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玲(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東院區麻醉科)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種機能開始衰退,老年人更容易遭受疾病的困擾。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手術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式。而手術的成功與否,與麻醉方式的選擇密切相關。本文將詳細介紹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的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項。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若實施經典術式,如椎間融合內固定術、開窗減壓髓核摘除術等,患者均需采取俯臥位進行手術。該種情況下應首選全身麻醉,原因在于:一方面,患者的治療進展會相對更為順利,術中風險事件發生率較低;另一方面,術中不會因體位及操作原因產生疼痛難忍現象,患者體驗感較好。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若實施微創手術治療,如腰椎的椎間孔鏡治療、等離子消融術等,應首選局部加強麻醉的方案進行手術。原因在于:一方面,患者術中神志清醒,麻醉醫師可以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進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患者痛苦,減少術后認知障礙的發生,加快機體功能恢復,提升整體治療質量,且患者術后極少出現后遺癥,康復效果較好。
術中麻醉會對一些患有特殊病癥的群體造成傷害,如穿刺部位感染者、中樞神經紊亂者、凝血功能異常者等,均為不適宜麻醉群體。建議此類患者在手術前一定要及時與醫生溝通相關情況,避免因此出現不良后果。
在穿刺時需注意對穿刺部位的選擇,不可選擇麻木狀態的肢體,同一部位不可重復穿刺,以減少組織意外損傷事件發生。輸注時細心觀察穿刺部位,觀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并進行相應記錄。麻醉前,查看患者是否有義齒或是松動的牙齒,發現后,針對義齒需將其取出;針對松動的牙齒,需要用帶線的牽托對牙齒進行固定,從而避免誤吸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還需嚴格把控用藥速度,時刻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生,以便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干預,確保患者麻醉安全。
麻醉期間,需告知患者切勿隨意擺動肢體,以免增加麻醉風險。原因在于隨意挪動肢體會加重穿刺扎傷血管的風險,更有甚者還會出現截癱現象,危害性極大。因此,患者在麻醉階段一定要聽從醫囑。
手術結束后,患者需平臥6 個小時,進而加快術后恢復。原因在于麻醉后腰部會有一個小穿刺孔,直立時會加大脊髓腔壓力,造成腦脊液外漏,導致患者出現術后頭痛癥狀。
麻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腸胃功能,故而患者須排氣后方可正常進食,時間一般在12—24 小時。另外,若為高位椎管內麻醉患者,還需予以吸氧干預,待其呼吸功能穩定后,方可停止吸氧。
通過了解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的麻醉處理,可以加深患者對麻醉的重視,使其充分了解麻醉注意事項,以便能夠有效配合醫師,降低麻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