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穎杰(山西省汾陽醫院骨科)
骨創傷是生活和工作中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類型包括骨折、脫位、骨裂等。骨創傷一般由于外力的作用,如猛烈打擊、高空墜落、交通事故等造成。因為大部分骨創傷病例在發生時都出現急性嚴重疼痛和功能障礙,因此必須適時地進行急救處理,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并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骨創傷急救處理首先要進行傷情評估,包括骨創傷程度、部位、性質等。通過觀察傷口的形狀、大小、深度判斷骨折類型,評估神經血管功能以及感染風險等。此外,還需注意患者的全身情況,如有無休克、出血等情況。
1.保護自己和患者安全 首先要確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尋找任何潛在的危險因素,如車輛、高處或不穩定的環境,并盡力消除這些危險。
2.聯系急救人員 在急救開始之前,盡快撥打當地的急救電話或讓他人為你撥打。向急救人員提供準確的信息,包括傷情的嚴重程度和具體的位置。
3.控制出血 如果傷口出血嚴重,要盡快控制出血。可以用一塊清潔的紗布或布料直接壓在傷口上,用力壓迫并保持壓迫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傷口是骨折造成的,盡量減少對傷口的直接觸摸。
4.保持受傷部位固定 如果你知道如何正確急救,可以嘗試使受傷部位保持固定。用一塊木塊、紙板或一塊穩固的物體支撐受傷的部位,固定骨折,并防止進一步的移動。同時,要避免對受傷部位施加過多的壓力。
5.姿勢調整 如果傷者意識清醒并且沒有其他傷情,可以嘗試調整其體位,以減輕疼痛和不適。例如,如果傷處是腿部骨折,可以讓傷者保持平躺,把腳抬高一些,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回流并減輕腫脹。
6.保溫 骨創傷可能導致傷者失去體溫,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之前要盡量保持傷者溫暖。可以使用毯子或衣物覆蓋身體,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受傷部位。
7.提供心理支持 受到骨創傷的人往往會感到焦慮和疼痛,與傷者保持交流,讓他們知道幫助即將到來,并盡量減輕他們的不適。
8.不要試圖復位 在急救人員到場之前,一般不建議非專業人士試圖復位骨折處。錯誤的操作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傷害和并發癥。
患者在被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可將傷肢盡可能固定,以防止骨折端的移動進一步刺激周圍組織,造成二次損傷。如果傷口嚴重出血,可在傷口距心臟上方5—10 厘米處用繃帶緊緊束縛,以控制出血。
到達醫院后,醫生將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診斷,包括影像學檢查(如X 線、CT、MRI 等),了解骨創傷的具體情況,然后開展相應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和康復治療等。
面對骨創傷,大眾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如骨折的識別、傷口止血、傷肢固定等,將有助于在緊急情況下首先穩定傷者情況,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同時也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急救知識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生活技能,無論是骨創傷或者其他緊急疾病,都需要及時正確的急救措施。因此,公眾應定期接受急救培訓,提高急救知識和技能,以使自身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可以冷靜應對,有效施救。同時,有必要倡導和普及急救知識,使其成為大眾的常識,從而增強整個社會的生命救助意識和救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