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樺 楊慧姬 韓績優(廣州市東升醫院老年病康復醫院康復科)
感冒屬于多發疾病,一般由呼吸道感染病毒誘發,好發于秋季、冬季、春季的季節交換期間,潛伏時間24—72 小時。輕度感冒時,多數患者表現為鼻塞、流鼻水、咳嗽等不適癥狀。對大多數人而言,感冒為自限性疾病,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就會自愈。但大多數高齡老年人感冒后易誘發支氣管炎、肺炎,嚴重時會出現繼發肺膿腫等。上述并發癥對老年人威脅很大,特別是原先伴有肺部疾病者會加重病情,故而應更加重視。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感冒。
頭面部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立于老年患者前側。用大魚際揉法揉整個前額部5 遍;用一指禪推法推整個前額部約5 分鐘;用分抹法施治于前額、眼眶上下緣及鼻翼兩側,反復操作8 遍;用雙手拇指同時按揉左右兩側的太陽穴、攢竹穴、迎香穴,每對穴位約按1 分鐘;在頭的兩側用掃散法治療,每側約30 秒,并以微汗出為度。此步操作具有醒神止痛、疏風通竅的作用,可達到止頭痛、通鼻竅的目的,并可使患者微微出汗,初步減輕感冒癥狀。
頸部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的左側。用五指拿頂法從前發際處開始到后發際處為止,拿頂8 遍;用拇指和食指的指面在兩側風池穴上做對稱性的拿法5 次,以酸脹汗出為度;用拿法自上而下緩慢拿揉頸項兩側直至頸項根部,如此自上而下,反復拿揉10 遍;用拿法在肩胛骨上方、肩井穴處重拿10 遍,以患者剛剛能忍受、汗出為度,然后輕輕搓揉被拿部位。此步操作具有發汗解表、舒筋通絡的作用,能緩解頭項部的疼痛,且可使患者汗出,進一步緩解癥狀。
背部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左側。用手掌自上而下推兩側豎脊肌5 遍;用疊掌自上向下揉背部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5 遍,并以透熱為度;用彈撥法沿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側線自上向下彈撥3 遍,以酸脹為度;在脊柱兩側施以卷法,并以汗出為度;用擦法自上向下沿足太陽膀胱經的兩條側線操作3 分鐘,以透熱為度;用法在背部從上到下操作2 分鐘,以達到放松背部肌肉的作用;用擦法自上而下直擦督脈數遍,以透熱為度;雙手拿捏大椎穴1 分鐘,以汗出為度。此步操作的目的是使患者大汗出,以達祛風散寒之功,改善感冒的癥狀。
上肢部位 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前側。拿揉雙側三角肌1 分鐘;用掌推法自遠心端向近心端推抹上肢背側的手三陽經3 分鐘;用一指禪推法在合谷、外關兩穴上操作各1 分鐘;按揉魚際、曲池兩穴各1 分鐘,均以微汗出為度。此步操作具有退熱止痛、清咽利喉之功,可減輕咽喉的腫痛,使患者微汗出,以驅除體內殘留的風寒之邪。
第一步,操作者用拇指點按患者印掌穴半分鐘,再用拇指指腹從印堂穴分推至兩側太陽穴,往返20次,最后對太陽穴點按半分鐘。
第二步,用拇指和中指點按兩側風池穴各半分鐘后提捏肩井穴數次,以穴位處有酸痛感為度。
最后一步,取俯臥位,用雙拇指腹從風府穴至大椎穴做數次平推,再用拇指點按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各半分鐘。
每次按摩,需注意保暖,避免風寒刺激導致體內風邪加重,經常按摩上述穴位可輔助提高身體抵抗力,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