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禹宏(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院婦產科)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臨床病史中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是指活性內膜細胞種植于子宮內膜之外,患病人群較多。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為典型的癥狀,指患者月經來潮前夕的持續性疼痛,以經期第一天疼痛最為強烈,隨后疼痛感逐漸遞減,直至月經消失。對于育齡期女性而言,痛經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故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工作中,臨床主張以緩解痛經癥狀為主。
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具體發病機制,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方面可有效緩解患者痛經癥狀,另一方面可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主要以中藥治療、針刺治療為主,其中,中藥治療又分為口服法和灌腸法。中醫認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應采用“經期化瘀止痛”“非經期活血補虛”的治療原則。
因此,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湯劑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故在中醫治療體系中,可在以活血化瘀為治療基礎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分類治療,常見口服類中藥包括散結鎮痛膠囊、血府逐瘀湯、消異方膠囊等。
而在中藥灌腸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方面,根據相關資料記載,采用自擬方內異靈號灌腸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經癥狀。
針刺療法主要包括針灸聯合刺絡放血法、腹針辨證選穴法等,針刺療法在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痛經癥狀的效果顯著,且對痛經的鎮痛效果較為持續。
此外,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過程中,還可通過中藥內服、針灸、耳穴貼壓的綜合療法,例如口服少腹逐瘀湯聯合針灸治療、中藥灌腸聯合中藥外敷治療、中藥灌腸聯合針刺治療等。
西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的重點在于通過激素對患者進行閉經,采用假孕、假絕經的手段達到治療目的。
整體來說,西醫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常見西藥包括米非司酮、來曲唑、非甾體類雌激素藥物等;手術治療主要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為主。但考慮到腹腔鏡手術屬于侵入性手術,可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性,因此西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首選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疾病屬于難治類疾病,加之各臟腑之間存在制約與依存的關聯,單一使用中藥治療所發揮的鎮痛效果較為有限。而西醫治療體系中,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方面多采用激素治療與手術治療,存在不良反應、復發等風險,治療效果不盡理想。
因此,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患者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聯合方式包括化瘀止痛湯聯合米非司酮聯合療法、達那唑聯合龍血蝎療法等。中藥的活血化瘀、養氣活血功效,加上西藥的閉經假孕手段,方可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痛經癥狀達到治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