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彬 康欣娜 張麗玲 武亞紅 周彥偉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61)
設施韭菜營養液栽培技術指韭菜根系脫離固體基質的限制,完全浸沒在營養液中,根據韭菜的需求精確配制營養液,最大限度地滿足韭菜生長對水、肥、氣、熱的需求,使韭菜處于最適生長狀態,發揮最大生產潛力,實現韭菜的優質高效生產,為設施韭菜高效、安全、生態栽培提供技術支撐。
營養液水培韭菜栽培系統有栽培床架、栽培槽系統、營養液循環系統等組成。
1.1 栽培床架。由鋼管焊接而成。門架式結構,最大承重120kg/m2。支撐腿可調節高度60mm。栽培床架距地面高度為60~80cm。
1.2 栽培槽系統。每個栽培槽由盛裝營養液的硬質塑料栽培槽、5個專用栽培格盤、營養液水位控水閥組成。栽培槽放置在栽培床架上。
1.3 營養液循環系統。由營養液池、水泵和循環管道組成。
2.1 選種消毒。選擇不休眠的韭菜品種,選當年新種子,先將種子放入網袋內進行37℃預熱10min,再進行50℃高溫消毒20min,然后用冷水沖洗降溫,晾干后備用。也可以先將種子在室溫下用清水浸泡30min,然后在5%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5~10min或者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5min,用清水沖洗3次晾干后備用。
2.2 浸種、播種。用清水搓洗干凈韭菜種子,加入種子3倍量的清水開始浸種。浸種時間8~12h,浸種期間換水2~3次。播種程序:播種前提前將珍珠巖沖洗浸濕后撈出控水,以水不成股流下為宜,將播種紙浸濕平鋪到格盤上。然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播種到格盤孔處,每孔2~3粒,在播種后的格盤上覆蓋紙,將預先浸濕的珍珠巖撈出,均勻的覆蓋在格盤的紙上,厚度0.8~1.0cm。
2.3 垛疊催芽。最下邊放置一個栽培格盤,將播種后的格板依次向上碼放,10~15個栽培格板為一垛,當韭菜芽長出珍珠巖0.5~1.0cm,完成催芽,將格板放到預先準備好的栽培槽內。
3.1 配制營養液。使用井水、雨水、自來水等多種水源配制營養液。盡量選用純度較高、溶解性強的肥料配制營養液。按照日本園試通用配方改良而成。
3.2 營養液管理。營養液pH值控制在6.2左右。苗期營養液濃度保持在1.8~2.0,每日循環4~6次,每次時間30min,冬季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少1~2次;夏季自6:00、冬季從8:00開始,每2h循環1次。中午11:00~13:00適當增加1~2次循環。旺盛生長期營養液濃度調整為2.0~2.6,采收前5d,濃度降低到1.6~1.8。營養液每小時循環10~20min;所有時期夜間循環1~2次,夏季設施內溫度超過26℃營養液增加1~2次循環,供液時間增加10min。
4.1 溫度。①苗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0℃~24℃,夜間溫度控制在12℃~15℃,營養液的溫度控制在18℃~24℃為宜;②生長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0℃~26℃,夜間溫度控制在12℃~15℃,營養液溫度控制在15℃~24℃為宜,超過26℃執行開天窗、開啟風機水簾、覆蓋遮陽網等降溫措施。
4.2 濕度。保持空氣相對濕度60%~70%;幼苗剛放到栽培糟的第1周,保持珍珠巖70%~80%濕度。
4.3 營養液深度。及時觀察韭菜苗根系在營養液中的深度,結合根系生長進行調節,第1個月調節營養液深度次數為1~2次,每次均下降0.5cm。
4.4 光照。韭菜適宜的光照強度為20000~40000lx。光照過強,打開遮陽網遮陽;光照不足,開啟補光系統補光。
選擇在晴天的清晨進行收割,刀口距離種植面約2cm,割口要整齊一致。冬春時節間隔30~35d收獲1茬;夏秋時節間隔25~30d收獲1茬。
選用抗病蟲的優良品種,田間懸掛信息素黃板,藍板誘殺,并在通風口和入口處放置60目以上的防蟲網。定植后,每畝掛黃板、藍板各20~25張,高度高于作物30cm,誘殺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害蟲,粘蟲板粘滿蟲后及時更換;采取釋放麗蚜小蜂、瓢蟲、蚜僵菌,及施用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防治措施。
7.1 選擇不休眠韭菜品種,如韭寶、791等。
7.2 營養液按照園試營養液改良配方,根據韭菜不同生長期調控。
7.3 營養液循環系統為封閉式循環系統,營養液不流失,日常管理需要對系統的封閉性經常進行檢測。做好回液管口清洗、供液毛細管清洗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