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麗鏡
(大名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大名 056900)
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房在中國農村普遍存在,閑置狀態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影響著整個農村的村容村貌。大名縣農業農村局依托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開展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行動,激活農村資源潛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通過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將農村閑置房屋出租給經營主體來賺取租金,是大名縣沙圪塔鎮的主要做法。該鎮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各村閑置農房數量大,村內主要留有婦女、老人和兒童。通過鼓勵村民把閑置住房出租給一些小型加工企業,不但可以收取租金,減少資源的浪費,婦女還能在照顧老人、接送孩子之余,在加工企業就業,增加家庭收入。北沙圪塔村民孫麗霞將自家的閑置房屋出租給了毛絨玩具加工廠,每年可以收到2萬元的租金,自己還在加工廠上班,又增加了份收入,日子過得比之前寬裕多了。
大名縣大街鎮鄧臺村,村子不大,全村僅120余戶,不到600人,是一代歌后鄧麗君的故鄉。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機遇,該村整合村內閑置宅基地,打造特色旅游景點——麗君小鎮。
民宅以灰、白格調為主,規劃整齊,頗有古色古香的韻味,而且家家戶戶屋前房后都種有花草樹木,整個村子更顯生機與雅致。利用村內整合的閑置宅基地建設鄧麗君文化廣場、日月潭、在水一方、演藝廣場、臺中街連心橋等景點;鄧氏祖塋、鄧麗君閑置祖居老宅進行了精心修繕,同時適當保留了一些原本的面貌,比如部分土坯和紅磚墻面、老磚地面以及一些舊家具等等,傳承了鄉土文化;鄧麗君閑置祖居老宅的內院,重點陳列擺設鄧氏族譜,以及鄧麗君的照片、海報、生平事跡描述等等,頗有年代感,不僅留有鄉土文化氣息,還極具參觀價值。
麗君小鎮的很多墻面上,都貼有與音樂、鄧麗君有關的文字、圖案,到處都彌漫著鄧麗君的元素。在這樣寧靜別致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微風拂面,耳邊傳來鄧麗君悠悠然然的《小城故事多》《何日君再來》,令人心曠神怡,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旅游。
小鎮不僅景美,食更“美”,村東頭的鄧臺特色小籠包,留在口腔里的味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來村民張志嵩的特產店里選購大名小磨香油的游客絡繹不絕;連心橋下面張艷花的農家樂里更是忙得熱火朝天,她臉上洋溢著笑容,熱情的接待著每一位游客,讓游客們忘記城市喧囂,感受淳樸鄉風,品嘗農家風味。
金灘鎮金北村位于大名縣城東北17公里,緊鄰106國道并由市內直通高速口,交通便利。金北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河北省第一名女共產黨員郭隆真故里,河北師范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金北村以發展紅色景點為重點,利用村內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房發展農業觀光、生態休閑、紅色文化的特色旅游。村民利用閑置住房創辦鄉村飯店數家,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環境,其中“馬家館”“金波飯店”味道獨特,停車便利,飯菜充滿鄉土美味,成為游客們就餐、短暫休息的好去處。“金波飯店”老板馬素波感慨道:自從村內開發旅游以來,每到旅游旺季自家飯店每天可接待游客160多人,每年純收益15萬元,日子過得充實而幸福。村內閑置宅基地不僅得到了有效開發利用,還促進了鄉村產業的發展,挖掘了村民致富的新渠道。
閑置資產動起來才能發揮其效益。大名縣埝頭鄉后劉勝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強利用自家閑置宅基地建造紅薯儲存窖,帶領全村人種植紅薯、開展紅薯初加工,并注冊了“名蓮”商標,延伸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紅薯種植戶的收益。隨著紅薯產業發展規模的不斷壯大,儲存窖已不能滿足儲存的需要,通過與劉勝村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以50萬元的租賃費用租賃該村閑置建設用地5.8畝,建立大型儲存窖和加工車間,不斷開發出紅薯干、紅薯粉條等更多新產品,帶動本村及周邊村種植戶560多戶,種植面積1200多畝。王志強表示加工廠目前有工人120余人,主要為附近的村民,每名工人每天工資150元左右,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小小紅薯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還拓寬了農民的致富路。
大名縣立足本地農戶空閑庭院和勞動力等實際情況,把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探索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種植模式,讓農家的方寸之地變成“增收寶地”,既美化了人居環境,又開辟了增收渠道。
龍王廟鎮東范堤村利用村莊周圍房屋的空地、坑塘溝渠、連村道路、農戶庭院、閑置宅基地等區域,全部栽植了優種槐花,打造成槐花樹產業帶,不但美化了村莊環境,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質,槐花在花期還可產生效益,栽植在個人宅基地上的收益歸個人所有,村集體土地、大坑周圍的收益歸集體經濟收入,村民通過參與槐花采摘、加工等增加收入,戶均增收1500元,村集體年收入增加50萬元,村集體收益主要用于本村鄉村振興公益性項目,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加速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楊橋鎮遠帆家庭農場農場主韓志剛帶領馮屯村村民利用村內閑置宅基地和農戶庭院種植藥用絲瓜,每畝閑置宅基地可種植絲瓜400余株,每株絲瓜收益15~20元,每畝絲瓜可獲得6000~8000元的經濟收入,不但為村莊增添了綠色,凈化了村內空氣,還增加了村民經濟收入,讓原本普通的“農家院”變成村民自己的“增收園”,穩步推進庭院經濟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