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洪新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東院區麻醉科)
下肢手術根據手術部位的不同,其麻醉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小型手術,常采取局部麻醉或者輔助鎮痛、鎮靜麻醉的方式,而大型的手術常采用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者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全身麻醉及半身麻醉是目前臨床中使用較多的麻醉措施,有利于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呼吸循環的管理,但這兩種措施在患者術后產生的并發癥較多。而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可以實現患者的局部疼痛治療,對患者身體影響較小,對于下肢手術的麻醉效果較好。在手術全身麻醉過程中,麻醉師須對患者的體征指標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如果患者在術后有不適感,麻醉師還會對患者進行術后的鎮痛治療,以減輕患者痛苦。為了防止手術麻醉過程中患者出現并發癥,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態選取適宜的麻醉措施尤為重要。
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可分為外周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和傳統周圍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傳統周圍神經阻滯麻醉對麻醉部位沒有客觀指標,判斷阻滯成功的關鍵在于麻醉師的經驗水平和定位精準性,此種方式對于無法表達自身不適感的患者適用性較差,導致無法實現應有的麻醉效果。外周神經阻滯麻醉方式通過借助神經刺激器的定位作用,將局部麻藥直接注射于患者的神經干周圍,暫時阻斷其沖動的傳導,對注射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該方式可以對神經進行精準定位,不需要誘發感覺異常,在麻醉過程中可以減少患者出現的并發癥次數,發揮更好的麻醉效果。相關研究表明,神經阻滯麻醉措施可以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對全身基礎情況較差的患者和高齡患者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外周神經阻滯麻醉還可以分為許多類別,包括腰叢神經阻滯、坐骨神經阻滯、股神經阻滯、閉孔神經阻滯等。
下肢神經主要分為腰叢神經和骶叢神經,其分布較廣,而且一般情況下,下肢手術中涉及的手術部位范圍較廣,所以下肢手術的麻醉難度較大。外周神經阻滯麻醉能夠對患者手術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對患者的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少,阻滯時間持續更長,操作簡單。而且患者在術后不需要放置尿管,可以提前下床活動并進行各項功能的恢復鍛煉,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所以相比于其他麻醉措施,外周神經阻滯麻醉可以在下肢手術中發揮更好的效果,對患者的副作用較小。
在下肢手術過程中運用外周神經阻滯麻醉措施,首先要測試神經刺激器的性能,然后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將局麻藥注射器與阻滯針相連接,運用穿刺針常規穿刺點置入皮下組織,直到目標肌肉區域開始出現明顯的收縮,觀察患者的刺激反應程度并逐漸減少刺激電流,回抽無誤后向患者注入局麻藥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麻醉師可以根據患者的手術部位選擇最適用的麻醉方法。比如在單側下肢手術中,可以采用腰叢神經聯合坐骨神經阻滯的方法;在膝關節以下的手術中,可以采用股神經聯合坐骨神經阻滯的方法。
臨床手術治療效果不僅與醫療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護理人員的配合程度有關,手術過程中的麻醉措施也很重要。麻醉師要在手術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態及手術部位,結合手術治療方法選取最適宜的麻醉措施及麻醉藥物,不僅能減少麻醉過程對患者的影響及并發癥的產生,還能促進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下肢手術在臨床中很常見,對麻醉的要求很高,外周神經阻滯麻醉措施作為下肢手術中最適用的麻醉措施,能夠促進患者術中和術后的鎮痛效果,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提升麻醉質量,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