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芳(甘肅省和政縣三合鎮衛生院普外科)
膽囊炎,一種在現代社會中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常常使患者遭受劇烈的疼痛和不適。然而,很多人對于急性膽囊炎并沒有足夠的了解,為此,本文為大眾介紹急性膽囊炎的癥狀和護理措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疾病。
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炎癥的急性形態,主要由于膽囊中的膽汁排泄受阻而引發。首要的癥狀是劇烈的右上腹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會放射至右肩或背部,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同時,患者可能伴隨著惡心、嘔吐。當膽囊發炎時患者的體溫可能會上升,出現低熱或發熱的情況,這是身體對炎癥反應的一種表現。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癥狀,即皮膚和眼球的黃染,這是因為膽汁回流進入血液,導致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膽囊炎在臨床表現上并不總是“一成不變”,不同患者的癥狀表現和持續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該及時尋求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的進一步惡化。
急性膽囊炎發作期間,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建議患者在癥狀緩解前先采用禁食。隨著病情的穩定,患者可以逐漸開始攝取清淡、低脂肪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以減少膽囊的負擔。
疼痛是急性膽囊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對于疼痛,除了醫生開具的止痛藥物外,冷敷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將冷敷物放在患處,可以有效緩解局部疼痛和炎癥。
護理人員或患者家屬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尤其是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等,以及有無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及時向醫生反饋。
為減少疼痛,患者應避免深呼吸、咳嗽和用力。可以嘗試將患者調整到半臥位,這有助于減少疼痛和促進膽汁流動。
患有急性膽囊炎的患者可能會因持續的疼痛和身體不適而感到焦慮和不安。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幫助他們了解疾病的性質、治療過程和預后,可以減少其心理壓力。
在急性膽囊炎的治療中,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此,術前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焦慮情緒。術后則需密切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包括傷口愈合、膽汁排泄等。
治療后,患者應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診,檢查膽囊的狀態,確保沒有復發的跡象。對于已經出院的患者,醫護人員也應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康復狀況,提醒其注意事項。
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護理是一個全面而細致的過程,涉及飲食管理、疼痛管理、觀察與記錄等多個方面。專業的護理不僅能有效緩解病人癥狀,還能促進患者的快速恢復,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加強急性膽囊炎患者的護理工作,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助力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