺的發病,大家要盡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要遠離煙草。
支氣管舒張劑是控制慢阻肺患者癥狀的主要措施。也可以用于預防和控制癥狀,減少急性加重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多數情況下,以吸入治療為首選。
■腹式呼吸鍛煉:仰臥位或舒適坐姿,放松全身,右手置于腹部肚臍,左手放于胸部。經鼻吸氣,用口呼氣。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一日兩次,每次5—15 分鐘,30 分鐘最好。
■打太極拳:想要預防慢阻肺就應該積極參與鍛煉。可針對性地預防因慢阻肺所致的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平衡功能差等問題。
■縮唇呼吸鍛煉:嘴唇收縮呼吸時,患者閉上嘴,然后通過鼻子吸氣,像哨子一樣通過嘴緩慢呼氣4—6 秒。呼氣時嘴唇收縮的程度可由患者調整,然后輕輕地將面前30 厘米處的白紙吹出適當的距離。縮唇呼吸可以延長患者的呼氣過程,降低患者的呼吸頻率,減少呼吸工作,增加新鮮空氣的攝入,放松全身肌肉,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減少二氧化碳潴留。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 年修訂版)》中,建議有患慢阻肺風險的患者,特別是年齡超過65 周歲的患者,可以定期接種疫苗來預防慢阻肺。
推薦的疫苗:一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種后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患病后的嚴重程度和病死率;二是肺炎球菌疫苗,接種后可以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發生概率和癥狀;三是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自己是身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面對慢阻肺,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才能提早預防,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