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星 徐愷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地方標準DB32/T 4089-2021《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的作用意義、編制過程和技術內容,并對標準中涉及的主要條款和制定原則及依據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解釋,有助于標準的推廣和使用。通過對標準中各項規定的解讀,可使棉花公證檢驗在庫檢驗機構更好地理解檢驗的規范性要求,使監管部門和審查人員在監管和審查過程中更好地把握管理尺度,提升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
關鍵詞: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在庫檢驗機構,工作規范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26
0 引 言
我國2000年開始實施棉花公證檢驗制度。專業纖維檢驗機構通過棉花公證檢驗,對棉纖維原料質量進行檢驗,為助推紡織產業質量提升及高端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2006年江蘇省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承擔棉花公檢5830噸,到2020年,全省11家機構承擔棉花公檢134萬噸,公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棉花公證檢驗工作中,現場檢驗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關系到貿易結算,其為核定棉花產量和維護國家補貼資金安全提供及時可靠的基礎數據。
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也是容易產生問題的環節,在實際操作中,主要表現在現場質量監督人員匱乏、設備管理不到位、質量記錄不規范、檢驗人員缺乏相關資質等,從而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問題,影響了公證檢驗的公信力。因此,現場檢驗至關重要。制定本標準旨在收集棉花公證檢驗管理部門的工作要求及倉庫、棉花加工企業的期望和要求,加強現場檢驗管理、提高工作質量、確保樣品代表性和數據準確性,全方位提升專業纖檢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更好地為政府和交易各方提供服務。
1 編制過程
1.1 立項階段
江蘇省纖維檢驗局負責牽頭起草江蘇省地方標準《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2020年7月經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立項,立項序號為蘇市監標〔2020〕190號。
1.2 啟動階段
江蘇省纖維檢驗局成立了具有代表性的標準起草小組,起草小組成員包括省纖檢局及相關地市纖檢機構參與標準起草的相關人員,主要參與單位包括江蘇省纖維檢驗局、連云港市纖維檢驗中心、徐州市纖維檢驗中心、蘇州市纖維檢驗院等。根據標準制定計劃,標準起草小組召開了首次會議,明確標準起草的階段任務及各個參與單位、參與人員的分工,并組織標準起草參與單位與編制人員討論了標準的范圍和任務。
標準起草小組收集相關的法規和規定,利用綜合分析歸納的原理,分析總結出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規范必備要素,使得本標準中給出的體系結構符合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要求,歸納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中各要素的技術要求,在技術要求中對每項條款提出應、宜、可等合理性要求。
1.3 標準制定推進階段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標準起草小組搜集了國家棉花公證檢驗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1]和技術規程[2-3],召開了3次編制工作會議,討論了標準相應章節內容,對分層架構的技術要求進行了細化。經逐條梳理、充分討論,在廣泛聽取領域內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標準工作組討論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其間在省內儲備棉現場、新疆監管棉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結合實際操作程序和不同倉庫的運作模式進一步完善標準。
1.4 征求意見階段
2021年4月,標準起草小組面向包括纖檢系統、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相關企業等22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單位發放了征求意見函,共收到21家單位的反饋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收集分析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標準征求意見稿進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審稿。
1.5 審議階段
標準起草小組對21家部門和單位的反饋意見進行詳細梳理匯總,對反饋的意見逐一進行分析整理,逐條作出解釋,并與提出修改意見的單位進行溝通,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送審稿。
2021年7月召開了標準審查會,審查委員來自標準化、檢測、科研、高校等單位。專家對標準送審稿內容進行了審議并一致同意本標準通過審查。
1.6 報批階段
標準起草小組按照審查專家的意見對送審材料進行了修改,形成了標準報批材料。2021年9月3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DB32/T 4089-2021《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地方標準,并于2021年10月3日開始實施。
2 技術內容解讀
2.1 標準框架
DB32/T 4089-2021《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地方標準正文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檢驗要求、質量控制、安全和環保要求8章內容,以及2個資料性附錄。
2.2 編制原則
為了保證本標準的規范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標準起草小組充分調研國內外其他標準組織對應標準現狀,吸收棉花公證檢驗等相關領域標準的先進技術經驗,參考了《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國家棉花等纖維公證檢驗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工作質量考核辦法(暫行)》《棉花含雜率檢驗作業規范(暫行)》《期貨棉花公證檢驗工作規程(暫行)》,另外還參考了國家或地方相關標準及技術文稿GB 1103.1《棉花 第1部分 鋸齒加工細絨棉》、GB 1103.2《棉花 第2部分 皮輥加工細絨棉》、GB/T 6097《棉纖維試驗取樣方法》、GB/T 6102.2《原棉回潮率試驗方法 電阻法》、GB/T 6499《原棉含雜率試驗方法》以及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棉花公證檢驗崗位技術人員管理制度等相關文件。
標準起草小組通過充分考察棉花公證檢驗的應用現狀,總結在棉花公證檢驗過程中多年的經驗,綜合纖維檢驗部門、棉花存儲倉庫、棉花加工廠、研究院所、高校等多方意見,查閱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商品交易所、棉花交易市場等對開展監管棉、儲備棉、市場交易棉和期貨交割棉等現場檢驗的要求和規定,并嚴格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要求制定該項標準。
2.3 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專業纖維檢驗機構開展監管棉、儲備棉、市場交易棉和期貨棉等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
2.4 術語和定義
參照《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國家棉花等纖維公證檢驗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給出了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在庫檢驗機構的定義[1-3]。
2.5 基本要求
本部分從資質、人員、工作場所、設備4個方面作了相關要求,主要指標及制定依據如下:
(1)資質
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規定了在庫檢驗機構應獲得棉花檢驗檢測資質[1-3]認定,承擔現場檢驗應獲得國家棉花公證檢驗主管部門的認可并授權。
(2)人員
按照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印發的《專業纖維檢驗機構棉花公證檢驗檢驗崗位技術人員管理制度》要求,規定了應配備滿足檢驗要求的人員,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規定了技術負責人、檢驗人員和取樣人員以及回潮率、含雜率檢驗和數據處理等關鍵崗位人員的要求。
(3)工作場所
工作場所應能滿足取樣、檢驗要求,樣品存放場所應能防止樣品遭雨淋、被污染,并防止樣品丟失。
(4)設備
參照開展監管棉、儲備棉、市場交易棉和期貨交割棉等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所需的設備,明確規定了開展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所需的設備及檢定或校準要求。
2.6 工作流程
依據《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儲備棉花公證檢驗工作規程(暫行)》等,梳理總結在開展監管棉、儲備棉、市場交易棉和期貨交割棉等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工作的整個過程,繪制了開展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的工作流程圖。
2.7 檢驗要求
依據《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儲備棉花公證檢驗工作規程(暫行)》等開展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的相關要求,對凈重檢驗、條碼掃描和棉包蓋章、回潮率檢驗、品質取樣、含雜率檢驗、數據處理、樣品交接7個方面作出規定。
2.8 質量控制
依據《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工作質量考核辦法(暫行)》等對質量管理的要求,總結在庫檢驗機構對現場檢驗質量控制方面的經驗,結合質量管理體系對質量控制的要求、現場檢驗質量控制內容作了相關規定,促進檢驗質量的提升。
2.9 安全和環保要求
依據《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等對現場檢驗安全的要求,結合實際檢驗中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作出相關安全要求,消除安全隱患。鼓勵承檢機構選用可循環利用、可降解的樣品包裝小袋,對檢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塑料袋、電池等物資妥善處置,減少污染。
3 結 語
DB32/T 4089-2021《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地方標準為首次自主制定,填補了專業纖檢機構在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缺乏統一工作規范的空白。本標準符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資質要求、技術人員要求等技術指標高于有關國家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
DB32/T 4089-2021《棉花公證檢驗 現場檢驗工作規范》為首次針對專業纖檢機構在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檢驗制定的工作規范,屬于地方標準,由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于2021年9月3日正式發布,并于2021年10月3日起實施。本文對標準中涉及的主要內容和制定原則依據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解釋,便于標準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國務院.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Z].2018-12-25.
中國纖維檢驗局.監管棉花公證檢驗實施辦法(暫行)[Z].2015-8-28.
中國纖維檢驗局.監管棉花公證檢驗現場操作規程(暫行)[Z].2014-10-31.
作者簡介
黃星,主任科員,工程師,從事纖維質量監督及檢驗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