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芳
1.引導學生抓住特點來觀察、描寫人物。
2.幫助學生體會細節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新開設的704班公眾號,將隆重推出“同學肖像畫”系列競猜活動。班主任希望同學們能用一兩百字為新同學“畫”一幅肖像。身為班級一員,請你積極參加。
師:古代有個縣官,他捉拿某個小偷前,貼出這樣的告示——個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請問,靠著這個告示,縣官能抓到小偷嗎?
生:不能。這告示沒有描述清楚小偷的特征。
師:是的,大家昨天寫的“同學肖像畫”,也存在同樣問題。我從中挑出幾段,請同學們先猜一猜寫的是誰。
屏顯:
1.他有著長長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戴著眼鏡,身材中等,看起來很可愛。這就是我們班的小A。
2.小B不胖不瘦,嘴唇有點紅。他眼睛近視,鏡片還挺厚。他學習很認真,成績中等。
3.C 同學有雙明亮的大眼睛,戴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她還有點嬰兒肥。
師:同學們能猜出這A、B、C 三名同學分別是誰嗎?
生:不能。描寫的特征太大眾化。
師:對,以上描寫都過于寬泛。由于缺少個性化描寫,寫作對象千人一面。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寫人,務必要寫出“這一個”。唯有抓住特點來寫,才能讓描寫對象清晰可辨。
(板書:寫人要抓住特點。)
師:昨天,同學們創作的“同學肖像畫”中,有兩段不約而同地描寫了同一名同學,我們猜猜他是誰。
屏顯:
語段一:他圓圓胖胖的,腦袋大,耳朵也大,額頭上有個黑痣,一雙圓溜溜的眼睛成天忽閃忽閃的,兩顆大門牙很突出,顯得特別滑稽。
語段二:他的頭像一個大鴨梨,兩側各長了一只招風耳,一雙燈泡似的眼睛又圓又亮,一張前突的嘴里沖出兩顆大門牙。那顆大黑痣剛好在眉心正中,有點彌勒佛的神韻。縱觀他整張臉,充滿了喜劇色彩。
師:誰來猜猜這兩段寫的是誰?
生:李曉亮。
師:依據呢?
生:這兩段文字都提及了大耳朵、大門牙和眉心間的黑痣。這些全是李曉亮鮮明的特征。
師:曉亮,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么?
生(李):第二段。這一段放大了我面部特征的一些細節,并用比喻加以形象地描繪。老師,您看,“大鴨梨”是不是寫出我臉型上窄下寬的特點?
師:這一段確實寫出了你的神韻。請兩位小作者也來談談?
生:為了寫好曉亮,昨天我觀察了他一下午。
生:感覺我描寫得還不是很像,今后我也要用心觀察。
師:同學們,如果寫作前能用心觀察,捕捉人物特點,那我們筆下的人物自然會個性鮮明。
(板書:仔細觀察。)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段課內經典。
屏顯: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節選自《孔乙己》
師:誰來品析這段文字?
生:這段文字通過外貌描寫,以及用夸張的手法對長衫進行描寫,寫出了孔乙己的又懶又窮與自恃清高。
師:想寫好人物特點,切忌泛泛而談,而要抓住細節。
(板書:外貌描寫——抓細節。)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猜一猜。
屏顯:
語段一:她嗓門挺大,把她惹火了,會立馬吼那人幾句。
語段二:她有一副好嗓門,一聲吶喊好似能把房頂震翻。
語段三:我們班上自習課時有時會很吵。每每這時,她都會路見不平一聲吼:“安靜!認真寫作業!”瞬間,嬉鬧聲戛然而止,空氣也隨之凝固。
師:這三段文字,都在試圖表現誰的嗓門大?
生:班長祝心諾。
師:哪段寫得好?為什么?
生:第三段寫得好。“嬉笑聲戛然而止”從側面寫出她嗓門之大。“安靜!認真寫作業!”這樣的具體語言體現出人物的性格。
師:想表現好人物的動態特征,少不了語言描寫。同學們看看,下面兩段中的人物語言,能否互換?
屏顯:
語段一:“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節選自《阿長與〈山海經〉》
語段二:小表妹天真又可愛,有時她會突然冒出些意想不到的話來。一次,她一本正經地對外公說:“外公,我們全家只有你最開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頭子、沈三根、老伯伯、爺爺……誰的名字也沒你多。”
——節選自網絡
生:不能。小孩子才不會想到求好運,大人也不會說“外公名字多”的話。
師:恰如其分的語言,可以表現出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征。這提醒我們,語言描寫若想傳神,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與年齡。
(板書:語言描寫——符合身份、年齡。)
師:接下來要探討的是“如何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體現人物特征”。請同學們以下面兩段為抓手,自己進行概括。
屏顯:
語段一:上課鈴響了。D 同學忽然發現黑板還沒擦,便一個箭步沖上講臺。只見他雙手各抓一個黑板擦,從上往下,左右開弓。擦完黑板,見老師還沒到,他就拍了拍身上的粉塵,攏了攏“花白”的頭發,然后頭一甩,像明星走紅毯似的款款回到座位。
語段二:有人說,今天是我同桌E 的生日,是我與E和解的好機會。看見E時,我卻不知如何開口,好不容易擠出“E,生日快樂”幾個字。正在埋頭寫作業的E 愣住了,很驚愕地看著我,臉上掠過一絲戒備,但很快又被喜悅沖刷:“啊!生日?謝謝你,不是……謝謝你。”
師:誰來試一試?
生:要選準、用好動詞,豐富細節,寫出人物的特點。
師:概括得非常到位!
(板書:動作描寫——選準動詞,豐富細節。)
生:想讓神態描寫出彩,得放大細節。另外,還要綜合運用語言、動作描寫來增強效果。
師:細節是神態描寫的生命。
(板書:神態描寫——捕捉細節,運用多種描寫方法。)
師:在寫“同學肖像畫”時,得用第三人稱來寫。若想心理描寫出彩,該怎么辦?
屏顯:
他抬頭時,看見自己正被講臺上的老師注視著,立馬輕輕一顫,目光四處移動,似乎在搜尋什么,甚至不敢接觸任何人的目光。很快,他的鼻尖也開始冒汗。他又把頭深深低下去,怕被老師看見似的。他屏住呼吸,緊握拳頭,等待老師叫他。但老師最終沒有叫他。此時,窗外的風輕悄悄地吹,鳥兒歡叫著……
生:作者通過動作、神態、環境描寫傳遞出他的緊張不安與后來的放松。
(板書:心理描寫——運用動作、神態、環境等描寫方法。)
師(指著板書):通過以上學習,我們了解到,若想讓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動筆前就要仔細觀察,下筆時還得圍繞人物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各種修辭手法來放大細節,并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最后,請運用所學的寫作方法,修改自己所寫的“同學肖像畫”,并小組討論、互評。注意評價時圍繞寫作技法展開。
(學生修改,討論。)
項目化學習是指通過達成項目目標來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基于具體學情,筆者設計了“寫人要抓住特點”作文課。在“學寫人物靜態特征”“學寫人物動態特征”這兩個項目活動的引領下,完成寫作教學任務,從而實現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筆者選擇七(上)教材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長與〈山海經〉》等名家經典片段作為素材,指導學生學習名家寫作手法,達到讀寫融合。另外,筆者設計了適切的驅動任務,讓學生評價“同學肖像畫”百字推文。課堂活動中,學生饒有興味地參與,運用所學評價推文,并在修改自己推文的過程中真正內化寫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