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錚
當我們獨處時,就可以拿起一本書,或者打開手機讀書,平心靜氣地讀下去,一定能有所得。我們可以在書中領略自己從不曾到過的國度;可以隨包法利夫人一起領略十九世紀法國的鄉(xiāng)村生活;亦可以隨著伊薩克·迪內森的《走出非洲》感受非洲草原的旖旎風光;可以感受簡·奧斯汀的幽默風趣;也可以感受安娜·卡列尼娜內心的掙扎,真可謂是一書在手,世界遨游。
為什么是文字,難道短視頻不好嗎?答案是文字的作用無法替代。當送別人一束鮮花時,更多的人還是選擇在卡片上寫幾行文字來表達情感;過年的時候我們習慣在門上貼對聯(lián),表達對新年的祝福和期盼;我們在對愛人表達我們的愛戀時,更多人會用情意綿綿的文字;還有我們喜歡的歌曲有歌詞,喜歡看的電影有臺詞,就連我們每天給別人發(fā)的微信也是文字。我們不得不承認文字更能表達人幽微的感受,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離不開文字。
文字的作用眾所皆知,可為什么是文學?答案是因為文學作品是作家經過精心雕琢后的精辟文字,通過文學我們可以了解作者曾經的經歷,國家的滄桑巨變等。根據人類追求精益求精的規(guī)律,總有一天你我會選擇文學,因為文學是更高級的精神產品,我們需要文學來滋潤我們干枯的內心。
周末,窩在沙發(fā)里邊曬太陽,邊喝咖啡,邊看小說,邊擼貓,神仙生活亦不過如此。抑或帶上水杯在公園里找一片草地,鋪上毯子,一邊嗅著青草的芬芳,一邊讀一本小說,耳邊時不時有一陣微風吹過,一陣鳥鳴聲響過,那感覺妙不可言。
古今中外的作品浩如煙海,而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此時當然要選擇名家名作,當我們猶豫不知道讀什么的時候,讀名家經典是不錯的選擇。名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個性,閱讀不同作家的作品,就如同和不同的人交談,每次讀完一部作品后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閑暇時在網上和別人一起交流,如果他人能和你有同樣的感受,那便是未曾謀面的“知音”了。在我國古代的先秦時期,只有貴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權利,而《詩》《書》《禮》《易》《春秋》等也是用來教授貴族子弟的,如今我們可以享受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有的待遇,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