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院眼科)
老年視網膜靜脈阻塞是眼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高血壓、血液黏稠度高、眼外傷、眼壓增高、過度疲勞、情緒起伏過大等均能誘發視網膜靜脈阻塞。目前,隨著對該病發病機制更深更全面地研究以及對眼部臨床特點更加完善的認知,人們對于延緩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方法,并被開發應用于臨床。
西醫學認為,視網膜靜脈阻塞是導致視力下降與致盲的根本因素。臨床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視力下降,黃斑區視網膜分支靜脈可見片狀出血及滲出,黃斑囊樣水腫,視野缺損,視物變形,扭曲癥狀,眼底視網膜大量淺層出血呈火焰狀,視網膜靜脈迂曲擴張呈臘腸樣,視盤充血,邊界模糊不清。
抗栓治療 該方法主要利用鏈激酶、尿激酶進行治療干預,可起到抗栓通脈的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疹、出血等。
抗VEGF 治療 該方法是指對患眼消毒麻醉后,自患眼顳下方角膜緣后4 毫米垂直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完畢后使用無菌棉球壓迫針孔;并對眼部外用金霉素眼膏,防止感染,治療后患者康復效果極佳。但該方法必須多次注射治療且費用較高。
糖皮質激素治療 該方法屬于短期內提高視力的治療方法,如予以患者地塞米松、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藥物,有助于減少眼部后續惡化概率,提高預后效果。但也出現過不良反應事件,因此對該方法還需進一步探索。
手術治療 常用術式包括激光光凝術、玻璃體切割術等,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眼部情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
中醫學認為,視網膜靜脈阻塞的病性屬于本虛標實,證屬肝陽上亢證,歸于祖國醫學之“暴盲”范疇。其主要病因與肝陽上亢于目、氣血并逆、瘀滯脈絡、目失濡養等原因有關。
針灸治療 該方法是常用的中醫治療措施,通過刺激選定穴位,加速神經介質釋放,改善眼神經活性物質水平,減少血瘀堵塞情況,加速機體康復。研究發現,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開展針灸治療后,能夠明顯緩解病癥表現,達到通經扶正、平衡陰陽的目的,全面提高患者患處康復速度,治療效果極佳。
中藥治療 視網膜靜脈阻塞病程不同,其所用方劑也存在差異,如針對初期患者,應予以槐花側柏湯,達到清熱涼血的功效;針對中期患者,應予以血府逐瘀湯,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針對恢復期患者,應予以桃紅四物湯,達到養血行氣的功效。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由于視網膜中央靜脈出現血栓,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病變,臨床以眼底出血、黃斑水腫、視力下降為主要表現。其作為老年群體中的眼部高發疾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嚴重時會伴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發生,從而加重致盲風險。而給予視網膜靜脈阻塞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后,可有效改善眼部血液循環與機體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減輕視網膜臨床癥狀,增強機體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