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鈺
(黃驊市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局 河北 黃驊 061100)
黃驊地區(qū)東部與渤海相鄰,其大部分土地鹽堿化比較嚴重,春季與冬季干旱少雨,適合種植的旱堿麥是雨養(yǎng)旱作的一種獨特小麥品種,種植過程中不宜進行灌溉,需要旱作雨養(yǎng)。現階段,黃驊地區(qū)常年種植的旱堿麥面積高達54萬畝,總產達到了12萬t左右,小麥品質好,麥香濃厚,口感勁道,受到京津冀地區(qū)人民的喜愛。但是受到外部系列因素的影響,旱堿麥產量低一直是困擾廣大農業(yè)技術工作者的重要問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背景下對小麥減肥增效增產技術開展深度研究,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小麥產量與品質成為相關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黃驊地區(qū)小麥種植為實例,介紹了秸稈還田、配方施肥、種肥同播等幾種小麥減肥增效增產技術。
近些年,我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迅速,對于提高種植者工作效率,減少其秋收的壓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黃驊等華北大平原地區(qū),小麥與玉米進行輪作,玉米收獲后,應用機械可以對玉米秸稈進行粉碎,實現秸稈還田,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配合施用改良劑,通過深耕深松與側深施肥等有關技術,提高土壤的墑情,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玉米秸稈還田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保障土壤墑情,實現減肥增效的目標,具體來講應注意以下幾點:秸稈粉碎長度應小于5cm,對于粉碎后較長的玉米秸稈應清理出田,保障秸稈的粉碎合格率高于95%,同時保障粉碎后的秸稈在土地上拋撒均勻,防止產生因秸稈過長而出現壓土不實的問題;秸稈在土壤中進行分解時會損耗一些氮素,發(fā)生和小麥幼苗爭搶氮素的問題,對此,采用秸稈還田技術的同時應適當施用一些尿素,一般畝施尿素5~10kg;還田的玉米秸稈分解還會吸收土壤匯總的一些水分,進而影響土壤的墑情,因此在秸稈還田技術中要保障其效果,必須保障足墑還田,適當澆水或者在雨后進行還田,保障玉米秸稈可以和土壤進行緊密結合,提高還田質量;還要控制好還田的秸稈量,太大則會影響小麥的生長,一般而言,每畝地應保持在350kg左右;還田后,還要加深耕層,通過深翻深施將玉米秸稈保持在10cm以下耕層,并耙平壓實[1]。
種肥同播也就是把肥料和種子一起播進土壤之中,該方式具備省工省力的優(yōu)勢,對于提高出苗率與壯苗率、提高肥效、提升后期小麥畝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小麥種植過程中應用種肥同播技術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保障種子的發(fā)芽率在90%以上,為了保證后期苗齊、苗壯,在選擇種子時必須要確保種子質量,要求種子大小均勻、顆粒飽滿、出芽率符合標準,在黃驊地區(qū),一般選用抗旱、耐鹽堿、豐產的小麥品種滄麥12與滄麥6005;第二,農戶通常施用的種肥是尿素、氯化鉀等復合肥,但是復合肥與種子同播易出現燒苗問題并污染地下水,因此,選擇種肥可以結合土壤養(yǎng)分實際情況及當地用肥的習慣等應用氮磷鉀類緩控釋肥,畝施50kg左右;第三,在施肥方式上,種肥同播對于機械要求較高,要求種子深度4.5cm,肥料與種子的間距在5cm,苗帶寬6cm,行距20cm。另外,視土壤的墑情適期播種,選用包衣種子或者藥劑拌種,防治土傳病害及地下害蟲。播種后還要進行重度鎮(zhèn)壓工作,強化土壤與種子的接觸度,對于提高出苗率、抗旱、耐寒等都有積極作用[2]。
配方施肥主要是以土壤肥力情況為基礎,結合小麥的需肥規(guī)律,選用適當的肥料,應用合理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小麥產量。配方施肥主要包括深施基肥、用好種肥并分次進行追肥。
3.1 深施基肥。對于黃驊地區(qū)旱堿麥來講,尤其要注意重視基肥的施用。小麥種植前要強化整地工作,需深翻30~35cm,去除土壤中的一些石塊、雜物等。整地過程中應重施有機肥,降低化肥施用量。劉洪波等在“黃驊市旱堿地小麥雨養(yǎng)旱作高效種植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中得出,旱堿麥種植前應用有機肥與復合肥做底肥,對于小麥的增產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另外,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方式一般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因此在整地過程中應結合黃驊地區(qū)實際,畝施雞糞等有機肥1000~1500kg,同時施入復合肥50kg左右,將其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對于保障旱堿麥整個生長期間的營養(yǎng)需求、培養(yǎng)小麥壯苗、優(yōu)化土壤機構、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等均具有重大的作用。
3.2 用好種肥,促進小麥種子的萌發(fā),補充小麥幼芽生長所需養(yǎng)分。現階段,農戶一般用化肥作為種肥,但施用氮肥易出現爛種,播種時需要分施,同時還可以混合進一些腐熟的有機肥,一般畝施氮肥20~30kg。
3.3 分次進行追肥。在小麥出苗期,畝追施10kg左右的提苗肥,保障小麥苗充足的養(yǎng)分;也可以用20~30kg腐熟有機肥替代,以降低化肥的用量;在小麥孕穗期,一般農戶會追施5kg左右的尿素,為果穗生長提供營養(yǎng);到小麥抽穗成熟期,可追施一些葉面肥,對于提升小麥產量非常重要。
實現黃驊地區(qū)小麥減肥增效增產的目標必須要把施肥技術和農業(yè)工藝進行緊密結合,嚴格結合當時生產實際條件,以有機肥逐漸代替化肥,有選擇性地對秸稈還田、種肥同播、配方施肥等技術進行推廣,實現當地小麥的增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