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畢超 劉曄華



摘 要:穩步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工作,有助于帶動內蒙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標準化的助力。內蒙古自治區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發揮職能優勢,制定了T/NMS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團體標準,本文從錫林郭勒肉羊產業標準制定現狀及產地環境優勢出發,通過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比對結果分析,探索出該標準實際制定水平,以期促進錫林郭勒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錫林郭勒羊肉,產業,標準化,標準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1.027
內蒙古自治區一直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堅持用標準化手段引領農牧業產業升級,多地政府已將標準化工作納入到了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當前,對內蒙古而言,如何在新形勢下利用標準化手段助力自治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升自治區農牧業的整體競爭力,是今后一個時期所要探討和研究的主題[1]。內蒙古穩步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工作。
自2014年7月自治區政府印發《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來,農牧業標準化工作有了大的飛躍。截至2017年6月,自治區圍繞“十三五”時期產業發展布局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任務,不斷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技術操作規范)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相配套的自治區現代農牧業標準體系,形成肉牛產業、肉羊產業、馬鈴薯產業、農牧業節水灌溉和林業生態工程產業5個子標準體系。
錫林郭勒羊主產區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羊肉品質獨特,肉質清新無膻味,肉味鮮美營養高,氨基酸含量豐富。其羊肉無污染、口感好、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較高,有益于人體健康,在國內外牛肉市場贏得了較高的知名度[2]。推進錫林郭勒羊肉標準化發展,有助于樹立內蒙古產品“高品質、純天然、綠色有機、生態環?!钡钠放菩蜗螅嵘a品核心競爭力及市場認可度,凸顯特色區域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助推自治區特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錫林郭勒羊肉根據現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有關要求,從產地環境、品種、養殖技術、加工、質量、檢驗規則、標識、包裝、貯存和運輸等關鍵環節建設高質量標準,從而提升市場自主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
1 錫林郭勒肉羊產業發展現狀
1.1 錫林郭勒肉羊養殖情況
錫林郭勒盟擁有18萬平方千米天然草場,有沙蔥、甘草、柴胡、金蓮花、百合等426種藥用植物116種優良牧草在這里自然生長,供養著草原上的牛羊成長。肉羊產業是錫林郭勒盟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近年來,錫盟深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建設國家重要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以肉牛、肉羊兩大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全面提高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2020年牧業年度,全盟肉羊存欄達到1110萬只,占全盟大小畜總存欄的84.6%。目前已建成國家核心育種場1處、種羊場11處、擴繁場76處和核心群1429群,肉羊規模養殖場達到20,269家?!胺N羊場+擴繁場+核心群”為主的良種肉羊繁育體系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
近年來,錫盟先后引進和培育大莊園、額爾敦肉業、羊羊牧業等知名肉食品加工企業,推動羊產業鏈條向深加工延伸,不斷提升附加值[3]。全盟現有肉食品加工企業11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戶,日加工能力25萬羊單位,速凍能力1.6萬噸/日,冷藏能力15萬噸。產品包括6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羊肉產品主要銷往內蒙古地區及北京、上海、華東、東北等地區,年生產羊肉產品15萬噸以上。
1.2 錫林郭勒肉羊養殖地理優勢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屬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多風雪;夏季短,雨水不均;春季風大,溫差大,多遇災害天氣;秋季霜凍早,秋初雨水。這里的牛羊雖然沒有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游牧方式在全盟甚至是全區范圍內放牧,但在自家草場范圍內無化肥、無農藥、無激素飼料添加劑的傳統養殖,呼吸新鮮的空氣,夏春秋季飲用地下井水,冬季飲用天然雪水[4]。在這里生長的羊,每天覓食行走15千米以上,產的羊肉營養豐富、低脂肪、高蛋白、口感鮮美。錫林郭勒草原的土壤類型主要有栗鈣土、棕鈣土,以及灰色森林土、灰色草甸土、沼澤土、粗骨土、風沙土和鹽土,從而形成了草原的多樣性和植物的多樣性。草原類型多樣,共有400多種草類[5]。錫林郭勒羊常食多科牧草,尤其常食中草藥植物莖葉,使其具有較強的免疫力,具有肉質細嫩,味美多汁、高蛋白、低脂肪,無膻味等特點。
2 肉羊產業標準化現狀分析
2.1 國家及行業肉羊產業標準化情況
目前我國公布的肉羊產業國家、行業標準共有258項,其中術語標準8項,產前標準共65項,包括:牧場規劃與建設標準9項,環境控制技術標準17項,育種與繁殖標準10 項,品種標準29項。產中標準共91項,其中飼養標準7項,飼料開發與檢測標準 16項,疫病綜合防控標準9項,疫病快速檢測標準57項,疫苗和獸藥標準2項。產后標準共102項,包括:屠宰加工標準7項、貯存包裝標準8項、冷鏈物流運輸標準5項、肉制品安全檢測標準70項、肉制品質量標準7項,產品追溯標準5項。如圖1所示。
2.2 重點省區肉羊地方標準研究現狀
肉羊省級地方標準共有610項,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廣西、新疆、青海、貴州、云南、寧夏等31個省區市。如圖2所示。
經統計,標準涵蓋牧場建設、品種繁育、疫病防控、飼養管理、屠宰加工、飼料、產品品質、質量追溯等重點環節,各省區市標準研究重點不同,標準數量和標準指標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內蒙古肉羊地方標準共121項,占全國肉羊地方標準數量的26.3%,是全國省區地方標準平均數量的6.1倍。
2.3 內蒙古自治區肉羊標準化情況
2.3.1 基本情況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現有肉羊相關地方標準主要涉及產地環境、牧場建設、品種及檢測、育種繁育、疫病防治、飼養管理、飼料、產品品質及檢測、貯藏運輸、交易、污染物處理、產品追溯等環節。其中,產地環境標準2項,牧場建設標準4項,品種及檢測標準12項,育種繁殖標準12項,疫病防治標準16項,飼養管理標準22項,飼料標準23項,產品品質及檢測標準17項,貯藏運輸標準3項,交易標準3項,污染物處理標準1項,追溯標準6項。如圖3所示。
2.3.2 標準水平評價
將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羊肉團體標準與現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的指標進行逐級對比,從標準涉及的產地環境指標(包括空氣質量、水質質量、土壤質量等)、質量指標(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等)、安全限量指標(包括理化指標、微生物限量、獸藥殘留限量等)和具體指標值進行對比,梳理錫林郭勒羊肉團體標準相較于以上比對對象的共有指標、優(嚴)指標值,寬(松)指標值,一致指標值、獨有指標值5類指標值。通過標準指標水平分析,錫林郭勒羊肉產業環境和產品標準質量特征指標突出,關鍵指標優于國家標準且與國際標準接軌,標準水平處于國內領跑地位。
標準是認證的前提和依據,“蒙”字標標準是先進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懊伞弊謽藞F體標準的制定以高于行業綠色標準為前提,因此,通過“蒙”字標認證的內蒙古農畜產品在品質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優于其他同類產品[6]。依托“蒙”字標標準的認證行動作為一項創新機制,在技術、管理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對企業提出追求卓越的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在技術性能、生命周期、標桿定位等方面對產品品質提出創新性、引領性要求,是企業品牌建設的里程碑,釋放了我區優勢農畜產品的活力,提升了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價值鏈[7]。內蒙古關于錫林郭勒肉羊產業高質量標準的制定,填補了自治區肉羊產業在某些控制環節的空白,并且提高了相關質量標準,具有先進性指導意義。
3 錫林郭勒羊肉標準先進性分析
3.1 錫林郭勒羊肉標準先進性介紹
錫林郭勒在羊群規模、生產水平、適用技術推廣、屠宰加工、品牌價值推廣等方面均處于全國前列。生長環境的各項指標都高于綠色食品或接近于綠色食品的要求,其肉無污染、口感好、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較高,有益于人體健康。為樹立內蒙古產品“高品質、純天然、綠色有機、生態環?!钡钠放菩蜗?,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及市場認可度,凸顯特色區域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內蒙古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開展《“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團體標準制定工作,堅持政府引導、標準引領、市場運作的原則,運用國際通行的第三方認證方式,培育打造“蒙”字標區域品牌產品集群,樹立“蒙”字標金字招牌,形成市場公認體現“上乘品質,權威保障,草原特色,世界一流”特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區域農畜產品公共品牌,真正意義上將“蒙”字標打造成為高端優質產品的“身份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該團體標準以錫林郭勒羊肉相關檢驗數據為研究基礎,結合國家、行業牛肉標準,規范了錫林郭勒羊肉的各項指標,為“蒙”字標認證提供有力依據,通過全方位品牌推廣、全產業鏈品質追溯、全流程質量監控,把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好、運營好、管理好,打造名副其實的“草原上的領頭羊”,讓錫林郭勒草原領頭羊,“羊”帆遠航,“羊”名天下,助推自治區特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8]。
3.2 錫林郭勒羊肉標準與國際標準、國內標準比對情況
3.2.1 產地環境指標比對
在空氣質量指標比對方面,團體標準T/NMS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以下簡稱本標準)與國家標準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農業行業標準NY/ T391-2013《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各項指標比對如表1所示。
通過表1比對可知,環境空氣中各項污染物的四項指標中,氟化物指標與國標對比是獨有指標項,其余指標項等于國標和行標。
在土壤環境質量指標比對方面,團體標準T/NMS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錫林郭勒羊肉》與國家標準GB 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行業標準NY/T 391-2013《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各項指標比對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土壤質量要求6項指標均優(嚴)于國家標準,表明錫林郭勒盟區域土質較輕、土層深厚、通透性較好,有機質含量較高,減少了羊群對重金屬的吸收,保證了羊肉的品質。
3.2.2 質量指標比對
在理化指標比對方面,團體標準T / N M S 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與國家標準GB/T 9961-2008《鮮、凍胴體羊肉》、行業標準《NY/T 2799-2015綠色食品 畜肉》、NY/T633-2002《冷卻羊肉》各項指標比對如表3所示。從表3可看出,12項理化指標中,水分高于國家標準,錫林郭勒羊肉對水分把控較為嚴格,保障羊肉品質。揮發性鹽基氮等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其他指標項為獨有指標。
3.2.3 安全指標比對
在獸藥殘留限量指標比對方面,本團體標準T/NMS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與國家標準GB 31650-2019《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國際食品法典、歐盟標準、美國標準、新西蘭標準各項指標比對如表4和表5所示。
由表4可看出,獸藥殘留限量與國家標準指標比對中,氟苯尼考、磺胺類、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單個或復合物)、伊維菌素4項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與濫用導致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并逐年加劇,極大地損害著羊群的質量與安全,因此限制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該團體標準極大地保障了錫林郭勒羊肉的安全性。泰樂菌素、呋喃唑酮代謝物、呋喃它酮代謝物等12項為獨有指標項。
由表5可看出,獸藥殘留限量與國外標準指標比對中,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單個或復合物)1項指標優(嚴)于國際食品法典,氟苯尼考、磺胺類等7項指標均優(嚴)于歐盟標準,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等6項指標均優(嚴)于美國標準,伊維菌素、阿苯達唑、氯氰碘柳胺等15項指標均優(嚴)于新西蘭標準,極大地保證了錫林郭勒羊肉的安全性。
在微生物指標比對方面,團體標準T/ NMSP.MZB02.1-2019《“蒙”字標畜產品認證要求 錫林郭勒羊肉》與國家標準GB 31650-2019《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歐盟標準、加拿大標準、新西蘭標準的各項指標比對如表6所示。
從表6可看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指標高于國家標準標準,可看出錫林郭勒羊肉被細菌污染程度輕,安全系數較高。
4 結 語
內蒙古作為農牧業大區,綠色是內蒙古的底色。天藍水清、光照充足、空氣清新、土地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造就了錫林郭勒羊肉成為優質綠色農畜產品。打造“蒙”字標區域特色畜產品品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指示的有力舉措,是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是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舉措[9],是扶優打假、培育區域品牌的有力舉措,是實現市場監管方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
因此,內蒙古地區要夯實編寫標準的理論基礎,通過“蒙”字標打造內蒙古農畜產品在品質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優于其他同類產品,在技術、管理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對企業提出追求卓越的通用要求和管理要求,在技術性能、生命周期、標桿定位等方面對產品品質提出創新性、引領性要求[10]。要堅持利用高質量標準釋放我區優勢農畜產品的活力,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優勢農畜產品產業價值鏈,從而帶動自治區農牧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王歡.錫林郭勒羊肉: 綿羊肉的標桿[ J ] . 農產品市場周刊,2018(24):16-17.
發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打造“錫林郭勒羊肉”世界知名品牌[J].中華商標,2018(6):40.
那日蘇.發揮特色優勢加快錫林郭勒羊肉品牌化發展[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6,37(11):54-56.
李昊.去年內蒙古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穩中向好[N].中國食品安全報,2023-01-12(C01).
楊紹偉,趙云芳,阿瑤,等.加強監管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J].云南農業,2022(11):23-25.
丁樂坤. 2022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6%[N].農民日報,2022-12-31(2).
宋鈺,周立軍,張君,等.農業標準化工作發展路徑及對發展策略的研究[C]//中國標準化年度優秀論文(2022)論文集.2022:48-55.
曹娟.我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和啟示[J].中國標準化,2022(20):140-143.
沈科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淺談智慧農業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2022(11):118-121.
本刊編輯部.以農業標準化助推鄉村振興[J].審計觀察,2022(5):1.
作者簡介
李寧,副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質量與標準化領域研究工作。
畢超,工程師,長期從事標準信息服務及標準化領域研究工作。
劉曄華,助理工程師,長期從事編碼信息及標準化領域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