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凌海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凌海市植物保護中心 遼寧 凌海 121200)
凌海市是遼寧省重點產糧大縣(市),玉米是當地主要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80萬畝左右。當地玉米種植生產中,經常有玉米倒伏情況發生,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質量和農民收益。玉米倒伏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田間現象,主要受氣候因素、栽培管理條件、植株品種特性以及土壤條件等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玉米倒伏可造成玉米嚴重減產,也影響籽粒的成熟度等,造成玉米品質下降。科學防御玉米倒伏,對倒伏后的玉米植株科學進行補救,是當地玉米實現優質高產栽培的關鍵因素之一。
1.1 根倒伏。玉米植株從根莖處連同根系一起出現傾斜現象叫做根倒伏。根倒伏一般頸部不彎曲不折斷,只是根系在土壤中出現移位。根倒伏多發生在玉米生長拔節以后,主要是根系較弱,根系發育較差,深向和側向生長量不夠,根系把持土壤能力較差,遇土壤濕度大時根系對植株的支撐能力不足,遇風雨等外界因素影響后使植株傾斜倒伏,影響植株發育生長和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1.2 莖倒伏。玉米莖倒伏指在土壤中植株的根系位置不發生移動,只是莖部發生彎曲的現象。莖倒伏大都在種植密度過大的地塊或品種莖稈韌性好的植株上發生。造成玉米莖倒伏的主要原因是植株的莖稈粗度不夠、植株生長過高,造成莖基部的機械組織強度不夠,莖稈的基部和中間部位支撐植株中上部的重量困難,在根系發達、耕層土壤結構緊密的情況下,尤其在降雨后莖葉重量增加再經受風的外力作用,會出現莖倒伏。莖倒伏對根系和莖部損傷較輕,對玉米生產影響不大。
1.3 莖倒折。玉米莖倒折大都出現在植株拔節期到抽雄期之間,由于莖稈硬度不夠、韌性較差、節間較脆,以及受到病蟲危害,莖稈的抗外力能力弱,遭受風雨時出現莖稈折斷。玉米莖倒折一般從植株基部以上某個節位或節間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2.1 品種因素。各玉米品種的植株高度、雌穗穗位高度、莖稈的韌度和強度、根系生長狀況等方面差異較大,因而各玉米品種的抗倒伏能力不同。通常雌穗穗位低,莖稈粗、硬度高,抗病蟲能力強,根系發達,單株產量低的品種抗倒伏能力強;雌穗穗位高,植株高大,秸稈細、硬度差,抗病蟲能力較差,以及單株產量高的品種易出現倒伏。由于各地的土壤、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同一品種在各地表現出的抗倒伏能力差異較大,在選擇品種時要注意,特別是不要盲目引進外地品種。
2.2 種植密度過大。近年來玉米密植型品種在凌海市廣泛推廣,效果較好,但也出現農民在種植中密度不斷加大,造成超密度種植的情況。玉米植株密度過大,植株根系不發達,造成田間郁閉,通風透光較差,光合作用減弱,莖稈細弱、韌性差、節間距加長,雌穗穗位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降低。
2.3 肥水調控不合理。氮供應超量會造成植株徒長,莖稈基部強度較差,中上部葉片肥大,遇風雨交加天氣易倒伏;鉀供應不足會造成莖稈韌性差;磷供應不足根系不發達,莖稈細弱。在玉米出苗期,土壤水分過多會影響玉米根系生長,使根系不發達,根系在土壤中分布過淺,根系數量少;拔節期水肥過多,植株會徒長,易出現根倒伏。
2.4 氣候因素影響。多雨天氣使玉米莖稈的生長速度加快,地塊土壤水分飽和,光照不足使玉米的莖稈細弱、韌性差,大風是造成玉米倒伏的外力誘因。在玉米生長季節,風雨交加天氣可造成玉米倒伏,特別是風口的地塊、種植行方向與風向垂直地塊、排水不暢地塊易發生大面積倒伏。
2.5 病蟲因素影響。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主要蟲害,其幼蟲鉆食莖稈,降低莖稈強度,遇到外力作用易出現莖倒折。玉米地下害蟲可啃食根系,引起根倒伏。造成玉米倒伏的病害主要是莖腐病,受害后的玉米莖稈組織變軟甚至腐爛,引發莖倒折。
3.1 造成減產。玉米倒伏對產量影響較大,資料介紹,每增加1%的倒伏率可造成產量減少7.2kg/畝。玉米的倒伏類型不同,減產程度也不同,根倒伏影響較輕,莖稈倒伏對產量影響較重,中早期穗位下部莖倒折植株會絕產。
3.2 降低玉米籽粒品質。玉米倒伏影響籽粒成熟度,降低百粒重。倒伏后近成熟期遭遇陰雨天氣,籽粒會出現霉變,影響商品質量。
3.3 易引起病蟲害發生。玉米倒伏對植株生理活動造成嚴重影響,改變田間植株生長條件,植株的抗性降低,倒伏造成的機械創傷為一些病蟲害的侵染創造有利條件。
4.1 選用優良品種。選擇抗性強的優良品種,是防御玉米倒伏的關鍵措施。特別是在風口地塊、低洼地塊應選擇莖稈堅韌、高度較矮、根系發達的抗倒伏品種。
4.2 控制種植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增產的一個重要措施,但種植密度過大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一個主要因素,玉米種植一定要科學控制種植密度,減少倒伏的發生。
4.3 科學施肥。要增加有機肥、農家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合理控制氮用量,適度增加磷、鉀肥用量,利用化肥緩控技術,推薦使用氮磷鉀比例為20∶10∶12或相近含量的緩控釋復合肥進行播種時一次施肥,可以達到整個玉米生長期養分合理釋放供應。
4.4 合理排灌。玉米生長期一般不進行澆水灌溉,以防止因水分供應過于充足造成植株徒長、葉片過于肥大、莖稈節間較長,降低植株抗倒伏能力。但在玉米拔節至開花期前后是玉米水肥臨界期,是雌雄穗分化、生長和授粉的關鍵時期,如此時嚴重干旱,有條件地塊要及時進行灌溉。低洼易積水地塊要提前疏通排水溝渠,大雨過后要立即進行排水,將地里的積水排空。
4.5 適時進行化控。在玉米植株長到6~12片時噴施控旺劑能夠抑制植株徒長,降低植株高度和雌穗穗位,對預防倒伏效果較好,還可以降低空稈率、防止禿尖缺粒、促進早熟、提高品質,增產增收。可選擇矮壯素、多效唑、乙烯利等,使用時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操作。
4.6 有效防控病蟲害。防治玉米螟,可釋放赤眼蜂進行防控,釋放數量2萬頭/畝,分2次釋放,在田間卵量每百株達到1~2塊時進行第1次放蜂,間隔5~7d后進行第2次放蜂;還可在拔節后期莖葉噴施甲維鹽、吡蟲啉、啶蟲脒、阿維菌素等進行藥劑防治;或者在玉米植株喇叭口期用含菌量為50億~100億/g的白僵菌粉500g/畝或BT乳油3kg/畝拌細砂5kg,均勻投入心葉內。防治玉米莖腐病要在秋收后及時清潔田園,在播前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進行藥劑拌種,使用量為100~150g,藥劑適度用水稀釋,可拌種50kg左右。
4.7 玉米倒伏后的補救措施。對玉米生長前期出現的根倒伏和玉米抽穗前發生的莖倒伏一般不用處理,依靠植株自然能力恢復。玉米抽穗后發生的莖倒伏,要進行人工輔助,扶起后把3~4株玉米綁到一起即可,盡量當天扶起。對莖倒折的植株,基本沒有經濟產量,要割除清理。倒伏發生地塊可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有利于植株恢復和促進籽粒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