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華
摘要:就現實生活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社會的競爭、多方面的壓力,都會對中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部分學生出現了心理不健康的情況。基于此,下面從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構建健康心理發展的學校教育環境、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調整心理結構等多方面的教育策略,對做好中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心理教育
引言
在現代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但是隨著獨生子女數量逐漸增加,大眾的現代化觀念更新速度也隨之加快,家庭問題、社會問題越來越復雜,教師與家長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而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中學階段屬于較為特殊的時期,中學生可能會產生叛逆心理、抵觸情緒等,甚至受到外界的誘惑與影響。因此,開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可以為后續的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打下良好基礎,并且引導中學生處理學習、生活,與教師同伴等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1.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1壓抑心理
當前社會的競爭較為激烈,而就業難、升學難也是大部分學生都要面臨的壓力,對于中學生來說,其處于關鍵的身體發育階段,本來應該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學習。而在嚴峻的競爭環境下,其可能面臨較大的壓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其屬于關鍵的身體發育階段,本來應該更加愉快的生活和學習,而在競爭的社會中,其需要面臨較大的社會壓力,還要面臨家長施加的壓力與教育人員帶來的壓力[1]。因為,中學生的升學率,就是教育部門以及社會評價學校的關鍵指標。基于此,升學率就能成為學校關鍵的目標,學校則會在潛移默化中將壓力施加到學生身上。受到學校壓力的影響,導致許多初中生的心理處于緊張狀態。
1.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主要就是人們對對各項事物產生逆反的情緒,表現為不滿情緒、抵觸情緒等。初中生的自尊心日益增強,并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識,更加習慣獨立思考,但是可能存在情緒偏激的情況,更加關注自我,或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在日常生活中,其經常會利用反抗的行為,將自己的不滿情緒表達出來,以此體現自身的實際價值。如果心理上沒有積極的引導,則可能會形成固執偏激的不良行為。
1.3脆弱心理
大多數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好,都是在家長的寵愛中成長的,涉世不深。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承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兒,解決不及時,可能導致學生出現抑郁、焦慮的心理,甚至出現精神崩潰的情況。
2.中學生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
2.1構建健康心理發展的學校教育環境
(1)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關鍵場所,能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所以,打造出舒適、干凈、和諧的校園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基于此,學校需要打造出愉快的校園環境,并打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感染與熏陶學生,使得學生能愉快的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直面人生中的挑戰。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人員應當積極的預防,并且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學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是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的方式,系統化的開展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而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可以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提供咨詢服務,正面引導學生,并且實現健康心理重塑的基礎目標。
2.2構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1)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從根源上轉變只關注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實現體育、德育、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目標[2]。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理念層面,培養其不怕困難的品質,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鋪墊。
(2)家長作為示范,還要以身作則。在保證父母心理健康的同時,子女心理才能健康。家長需要為孩子創設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才能促進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
(3)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在孩子沒有覺察的條件下,以自己的耳朵、眼睛等感官,了解其行為。在日常的生活中,促進與子女的交流與溝通。家長要更加關注其精神面貌,行為動作、興趣愛好等。為了能直觀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就需要與孩子建立心靈對話,并且鼓勵其能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家長也能定期查看,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狀況。通過采用合理化的策略,幫助孩子對心理進行調整[3]。而對于子女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況,需要正確對待、耐心的引導,不能一味的批評與訓斥孩子,而是要創設公平寬松的家庭環境。
2.3提高學生自我修養,調整心理結構
(1)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應當結合實際的理想信念,并且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社會生活中。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將學生培養成為不患得患失、知足常樂的人,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道德修養。
(2)需要正確的對待與認識自己。在全面正確了解自己實際情況的同時,促進自己與多種環境相互適應,還可以在工作與生活中,勇敢的表現自己[4]。對于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務,要盡可能避免,才能達到愉悅身心的目標,不斷調整心理結構。
(3)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樹立寬容大度、誠實守信的思想道德品質。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懂得信任與尊重對方,并且打造出更加和諧、寬松的人際環境,始終處于愉快、輕松的交流氛圍中。
(4)學生要學會自覺減壓。學生需要完成學習任務,還需要自覺為自己釋放壓力,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后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對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還需要適當的增加豐富的課外活動,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當中。能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還可以鞏固學習成果,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目標。
結束語:
做好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健全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也是當前中學教育的關鍵構成內容。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幸福、國家未來發生有著直接的關系,教育人員需要對教育手段進行合理化的調整,以便于合理化的利用教育資源,從多元化的渠道開展教育工作。從學生課堂學習、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積極的引導與規范,并且加快校園文化的建設腳步,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教育人員引導其完善自我,成為有理想、心理健康、有追求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京俊.心理咨詢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9(36):318-319.
[2]李鵬翀.心理教育在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探究[J].現代交際,2019(12):146+145.
[3]苗殿卿.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發展探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6(3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