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輝
(遼寧省北鎮市溝幫子街道辦事處綜合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 北鎮 121300)
在水稻收獲機械化過程中,影響收獲損失率的因素很多,比如收獲期的確定、機型的選擇、機具的調試、收割機行走的路線及作業行進速度、水稻倒伏、田間濕度、植株高度與密度等都會對收獲損失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在水稻機械化收獲中對上述問題的科學處理是降低水稻收獲損失率的關鍵所在。
合理確定水稻機械化收獲時間是減少收獲損失、降低收獲損失率的重要技術環節,收獲過早或過遲都會導致脫粒淸選及割臺損失的增加。因此,必須進行合理、精準的研判,科學確定水稻的收獲期。確定水稻收獲期的方法通常是依據水稻生長時間和生長狀況來進行判斷,東北地區水稻生長期為100~120d,收獲期在9~10月份,當水稻植株葉片開始變黃,稻穗中部變為成熟的黃色,稻粒變得飽滿堅硬,水稻處于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時是水稻機械化收獲的最佳時機,此時水稻水分適宜,含水量在20%~25%之間,水稻的籽粒變得堅硬,機械收獲不宜破碎,可以有效降低損失率。
水稻機械化收獲過程中,選擇適合的機具十分關鍵,其對水稻收獲機械化減損影響很大。根據北鎮市多年來水稻機械化收獲作業的實踐經驗,水稻機械化收獲機型選擇應結合水稻收獲期水稻生長高度以及水稻品種來科學選擇適宜機型。首先,水稻植株高度在65~110cm之間的,適宜選擇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作業;水稻植株高度高于110cm的,應選擇全喂入收割機。選擇半喂入聯合收割機時需要增加割茬高度,同時調淺脫粒喂入深度,以保障收獲質量。其次,按照水稻品種選擇適宜機型,對于脫粒強度小于100g的易脫粒品種或采用高留茬收獲時,應選擇使用全喂入收割機;對于脫粒強度大于180g的難脫粒品種,應選擇半喂入收割機。
3.1 機具的檢查與保養。機具檢查、保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清理散熱器,檢查空氣濾清器、割臺、輸送、攪龍箱體、脫粒齒、凹板篩等部件是否正常。首先,清理干凈散熱器灰塵、草屑等雜物,以免堵塞散熱器,造成水箱溫度過高,出現機械故障;其次,檢查割臺、輸送帶及傳動軸等運動及連接部分是否有松動或固定不牢的現象,檢查凹板篩和清選篩的篩面是否有泥土或潮濕物堵塞現象,如果存在這些異常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3.2 機具的調試。機具調試就是進行試收割作業,依據現場實際情況,通過試收割過程將欲收獲地塊進行機械化收割的作業速度、風機進風口開度、振動篩篩片角度、脫粒間隙、撥禾輪位置、半喂入收割機的喂入深淺、全喂入收割機的收割高度等參數及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調整后進行實際操作檢測,直至將機具調試到最佳狀態,且符合相關質量標準,進行試收割的距離通常以30~50m為宜。
水稻機械化收獲過程中,收割機行走路線的選擇也對收獲損失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行走路線選擇不當,就可能會導致漏割、壓倒水稻植株等現象,進而增加損失。因此,合理選擇收割機行走路線對水稻收獲減損非常重要。水稻收割機適宜行走路線選擇的原則是水稻收割過程中機械要保持直線行走,不要一邊進行收割作業一邊轉彎,以防壓倒水稻植株造成漏割,增加損失。卸糧一側在右側,行走路線以逆時針作業最為方便操作。
水稻收獲過程中水稻收割機速度控制需依據機具狀況與水稻植株實際情況來合理確定。首先,處于磨合期的新設備或剛剛大修過的設備,收割速度宜慢不宜快,待磨合期過后可適當提速。其次,作業過程中要保障發動機在額定轉速下運轉,針對水稻密度大、稻稈高,穗重、粒大高產的稻田,收割機作業速度適當要慢一些;對于稀疏矮小的稻田,作業速度可適當提高。最后,需轉彎時應降低速度,防止清選篩面收獲物甩出而造成損失。
6.1 低洼潮濕地塊收割技術。低洼潮濕地塊作業條件潮濕,作物及籽粒也處于潮濕狀態,收割作業前必須進行檢查,確認水稻倒伏狀況和田間泥濘程度,同時選擇晴好天氣,必要時將收割機行駛裝置改裝成履帶式,以便于收割作業。提前2~3d排干田間積水,檢查清理凹板篩、清選篩,以預防堵塞。收割機行進作業時要避免急進、急退、急轉彎,注意要低速、少量循序收割。如果割刀和喂入筒入口處有秸稈屑或泥土要及時進行清除,避免堵塞。
6.2 倒伏地塊水稻收割技術。倒伏地塊水稻需通過調整收割機作業參數、安裝“扶倒器”和“防倒伏彈齒”裝置來減輕倒伏水稻收獲中的損失。收割倒伏水稻倒伏角度在45°以下的只需將撥禾輪適當向下調整,同時放慢作業行進速度,即可實現正常收割;如果倒伏角度大于45°,小于60°,作業時需要將撥禾輪位置前移、調整彈齒角度后傾,作業速度控制在Ⅰ檔或Ⅱ檔;如果倒伏角度大于60°,應使用全喂入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作業,同時進行機械調整,將撥禾輪位置前移且轉速調至最低,調整彈齒角度后傾,進行收割作業時需逆倒伏方向進行收割,以保障收割作業的正常進行,降低損失。
6.3 株高及種植密度不同的水稻收割技術。矮莖稈水稻機械化收獲時撥禾輪的位置需要調低,伸縮桿與割臺底扳的距離調小,收割作業過程中行進速度可適當提高,加大喂入量;高莖稈水稻機械化收獲時可將撥禾輪上的撥齒調整到8°~15°的向前傾斜角度,同時將撥禾輪的撥齒調整到可以與被割水稻的2/3處接觸的位置,伸縮桿與割臺底扳的距離調大,收割作業行進速度適當降低;密植水稻的機械化收獲主要就是降低收割機作業行進速度,注意觀察割下的水稻是否堆積堵塞,如有堆積堵塞現象,及時處理。
將在線監測技術應用到水稻收獲機械化減損中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效的,在收割機上裝配損失率、含雜率、破碎率在線監測裝置,操作人員可以在進行收割作業的同時依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行進速度、喂入量等技術指標,進而降低夾帶損失,避免發生堵塞故障,將收獲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水稻收獲機械化減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是促進顆粒歸倉、增產豐收的關鍵重要環節。機收減損,不僅需要科學地選擇機型,還要合理確定收獲期,正確嫻熟運用機械化收獲技術,這樣才能高質量完成水稻機械化收獲作業,有效降低收獲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