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磊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 西藏 拉薩 850000)
藏香豬也稱為藏豬,又名藏雪豚、人參豬等,是一種瘦肉型地方畜種資源,是通過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獨特的高原型原始的小型豬種,因皮薄肉香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海拔2500~3500m的農區和半農半牧高寒地區,屬于放牧飼養較原始的半野生型豬種,是我國唯一的高原、高寒放牧豬種。
1.1 外貌特征。藏香豬體型小,頭狹長,呈錐形,嘴尖細長,耳小直立,四肢堅硬,被毛多呈黑色,鬃毛長而密,外形比較接近野豬。后軀較前軀略高,成年后體重一般在20kg以上,母豬一般有5~6對乳頭。
1.2 活動場所。白天習慣在棲息地2km內采食、飲水和活動,晚上則基本停止活動,具有極強的采食能力和對青粗飼料的消化利用能力。
1.3 生產性能。公豬性成熟較早,一般在3~4月齡就出現爬跨現象。母豬一年四季均可發情,性成熟一般在5~6月齡,6~8月齡就可初次配種,頭胎母豬產仔數較少,一般3~5頭,二胎以上平均每胎產仔7~8頭,多者可達11頭。
1.4 養殖方式。藏香豬主要采用放牧與圈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出欄品質和養殖效益。
2.1 藏香豬豬舍的選址與建造。藏豬豬舍選建在地勢比較高、地面干燥、排水良好、較為偏僻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遠離公路及村落500m以上,并且周邊1km內無其它動物養殖場。藏香豬圈舍建設要求坐北向南,采用單列式或雙列式,舍內以4m×2.5m單元格為宜,地面須用水泥鋪成,略帶斜坡狀,便于排尿和沖洗,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潔衛生。分娩舍和保育舍配備保溫取暖設施。
2.2 藏香豬的種豬選擇。種公豬必須具備本品種的體形和外貌特征,繁殖系統器官健全,四肢強健有力、姿勢端正,性欲旺盛。種母豬具備本品種的體形和外貌特征,以及繁殖性能、生長速度。
2.3 藏香豬的飼養管理
2.3.1 種公豬的飼養管理。種公豬的飼養管理應根據野外可采食食物的量、自身體況和配種任務量進行科學補飼。在配種期加強營養,通常飼喂全價配合飼料,并適量補充青飼料和礦物質。種公豬配種后不要立即飲水、洗浴和飼喂。
2.3.2 母豬的飼養管理。①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空懷母豬在配種前根據體況增減飼喂量,確保體況在中等偏上。一般斷奶后母豬體況較差,頭均日飼喂量達1.2~1.5kg,一直飼喂到配種結束,但配種后要恢復至空懷時的飼喂量以避免增加死胎數。②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妊娠母豬維持在自身能量需求情況下,還要滿足胚胎的生長發育,所以在妊娠后期要適當加大飼喂量,同時要減少應激,避免發生流產。妊娠母豬一般合群飼養。妊娠前期每圈可養4~5頭,妊娠后期每圈2~3頭,臨產前5~7d轉入分娩舍。妊娠母豬應在飼喂全價料的基礎上增加青飼料的投入,并且青飼料應前期多、后期少,飼料中蛋白質用量在妊娠前期以11%為宜,后期可達到12%~15%。③哺乳母豬飼養管理。由于哺乳母豬分泌較多乳汁,需要高營養的飼糧,而且盡可能提高采食量。產仔當天不喂飼料,補給麩皮食鹽水或麩皮電解質水,以后逐漸增加給料量,1周內使采食量增加到最高水平,隨后自由采食,每日飼喂2次。母豬斷奶前3d,逐漸減少給料量,斷奶當天不喂或少喂,待斷奶2~3d乳汁分泌逐漸減少后,才可以適量增加飼喂量,加強飼養管理。
2.3.3 仔豬的飼養管理。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首先是抓好乳食,過好出生關。豬仔剛出生要及時吃到初乳,排出胎糞。開始吃奶時,應在仔豬生后2~3d內由人工輔助,采取扶弱抑強的辦法,讓仔豬吸吮固定的乳頭,盡量把弱小仔豬固定在前幾對乳頭。其次是抓開食、過好補料關。從3~5日齡起要補充飲水。在6~7日齡開始補料,開始補料時,一定要按“少喂勤添”的原則,每日飼喂4~6次。為防止仔豬貧血,一般在出生后3d內每頭注射100~200mg鐵劑。最后是抓旺食,過好斷奶關。仔豬出生20d左右的時候,必須盡可能多地讓乳豬采食全價配合飼料,一般每頭每天補飼0.1kg。仔豬一般45~50日齡斷奶,進入保育圈舍進行飼養。在仔豬保育圈舍飼養大約4個月,體重達到10~12kg時,根據不同的生產用途,轉入后備豬舍或育肥豬舍。
2.3.4 育肥豬飼養管理。育肥豬飼養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在每晚歸牧后補飼適量精料和青綠飼料。當育肥豬的體重達到30kg以上時,根據市場行情及時出欄上市。
2.4 疾病防控。在藏香豬飼養過程中應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要嚴格按常規豬場防疫程序防治疫病,并定期注射各種疫苗和做好驅蟲滅鼠工作,搞好環境衛生,進行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