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俸榕



摘 要:本文以山東235個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為研究樣本,運用ArcGIS10.3分析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特征、空間分布均衡性以及空間分布密度,并分析經濟發展對景區空間分布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①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空間分布上表現為集聚分布態勢,其在魯南地區分布比例最高,魯西地區分布比例最少。②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呈現出不均衡分布態勢,空間密度呈現出兩個高密度區,一個次高密度區。③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分布與發展。
關鍵詞: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類型;空間分布均衡性;經濟發展水平
旅游景區是指擁有自然或人文景觀,兼具一定游覽條件和基礎設施以滿足旅游者游覽、休息、娛樂及進行相關旅游活動需求的空間區域。旅游產業要想發展首先要建設好旅游景區,旅游景區是旅游產業的主體成分。在1999年,國家旅游局為了對中國旅游景區進行標準化管理,特發布《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將旅游景區按照一定的質量標準劃分為四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1A、2A、3A、4A。2005年,景區劃分增加到5個等級,其中只有達到質量等級要求的4A級景區才可認定為5A級景區。自辦法推行以來,A級景區充分發揮了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推動我國旅游地建設、促進旅游資源開發、增強旅游地吸引力、提高當地旅游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外學者對旅游景區的研究部分側重于分析景區開發規劃,也有學者剖析了景區空間分布結構與旅游者行為的關系。從研究內容來看,部分學者探究了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格局及影響因素,如朱竑等人分析了中國A級旅游景區的空間規律性,并深入探究影響其空間分布的原因[1];部分學者就A級旅游景區時空演變規律及其影響機理展開分析[2];部分學者就A級旅游景區網絡關注度空間格局進行分析,如靜恩明等利用新媒體平臺搜集旅游相關博客數據探究了河北省總體及不同級別A級旅游景區的網絡關注度差異,對河北省景區發展提供對策[3]。基于此,本文運用Arcgis10.3分析2019年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結構,探究經濟發展水平對這種分布的影響機理,旨在進一步提升山東省旅游景區質量,增加旅游經濟收入。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1.最鄰近指數
最鄰近指數用于分析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相互鄰近程度,根據實際最鄰近距離與通過理論最鄰近距離的比值,判斷其空間分布聚集程度。運用ArcGIS10.3軟件計算出最鄰近指數R。計算公式如下[4]:
2.地理集中指數
地理集中指數用于分析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各地級市分布的集中情況。公式如下:
其中,G為地理集中指數;表示第個地區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分布數量;T表示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總數;以表示山東省地級市個數。G值介于0~100之間。G值越大,說明景區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說明景區空間分布越分散。
3.不均衡指數
本研究使用不均衡指數來判斷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省16個地級市的分布是否均勻,本文將采用洛倫茲曲線中計算集中指數的方法計算旅游景區的不均衡指數S,并結合景區分布的洛倫茲曲線對其空間分布均衡性加以說明。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地級市數量;表示各個地區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占山東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總數的比重,按比重從大到小排列后,第位的累計百分比。S值介于0到1之間。當S=0時,表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均勻分布于各地級市;當S=1時則表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集中分布于某一地區[5]。
4.核密度分析
本文將山東省4A級及以上景區作為點要素,通過分析核密度,判斷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的集聚或分散特征。密度函數估計式為:
其中,為核函數;h為寬度,h>0;表示兩景點之間的距離。數值越大表明景區空間分布越密集,反之,越分散。
5.地理聯系率
地理聯系率可用于探究兩要素空間分布上的聯系程度,本文運用該方法來分析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聯系。計算公式為:
其中:L值表示地理聯系率;為第個地區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占總數的百分比;表示第個地區GDP數值、人口數值占總數的百分比。L值的取值范圍為0-100,且L值越大,表示兩要素的地理聯系越緊密[6]。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國家文旅局在2019年公示的山東省235個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為研究樣本,涵蓋山東省16個地級市。其中,沂蒙山景區地跨臨沂、淄博、濰坊等地,該景區由臨沂、濰坊共同建設。由于其主要區域歸屬臨沂,為了方便計算在進行數量統計時,將其劃分為臨沂地區。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級景區名錄截取自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山東省A級旅游景區名錄》,景區坐標來源于百度地圖坐標拾取器,各地級市的GDP來源于《2020年山東省統計年鑒》。
二、結果分析
(一)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特征
1.空間分布類型
根據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結果,從區域劃分來看,魯東、魯中、魯北、魯南、魯西地區4A級及以上景區所占比例分別為26.4%、29.5%、10.6%、29.7%、3.8%,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魯南地區所占比例最高,魯西地區所占比例最少。從各地級市來看,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臨沂市所占比例最高,青島次之,菏澤最少。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實際最鄰近距離為10.82km,理論最鄰近距離為16.01km,兩者比值最鄰近指數R=0.676194<1,故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空間分布上表現為集聚分布態勢。
2.空間分布均衡性
借助Excel計算得出,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地理集中指數G為28.02,表明4A級及以上景區在山東省的分布較為分散。若235個旅游景區平均分布于山東省16個地區,各個地級市的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數量為14,即G0=14.69,G>G0,表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地級市的分布較為集中。
將相關數據帶入不均衡指數計算公式(3),得出其不均衡指數S為0.3052,這表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各地區都有分布。此外,研究根據相關數據繪制的山東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分布的洛倫茲曲線顯示,該洛倫茲曲線呈現出明顯的向上彎曲的形狀,這也說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境內分布的不均衡性。
3.空間分布密度
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①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分布呈現出兩個高密度區,一個次高密度區。其中,高密度區包括以濟南-泰安交界處為核心的“濟泰”高密度區,以“濟泰”高密度區為中心,密度等級呈對稱形式向周圍延伸;圍繞膠州灣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半圓狀高密度區,且圍繞該高密度區,密度等級呈半圓狀向外遞減。次高密度區在臨沂東北部地區,以蒙山為核心,密度等級以同心圓形式向外遞減。②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省的分布總體上呈現出中部地區多于東部沿海多于西部、南部密集程度高于北部的特征。
(二)旅游景區空間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分析
經濟發展水平關乎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景區及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旅游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為探究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本文采用各地級市2019年GDP作為經濟發展水平測度指標,結合地理聯系率,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計算,得出該地理聯系率L值=99.25,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分布兩者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即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建設的重要因素。對比各地區GDP,發現青島GDP居全省首位,景區個數居全省第二,聊城GDP及景區個數排名均較后,青島、聊城、濰坊、煙臺、濟南、臨沂等11個城市GDP與景區個數之間存在較強的耦合關系,進一步表明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旅游景區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通過Arcgis10.3軟件,采用最鄰近指數定量化分析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特征,運用核密度分析探究其空間分布密度,通過地理集中指數及不均衡指數定量化探究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均衡態勢。同時,結合地理聯系率揭示了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主要結論如下:①通過Arcgis10.3軟件計算得出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最鄰近指數R=0.676194,表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省呈現出集聚分布的空間類型。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地理集中指數G為28.02,不均衡指數S為0.3052,且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各地級市分布的洛倫茲曲線為一條向上彎曲的曲線,這進一步說明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空間分布呈現非均衡態勢。從地理區域來看,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魯南地區所占比例最高,魯西地區所占比例最少。從地級市來看,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臨沂市所占比例最高,青島次之,菏澤最少。②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的分布呈現出兩個高密度區,一個次高密度區。高密度區包括以濟南-泰安交界處為核心的“濟泰”高密度區、圍繞膠州灣形成相對封閉的半圓狀高密度區,次高密度區在臨沂東北部地區,以蒙山為核心。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在山東省的分布總體上呈現出中部地區多于東部沿海多于西部、南密北疏的特征。③經濟發展水平對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分布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議
山東省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空間分布上呈現出聚集分布態勢,同時,其分布又表現出不均衡的特征。因此,為促進山東省旅游業健康發展,本文結合其空間分布格局與經濟水平等差異,提出以下建議:①為了實現山東省旅游業均衡發展,魯西部地區需要直面自身的不足,進一步出臺相關旅游發展政策、加大景區建設的資金扶持、加強旅游景區多元化建設。中部與東部沿海地區要基于當前發展經驗和面臨的問題,探索新的旅游發展道路,不斷創新景區旅游產品,舉辦極具特色的景區活動,提升旅游景區質量水平。②旅游景區建設,要立足于地區旅游資源及文化歷史背景,做到因地制宜,突出自身歷史、文化、資源等優勢,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③區域旅游發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實行區域合作戰略,地方要加強旅游景區之間的聯系并謀求相關的合作,實現景區的高知名度的提升,順便帶動相關的低知名度的景區向高知名度轉變,提升當地旅游景區整體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朱 竑,陳曉亮.中國A級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結構研究[J].地理科學,2008,28(5):608-614.
[2]賈垚焱,胡靜,劉大均,朱磊.長江中游城市群A級旅游景區空間演化及影響機理[J].經濟地理,2019,39(1).
[3]靜恩明,郭風華,李仁杰,張軍海,傅學慶.基于新浪旅游博客的河北省A級景區網絡關注度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5,,31(3):118-122.
[4]任國巖.長三角會展場館空間集聚特征及影響因素[J].經濟地理,2014,34(9):86-92.
[5]吳麗敏,黃震方,周瑋,方葉林.江蘇省A級旅游景區時空演變特征及其動力機制[J].經濟地理,2013,33(8):158-164
[6]李伯華,尹莎,劉沛林.湖南省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地理.2015,35(2):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