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呼吸內科)
呼吸衰竭的主要癥狀包括二氧化碳積聚和缺氧,所以在醫院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緊急救治的過程中,除了立即采取措施,還需要提供必要的護理和增強呼吸支持,而這個過程中,機械通氣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一般來說,醫院會選擇使用自動化的通氣設備來代替人工操作。臨床中需要切開氣管并插管為呼吸衰竭患者構建人工氣道,并用機械通氣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下面,就一起來了解與呼吸衰竭機械通氣相關的護理知識。
人工氣道主要是將氣管導管插入患者的氣管,或從呼吸道插入氣管建立氣體通道,可緩解患者的缺氧情況,也能調整通氣功能,將患者氣道之內的分泌物全面清除。
對人工氣道的選擇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選擇氣道時往往要綜合考慮,如結合患者的病情、使用呼吸機時間以及呼吸道的分泌物程度等合理選擇。選擇過程中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醫護人員的操作習慣。
臨床中人工氣道的護理質量還會受到氣道濕化效果的影響,建立人工氣道會使氣道水分丟失,并喪失濕化與加溫功能。在此情況下,患者的支氣管黏膜容易干燥,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力降低,致使氣道失去自潔功能。為防止上述情況發生,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溫度、濕度恒定,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法、人工鼻濕化法等可實現這一目的。目前,超聲霧化吸入法在臨床應用較多,通過利用超聲波的聲能沖擊霧化液,將其轉化為微小的顆粒,漂浮在氣流中并進入患者的呼吸道。此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呼吸道的炎癥,還能協助患者稀釋痰液,推動痰液的排出。使用過程中,通常需要向呼吸機濕化器中添加20 毫升的生理鹽水,慶大霉素8 萬U,至于糜蛋白酶的加入量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酌情而定。基于射流原理,形成3—8 毫米的霧滴,伴隨患者呼吸進入小氣道稀釋痰液,可以避免患者出現感染情況,每天2 次,每次30分鐘。

臨床上,高頻率的吸痰很容易損傷患者的氣管,還會導致氣道分泌物增多。所以醫護人員對吸痰時機的選擇十分關鍵。
如果聽診中發現患者肺部有 音,呼吸機壓力升高報警,痰液蓄積,患者出現咳嗽情況,需要進行吸痰操作。吸痰時醫護人員需要把握節奏,嚴格按照“一慢二快三忌”進行,即吸痰管退出速度要慢;在進管和吸痰時要快;不可出現反復抽插管的情況,不可負壓較大,不可在患者心率異常或低血氧飽和度時吸痰操作。
總而言之,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療中需要做好機械通氣的護理,醫護人員需要結合患者情況與醫學標準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