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禹宏(甘肅省臨夏市民族醫院婦產科)
慢性盆腔炎屬于婦科高發病,是由于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圍組織發生慢性炎癥所致。性活動、既往感染史、宮腔手術史以及不良衛生習慣均為常見誘發因素。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盆腔炎占婦科門診就診患者的10%—40%,并呈現上升趨勢。臨床以帶下量增多、小腹墜脹及腰骶部酸痛為主要表現,若未及時采取科學治療,較易誘發月經紊亂、盆腔粘連等不良癥狀,嚴重者甚至會發展成不孕體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西醫治療雖然也能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但想要治愈難度較大,且停藥后易復發,或合并其他不良反應。近幾年,臨床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其可起到鎮痛解痙、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臨床療效極佳。
一般治療 該方法主要針對康復期間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通過予以其飲食及運動干預,提升其營養水平,增強機體抵御病毒能力,降低再次感染概率。
物理治療 使用微波、短波、激光等手段,提升患者盆腔血液流速,加速新陳代謝,最終使炎癥快速消退,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影響。
抗菌藥物治療 該方法屬于常見治療方法,如予以患者替硝唑、左氧氟沙星、頭孢地尼膠囊等抗菌藥物治療,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變學,縮小炎癥腫塊,并增強免疫功能。但不建議患者長期使用該治療方法,因為時間過長會導致機體耐藥性增加,且停藥后較易反復發作。
手術治療 針對病程較長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可改善藥物無法滲入的情況,并且直達病灶,有效地促進機體功能恢復。但該方法只適合長期器官周圍組織粘連者。
中醫并無慢性盆腔炎這個病名,參考臨床癥狀將其歸為“ 瘕”領域,其以標實本虛、虛實夾雜為表證。該類患者多為長期氣血不暢所致,使得盆腔氣機運行異常,從而引起血液流通困難,出現下腹痛、發熱及分泌物增多等癥狀。既往臨床常用中醫方案治療,有助于溫經活血,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水平,縮小患處炎癥面積,全面緩解疼痛。措施如下:
艾灸治療 通過熱效應對特定穴位進行刺激,促進中藥滲透性,起到溫通氣血、疏通脈絡的目的,臨床療效顯著。中醫學專家認為,人體穴位與器官之間關系緊密,而艾灸治療可以促進二者之間相互作用、貫通,通過針刺、艾條共同組成了整體治療方案,可以幫助患者舒筋通絡、活血溫陽,加速治療進程。
中藥治療 該方法所涉藥物繁多,包括桂枝茯苓膠囊、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康婦炎膠囊、宮炎平膠囊以及婦炎康片等,被廣泛用于治療婦科疾病。該方法能夠起到益氣調經、活血化瘀、消除炎癥的功效,治療效果良好。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中醫治療具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鎮痛及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可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高效促進炎性包塊吸收,軟化增生組織,促進損傷黏膜修復,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還可以緩解西醫治療對胃腸道刺激及長期運用引發的菌群失調和不良反應,從而保障臨床療效。由此可知,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進一步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臨床癥狀,極大程度上通經活血、消炎止痛,能夠有效緩解患處炎癥情況,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正常。且全身反應極少,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預后效果較好,為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康復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