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波 祁新宇 魏程程 汪明 陳常祝 祝國強
摘 要:當前,因貿易保護主義引起的關鍵生產要素“斷供”風險加大、價格波動劇烈等,使本來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的國內產業鏈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產業鏈安全是經濟安全的基礎,保障產業鏈安全、實現產業鏈現代化離不開標準的技術支撐。基于此,本文以山東省重點產業鏈新材料先進陶瓷為研究對象,進行較為系統的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分析體系框架結構,提出標準制修訂建議,以期為全國先進陶瓷標準體系建設提供參考,為保障產業鏈安全貢獻標準力量。
關鍵詞:產業鏈安全,標準,標準體系,先進陶瓷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12
0 引 言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產業鏈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聯系和時空布局關系而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形態,產業鏈涵蓋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全過程,包括動力提供、原材料生產、技術研發、中間品制造、終端產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費等環節,是產業組織、生產過程和價值實現的統一[1]。產業鏈安全可靠是助力國家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實體經濟穩定運行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支撐[2]。《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標準作為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性關鍵一環,能夠有效提升產業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競爭力。
近年來,因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之突發性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等影響,對韌性并不強大的國內產業鏈造成了較大沖擊,產業鏈的健康穩定發展面臨著提質增效的慢性壓力和突發性的急性沖擊[3]。“鏈長制”作為具有區域和行業協調功能、助力產業鏈穩定性提升的制度和實踐創新而被推廣應用[3 - 4]。基于此,作為全國工業門類最為齊全、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省份之一,山東結合本省實際,著力于提升本省重點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在制造業9大產業領域42條產業鏈全面推行“鏈長制”,實施標準化強鏈工程,以標準助力暢通產業鏈。新材料先進陶瓷就是42條產業鏈其中之一。
據此,本文基于山東省先進陶瓷產業鏈組織特征、運行機制及實際情況,構建其標準體系,從標準視角出發,剖析當前山東乃至全國先進陶瓷產業的發展現狀、瓶頸表現及原因,探索其破解政策。
1 先進陶瓷產業標準體系的現狀及建設需求
1.1 標準體系建設現狀
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目前陶瓷領域全國性標準化技術組織主要包括全國工業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 194)、全國建筑衛生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 249)和全國日用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 405)。TC 194主要負責全國工業陶瓷、結構陶瓷、特種陶瓷、紅外陶瓷等領域標準化工作。根據工作需要,TC 194組建了耐磨陶瓷襯板應用技術分技術委員會(TC 194/SC 1)、結構陶瓷分技術委員會(TC 194/SC 2)、功能陶瓷分技術委員會(TC 194/SC 3)3個分技術委員會。TC 249主要負責建筑陶瓷領域標準化工作。TC 405主要負責日用陶瓷領域標準化工作。
總體看,現行的陶瓷國家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合理,利于全國陶瓷行業規劃設計和歸口管理,但無法充分體現先進陶瓷產業特點,難以充分適應先進陶瓷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急需編制與先進陶瓷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助力產業發展。
1.2 先進陶瓷標準化需求
圍繞先進陶瓷領域現行有效的標準類型及適應性、體系構建的需求及標準制修訂建議,在比對分析現行國家標準與ISO標準、美國ASTM標準、德國相關標準的基礎上,聽取TC 194部分委員對先進陶瓷產業體系構建的建議,調研山東省先進陶瓷聚集地淄博、濰坊、東營三地企業,匯總、歸納得出了標準化需求:(1)先進陶瓷標準體系構建應基于現有工業陶瓷標準體系,并充分結合其產業特點;(2)先進陶瓷標準體系結構層級應當明確清晰;(3)標準制修訂應重點集中于先進陶瓷方法和產品標準。基于上述建議,梳理出標準體系構建思路和原則。
2 先進陶瓷產業體系框架的構建思路和原則
2.1 構建思路
先進陶瓷產業標準體系構建思路應綜合考慮以下四點:(1)滿足新發展格局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先進陶瓷標準化工作的要求;(2)為先進陶瓷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持;(3)提高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促進先進陶瓷的科技進步;(4)為制定先進陶瓷產業標準化中長期規劃提供標準依據。
2.2 構建原則
先進陶瓷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宜考慮以下原則:(1)完整性原則。系統考慮產業現狀,體系框架構建完善,基本覆蓋先進陶瓷全產業鏈;(2)統一性原則。體系框架內現有標準之間相協調、統一,與現有的國家、省標準體系有機銜接;(3)科學性原則。體系框架分類科學、層次清晰、結構合理、方便實用,兼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擴展空間;(4)實用性原則。充分考慮產業特點,體系框架應便于使用、管理和修改完善。
3 先進陶瓷產業標準體系構建實踐
3.1 山東省先進陶瓷產業現狀及標準使用情況
先進陶瓷指采用高度精煉提取或化學成分合成的粉體材料,具有精確控制的化學組成,通過產品結構設計,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術加工、制備得到具有特異性的陶瓷。因其高硬度、耐磨損及優異電化學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逐漸成為先進新材料領域明星,廣泛用于高新技術領域[5]。
得益于良好的陶瓷產業基礎和產業政策,山東先進陶瓷產業發展迅速,淄博、濰坊、東營等制造集聚地已初具規模。淄博形成先進陶瓷粉體制備、機械設備生產、產品制造及應用的全產業鏈。如,氧化鋁粉體材料生產、應用已成規模,廣泛應用于石油開采用陶瓷缸套、冶金鑄造用陶瓷過濾器、電力行業用真空管殼等。濰坊生產的反應燒結碳化硅陶瓷產品產值已達十億級別,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出口至歐美等先進陶瓷生產強國。位于東營市的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生產的高性能氧化鋯、氧化鋁等氧化物納米陶瓷粉末性能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近50%的產品銷往國外。
雖然山東省先進陶瓷生產企業較多,但實質性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的企業較少。從企業自我公開聲明平臺和調研了解到先進陶瓷生產企業執行企業標準的占比較高。盡管企業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自身發展需要,但因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準,不利于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3.2 標準體系框架的結構和說明
先進陶瓷產業標準體系框架基于工業陶瓷現有體系框架分類,綜合先進陶瓷全產業生產加工工藝、產品應用和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等,進行了體系框架補充和延伸。該體系框架是由行業通用標準子系統、產業鏈相關子系統、管理類標準子系統三部分組成,體系框架如圖1所示。
3.3 體系表編號
先進陶瓷標準體系由第1層次(即總體系)細化展開至第2、第3、第4和第5層級,具體見表1。體系表每一層級賦予唯一層級編號。第1層級為“總體系”,編號使用為0的阿拉伯數字;第2層級為“子系統”、第3層級為“領域”、第4層級為“產品及過程”和第5層級為“應用方向”,均使用從1開始的阿拉伯數字,標準體系編號表示為“0.X.X.X.X”,如“0.2.4.1.2”表示多孔陶瓷。
3.4 山東先進陶瓷產業體系結構
該體系框架依據GB/T 13016-2018《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并借鑒ISO/TC 206精細陶瓷分類標準,對產業鏈相關子系統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3.4.1 行業通用標準子系統
劃分為術語、單位和符號、方法、行業綠色發展導則、其他4個方向,其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3.4.2 先進陶瓷產業鏈相關子系統
按裝備、原材料、工藝、產品、應用領域5個方向劃分,其中原材料、工藝、產品和應用領域由粉體等16個部分組成,其體系結構見圖3。其中,按原材料分類,主要包括粉體、纖維、晶須、外添加劑;按工藝分類,依據先進陶瓷生產工藝劃分為成型、燒結、加工等;按產品分類,可劃分為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陶瓷基復合材料和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按應用領域分類,主要包括能源、生物、醫療、電子信息及其他。
依據產品應用方向,結構陶瓷又劃分耐磨陶瓷、多孔陶瓷、機械用陶瓷、熱加工用陶瓷、其他結構陶瓷制品;功能陶瓷劃分為電子陶瓷、生物陶瓷、(熱濕光)敏感陶瓷、耐酸堿腐蝕陶瓷、其他功能陶瓷制品;陶瓷基復合材料劃分為整體型復合材料、涂層型復合材料、梯度型復合材料、其他陶瓷基復合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劃分為3D打印陶瓷、多孔功能陶瓷和其他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具體見圖4。
4 標準制修訂建議
目前,我國先進陶瓷標準制修訂工作起步早、標準存量大,但與新興產業相關的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較欠缺。綜合先進陶瓷發展與標準化需求、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的比對分析,提出了近五年國家標準制修訂建議,制修訂建議集中于行業需求程度高、利于產業發展的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具體見表2。
5 結 語
基于山東先進陶瓷產業標準現狀,建立了包括行業通用標準子系統、產業鏈相關子系統、管理類標準子系統三部分的先進陶瓷標準體系框架,理清了先進陶瓷領域各標準之間的邏輯關系,利于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為保障先進陶瓷產業鏈安全、實現產業鏈的現代化,山東先進陶瓷行業應以標準體系構建為契機,強化自身優勢,重視原材料類和產品類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加強對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調查研究分析,引導其提檔升級;強化標準支撐的基礎性作用,切實提升先進陶瓷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抓緊補短板、鍛長板;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號召,提前謀劃,做好先進陶瓷行業碳排放基礎通用系列標準、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系列標準的制修訂。
參考文獻
羅仲偉.如何理解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N].光明日報,2022-02-04(011).
馬玉榮,王燕青.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首屆經濟安全論壇綜述[J].新經濟導刊,2021(1):65-68.
李勝會,戎芳毅.產業鏈現代化的漸進邏輯:破解鎖定與韌性提升[J].廣東社會科學,2022(5):37-47.
單媛,李紅梅.加快打造長三角新型更具韌性的產業鏈[J].宏觀經濟管理,2021(12):57-62+70 .
謝志鵬,范彬彬.國外先進陶瓷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發展狀況[J].景德鎮陶瓷,2021(6):17-20.
作者簡介
鄧波, 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及國家標準審評工作。
魏程程, 通信作者,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理論研究和技術審評。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